APP下载

缅甸克钦邦战事始末

2013-03-27杨影

祖国 2013年2期
关键词:军政府和谈边境地区

杨影

尽管双方进行了11轮和谈,可以说是边谈边打,但由于缺乏互信基础,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2年6月和10月,缅甸西部若开邦爆发两轮佛教徒与洛兴雅穆斯林的暴力冲突,并且在近半年来连连升级,造成11.5万难民流离失所。

近期发生在缅甸克钦邦的战事,倍受国际社会关注。不少克钦族人为躲避战火,越境进入中国边境地区避难。

缅甸自1948年取得国家独立以来,一直存在多股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问题。他们虽然诉求不同,历史长短不一,力量大小不同,但都割据在缅甸边境地区,长期与中央政府对抗,是历届政府的棘手问题。成立于1961年2月5日的克钦独立军是其中比较强大的力量之一。

从吴努政府到奈温政府,对待民地武问题,缅甸中央政府的基本政策是打击消灭。事实上,政府军一直消灭不了这些民地武,同样,民地武对中央政府也始终构不成重大威胁。他们的生存空间一直被压缩在边境地区的崇山峻岭中。

1988年,前军政府执政,开始改变对待民地武的基本政策,放弃武力消灭,改为和谈解决问题,坚持奉行民族和解政策。应该说,前军政府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多数民地武与中央政府达成停火协议,并在自己的控制地区实行临时自治。缅甸出现了大约20年的相对和平局面。

克钦独立军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基本放弃追求克钦邦独立的政治和军事路线,改为寻求克钦邦的高度自治。1994年2月24日,缅甸前军政府与克钦独立军达成停火协议,缅中央政府承认其为克钦邦第二特区(辖拉扎、迈扎央等地区),辖区位于克钦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及印度的阿萨姆邦接壤,控制区面积约287平方公里,下设12个县,人口约20万人。

2008年5月,旨在使军政府向民选政府过渡的《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在全民公决中获得通过,前军政府加速解决民地武问题的步伐,要求民地武按照新宪法对武装进行改编,成为中央统一领导的边防军。

力量较弱的民地武接受中央政府的主张,而力量较强的民地武坚持自己立场,讨价还价以图争取更多利益,在改编问题上与中央政府分歧严重。因此,前军政府未能在向民选政府移交权力之前完成对民地武的改编任务。

现政府2011年3月执政以来,继续高举民族和解大旗,与民地武展开和谈。在11股民地武力量中,已有10股与中央政府达成停火协议,正准备进入政治谈判阶段,唯有克钦独立军例外。尽管双方进行了11轮和谈,可以说是边谈边打,但由于缺乏互信基础,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双方最新一轮武装冲突始于2011年6月,导火线是克钦独立军要求政府军从缅北边境地区的太平江电站附近新占领区撤退,政府军则要求克钦独立军从其原有据点撤走,以保证太平江电站安全运行。双方互不让步,结果爆发冲突,导致太平江电站停止运行至今。

延伸阅读

克钦独立军

克钦独立军组建于1961年2月5日,当时,缅军中的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为首的少数民族军来到缅北克钦地区,宣布成立了“克钦独立军”,并且成立了独立的“克钦政府组织”和“克钦政党”。克钦独立军是缅甸国内老牌的反政府少数民族武装,当地人多称其为“山兵”,部队主要沿用英国军队的管理体制和教练方法。

1987年5月,缅甸国防军对克钦独立军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剿。1989年3月,缅甸国内最大的反政府武装“人民军”瓦解,克钦独立军在武器等方面断了重要来源,形势对克钦军不利,于是决定与政府进行停战谈判,1994年2月24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缅政府承认其为“克钦邦东部第一特区”。

猜你喜欢

军政府和谈边境地区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严阵以待
美担忧特朗普内阁成“军政府”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中美会谈与越美和谈——兼论越南战争期间的中美越三角关系(1971—1972)
降低标准 ——帕特里克(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