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地球科学部战略目标及实施行动(2012—2013)*

2013-03-27张树良

地震科学进展 2013年3期
关键词:极地海洋科学

引言

根据新修订的印度地球科学部2012—2013年度战略目标实施框架文件,2012—2013年印度地球科学部设定了12项主体战略目标,其中优先性最高的目标4项,分别涉及气象预测与应用服务、海洋科考和海洋信息咨询、极地科学研究以及海洋资源开发。

1 总体目标及任务

1.1 总体目标

面向南亚次大陆及印度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知识及技术进步。

1.2 总体任务

(1)重点面向南亚次大陆及其周围海域以及极地地区,为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学术及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

(2)通过设立综合性的项目,在预测降雨和其他天气/气候参数以及海洋状态(包括自然灾害的早期预警,如风暴潮、地震、海啸等)方面为政府提供最优服务。

(3)支持科学研究,引导面向海洋资源(生物及非生物)开发科学调查与技术研发,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具体目标与行动

(1)改进气象预测并为农业、航空、海运等提供包括长期、大范围季节性降水预报在内的咨询服务。

主要行动:综合性农业咨询服务;改进气象服务(包括增加对高性能处理系统的使用、强化观测网络建设以及采用更高分辨率的全球数字模型等)。

(2)提供广泛的包括渔业信息在内的海洋信息咨询服务。

主要行动:加强海洋观测网络建设;提供潜在捕鱼区咨询及海洋状态预测服务;以海洋科学考察船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3)改进对极地科学及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

主要行动:规划、协调和实施印度南极研究项目、北极科学考察项目以及南海印度洋区域科学研究项目;启动冰冻圈、极地遥感、古气候、极地生物及环境研究等内部研究项目。

(4)开展面向海洋资源利用的技术研发。

主要行动:开发用于锰结核采矿和浅海实验的水下样品采集及粉碎系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发,包括自主采样系统开发和海洋实验。

(5)指导非生物资源评估科学调查。

主要行动:多金属结核、钴结壳、热液硫化矿、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开发以及专属经济区地形勘测;开展北印度洋地质及构造演化研究以及与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相关的科研活动;在国家南极与海洋研究中心(NCAOR)建立海洋地球物理数据中心,建立结构化的关系型数据存储系统(RDBMS),实现对海洋地球物理数据的有效存储和检索。

(6)进行沿海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生态系统评估。

主要行动:领域数据整合与分析、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以及海岸线管理规划的制定;创建印度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IndOBIS)。

(7)改进对气候变化科学的认识。

主要行动:在印度热带气象学研究院(IITM)建立气候变化研究中心(CCCR);建立用于研究监测上层大气参数的机载研究平台。

(8)提供包括飓风、海啸、海平面上升等在内的自然灾害早期预警服务。

主要行动:实现在海底地震发生后以最短时间发布地震公告和海啸预警。

(9)促进旨在提升地球系统科学实力的基础研究的发展。

主要行动: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外部研究的开展;建立海洋学及气象学培训中心。

(10)通过举办研讨会、论坛、会议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教育公众,促进社会意识的提升。

主要行动:与关键利益方组建以用户为导向的工作组;支持地球科学领域研讨会、论坛和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11)开发和建设国家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行动:建立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心。

(12)引导地震学及地球科学研究。

主要行动:建立国家地震学研究中心;开展旨在认识地震机理的固体地球过程前沿研究。

除上述以外,其他强制性的目标还包括:强化战略规划职能、进行行政改革以及提高内部工作效率、改进响应及服务机制。

猜你喜欢

极地海洋科学
极地恐龙生存赛
可怕的极地雪融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极地之星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