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ature Geoscience:地球内核中的铁质并非坚若磐石*

2013-03-26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刘学编译

地震科学进展 2013年6期
关键词:内核中国科学院硬度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刘学 编译)

(编译者电子信箱,刘学:liuxue@llas.ac.cn)

5 月12 日,Nature Geoscience发 表 了题为“Strength of iron at core pressures and evidence for a weak Earth's inner core”的文章,指出地球内核中的铁的硬度仅为之前认为的40%。

以往的研究表明地震波到达内核的各个方向的时间并非一致,也就是说内核本身并不均匀。随着时间推移和承受着巨大压力,内核已经是由熔融的铁原子组成,并成纵向平行排列。内核铁原子变形排列的强度和速度可以影响早期地球的演化和地磁场的发展。但研究人员表示,内核的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磁场,但是至于其如何影响及影响的程度,目前还不得而知。研究人员利用钻石铁砧单元的独特实验装置挤压铁,使铁所受压力达300万个大气压,从而再造了地球内核的条件。实验得出,地球内核中的铁的硬度仅为之前认为的40%。在这种极端压力下铁的塑性是如此弱让人非常吃惊,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强度的测量可以帮助理解在长时间尺度下地核的变形,从而影响我们对于地球和行星演化的传统思考方式。因此该发现对地球以及地核的演化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原文题目:Strength of iron at core pressures and evidence for a weak Earth′s inner core

猜你喜欢

内核中国科学院硬度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的长寿经
多内核操作系统综述①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硬度测量法测定20号钢球化等级的实验
终轧温度对F460海工钢组织及硬度影响
强化『高新』内核 打造农业『硅谷』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基于嵌入式Linux内核的自恢复设计
Linux内核mmap保护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