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效能监察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3-03-27朱爱华

当代经济 2013年3期
关键词:监察效能工程项目

○朱爱华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企业因其行业的独特性,具有建设工程项目点多、面广、战线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产值高、利润低的痼疾一直制约着市政施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如何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管,确保“工程优质、资金安全、成本受控”是国有施工企业不能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近几年工程招投标情况看,低价位竞争情况越来越突出,不少企业从经营战略考虑,亏本竞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支出,已成为其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举措。而要想在施工成本控制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抓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管理,适时开展好效能监察工作是关键。

一、效能监察工作的职能作用

工程项目是市政施工企业管理的基本单元,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的效能监察是指,企业内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单项工程项目的管理行为、运转状态、生产经营质量、经营效益、内部职能部门及关键岗位人员的履职行为实施监督控制的一种行为活动。主要包括事先预防性介入、事中同步性监督、事后查纠性监察等形式。其中,提前介入是为了有效预防成本风险;同步参与是为了有效实现控制成本运行;事后监督是为了有效规避成本损失。通过运用效能监察对管理进行再管理的监督模式,可把成本控制在最佳状态,控制并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施过程中,我们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抓融入,做到“融入、融合”

“融入”就是把企业效能监察引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融入企业管理流程,强化过程监督,建立较为科学系统的企业管理监控机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融合”就是使企业效能监察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达到无缝连接,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

2、抓重点,强化对材料的控制和管理

对施工企业而言,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比高达60%~70%,对工程项目绩效影响重大,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监控环节。施工企业的效能监察应在强化材料管理方面多做文章,从健全和完善材料管理制度入手,加大设备、材料招标采购工作力度,有条件的单位和项目部都应推行招标采购,条件不具备的应实行集中采购。

3、抓关键,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搞好财务管理则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关键。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施工企业会将一些相对复杂和重点的工程项目采取与其他单位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新的合作模式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课题。因此,必须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加大财务专项检查的频率,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提升财务自身监督的功能。

二、效能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效能监察工作的认识不足

少数施工企业领导人员对效能监察工作认识不够到位,片面地认为效能监察工作是对单位及自身工作的一种监督、一种束缚,且对推动生产经营管理帮助不大;部分单位效能监察工作始终停留于原地,工作方法无创新,工作存在盲区;个别的甚至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和客观原因,不愿或不想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2、选题立项没有抓住关键,实效不明显

有些单位的效能监察工作小组没有或不善于贴近经营管理中的重点工作来科学选题立项,从而未能有效地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部门的协同配合及员工的积极参与。有的选题立项针对性不强,所选的项目只停留在书面报告上,并没有实质上的实施,影响了效能监察工作的成效。

3、效能监察工作没有很好地融入企业管理

有些单位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时,没有牢固树立效能监察融入经营管理的意识,只是泛泛地从监督检查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在融入的方式和手段上缺乏创新和拓展,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4、效能监察工作偏重结果,疏于过程监督

目前,主管部门对效能监察工作实行常规的统计管理,一般只要求上报各种统计结果,指导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少数单位效能监察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扎实,习惯于走形式、做表面文章;有的单位效能监察工作不敢涉及和暴露施工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对存在的漏洞和突出问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偏和整改,轻管理、轻整改的问题较为突出。

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成效,在实践中表现为:只能一般地抓工作落实,不能深入地抓工作创新;只能抓结果,不能抓过程;只能抓老项目,不能拓展领域抓新项目;只能抓监督追责,不能抓服务保障。

三、改进和提高效能监察工作的对策

1、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项目部是施工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其经营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市政施工企业高速、快速的发展,生产经营领域已从传统的市政道路、排水逐步拓展到公路、桥梁、地铁隧道、BT、BOT等高端建筑市场,这必将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成本控制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对企业内部效能监察工作认识不足、成本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对此,施工企业领导人员要进一步转变思路,提高对效能监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作为督促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基础管理和强化执行力的重要手段,对生产经营管理的质量、效果、效率、效益实施全方位监督,促进企业管理部门及关键岗位人员认真、高效履行职责。与此同时,要健全和完善效能监察工作体系,注重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确保效能监察的组织落实、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

2、围绕中心,做好选题立项

当前,随着施工产值规模的快速扩张,大项目建设逐年增多,大宗物资进出频繁,大额度资金流动加快,增大了问题发生的几率。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的监督,大力开展以成本管理为重点的全过程跟踪性效能监察,认真制定年度效能监察实施方案和措施,做到管理无死角、无漏洞。同时,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本着降成本、增效益、堵漏洞、防腐败的原则,将效能监察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一是加强对职工从业行为、劳务分包队伍的效能监察;二是加强对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程结算的效能监察;三是加强对材料设备管理,特别是采购及使用环节的效能监察;四是对制定及预防“以包代管”方面实施效能监察;五是加强合同签订及管理方面的效能监察;六是加强工程变更、索赔方面的效能监察;七是加强非生产开支控制方面的效能监察。

3、规范程序,履行监督职责

规范监察程序、强化监督检查是确保效能监察达到效果的主要途径。实施过程中,应将效能监察与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源头治理工作相结合,将建章立制与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相结合,将过程监督与重点监控相结合,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的联合监督优势,将监察重点从事后监督向全程监察延伸,从单一的监督检查向运用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等综合手段延伸,不断提高效能监察整体水平。要注重在事前监察上抓苗头、抓防范,在事中监察上抓隐患、抓纠正,在事后监察上抓查处、抓改进,通过扎实细致地过程监督,提升效能监察监督实效。对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或整改不力、屡查屡犯的工程项目,应给予“红牌、黄牌”警告,坚决纠正有章不循的行为,从根本上解决项目部管理粗放、盈利能力不强的状况。

4、勤于分析,善用监察成果

效能监察是服务于企业中心任务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敢于纠正流于形式、走过场和应付检查的工作现象,要敢于查找和暴露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通过细致分析研究,帮助项目部答疑释惑、化解风险,确保效能监察工作取得成效。首先,要认真做好分析工作。自查和组织检查是实施效能监察的有效方法,效能监察的实施就是要认真做好立项项目自查自纠工作,围绕项目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认真查找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总结经验并予以整改落实。其次,要敢于推进管理创新,注重加强工作成果的跟踪反馈和转化运用,督促和配合相关部门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改进和完善责任体系,提升项目部综合管理水平。再次,要善于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注重表彰工作效率、效益显著的典型,通过加强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达到开展一个项目、推进一项工作强化管理的效果。

5、注重成效,力争开源节流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项目部要实现成本控制目标,难度越来越大。材料价差、经管投标风险和设计变更、新增项目的签证等都是影响和制约目标成本实现的重要因素。所以,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增强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在严格内部管理“挤”利润的同时,还要学会在施工索赔和隐蔽工程签证上,争创利润的本领。

四、结论

效能监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管理的效率、效益、廉洁、质量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随着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效能监察工作必须以管理细化、强化为核心,以监督、监控为手段,以降耗、增效为目的,不断拓展工作领域,提升监察实效,为切实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增强工程项目的创利能力,做好监督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监察效能工程项目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水政监察
智慧监察“行稳”方能“致远”
独立设置“环保警察”促环境监察执法
江西:网上监察“阳光灿烂”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