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学书签

2013-03-27

地球 2013年5期
关键词:龙门山

地震波的传播方式有哪几种?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什么是里氏震级?

里氏震级是由两位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里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登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地震震级标准。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什么是烈度?如何分类的?

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又称地震烈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世界上的主要地震带有哪些?

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群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过汤加直到新西兰。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这个带上。二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我国的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西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发生在这两个带上的地震占了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龙门山断裂带

四川龙门山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

龙门山构造带主要有三条断裂带组成:龙门山后山大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

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

(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裂)。

中国境内的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哪里?

1.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郯城-营口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银川-河套地震带。

2.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此外,"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地动仪

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

珙桐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秃杉

秃杉是世界稀有珍贵树种。属常绿大乔木,树形高大挺拔,主干通直圆满,材质优良,出材率高,用途广,是优良速生用材树种。其抗雪压冰挂能力强,树形优美。最早是1904年在台湾中部中央山脉乌松坑海拔2000米处被发现的。只生长在缅甸以及中国台湾、湖北、贵州和云南。为中国的一类保护植物。

喜马拉雅塔尔羊

喜马拉雅塔尔羊,别名长毛羊、塔尔羊,属于牛科,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以草本植物为主食。其体型健壮,皮毛粗厚光滑,行动有力,善于攀爬,常结群活动。中国于1974年发现喜马拉雅塔尔羊。由于其数量稀少,目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地震波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桫椤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桫椤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台湾鬣羚

台湾鬣羚的形态与鬣羚十分相似,只是体形略小,颈部和背部的鬣毛较短。体长为100~120厘米,尾长10~12厘米,肩高60~72厘米,体重50~60千克。体色素雅,以黑灰色为主,下颌为淡黄色,有黄褐色的喉斑,腹面的颜色较浅,四肢的颜色却较深而黑,体毛粗糙,但显得非常密实,给人一种鲜明的立体感。雄兽和雌兽均有角,生于头的前部,角短而尖,直接向后伸出。吻鼻部裸露,眶下腺明显,耳朵狭长,四肢强健,尾巴较短。

玉带海雕

玉带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ryphus)为隼形目鹰科的鸟类,是一种大型猛禽,全身呈棕色,分布于里海和黄海中间的地区。在哈萨克斯坦到蒙古国、喜马拉雅山脉到印度北部等的亚洲中部地区进行繁殖。多见于沼泽、草原以及沙漠或高原。主要以鱼和水禽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种水禽,如大雁、天鹅幼雏和其他鸟类,捕鱼主要在浅水处,也吃死鱼和其他动物的尸体。

鼷鹿

鼷鹿,别名小鼷鹿,体形略比野兔大,体重1.3~2.0kg,体长420~630mm,肩高约200mm,是仅次于蹄兔目成员最小的有蹄类动物,也是鼷鹿科种体型最小的一种。面部尖长,无角,雄性有发达的獠牙,四肢细长,前肢较短。雄兽和雌兽的头上都没有角,第一枚门齿呈铲状,第二、第三枚门齿和犬齿都呈条状,铲状的门齿之间还有空隙。雄兽的犬齿较为发达,露在外面形成獠牙,是它决斗时的主要武器。

猜你喜欢

龙门山
龙门山·卧云台
龙门山居图
等待白雪的龙门山(外一章)
近年来龙门山断裂GPS剖面变形与应变积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