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全民防震减灾新局面*

2013-03-26

地震科学进展 2013年9期
关键词:防震宣传教育防灾

卢 婷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作者电子信箱,卢婷:2013362@qq.com)

引言

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大顺利召开,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的战略指导思想,这无疑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名从事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的地震系统员工,我认为要接合自身工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关键之一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1 存在的问题和加强宣教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 现阶段防震救灾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加大了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的推进力度,各省地震局都先后成立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机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在各级地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整体上依然不能满足当前抗震救灾严峻形势对宣教工作的要求[1]。当前,抗震救灾宣教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1.1 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缺乏整体设计

当前,防震救灾宣传教育日常工作的主要推进单位还是地震部门,防震减灾还没有做为整个防灾教育的一个部分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而地震部门由于自身业务范围的局限性,其推广力度是不够的。从国家整体的防灾系统来看,我国的防灾教育还处于各个主管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相互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没有形成统一的防灾教育体系。这就造成我们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也缺乏统一性和体系性,各省宣传教育内容、深度、范围缺乏统一规范,各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执行力度也各不相同,宣传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效果也参差不齐[1]。

1.1.2 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缺乏规划

目前,各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心和其他一些相关部门都通过与新闻媒体、广告公司等系统外单位合作,制作出了一大批防震减灾的宣传产品。同时,他们还积极与社区、机关单位、学校等方面合作,陆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防震抗震应急演练。然而,上述这些宣传教育工作仍处于一种各自尝试、没有协调配合的状态之下,这些工作都不是在一种长远的防震减灾统一规划下,有目的、有步骤、有阶段地进行的[1]。

1.1.3 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缺乏持久

目前,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开展时间基本还处于例如“全国防灾减灾日”等灾难纪念日和一些特殊日期,在这种时期的宣传形式主要是上街发放宣传材料、到学校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讲等即时性宣传教育,上述工作的受众极为有限,宣传力度也得不到强化,宣教效果不明显。同时,对于防震减灾知识较为薄弱的乡村,这种宣传教育方式也很难真正的深入。

1.2 防震救灾宣传教育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情况,在国家要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当前的抗震救灾宣传教育总体规划及产品研发已不能满足抗震救灾严峻形势对宣教工作的要求。“4·20”芦山大地震中,个别政府机构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不足以及部分学校在面临地震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准备不充分更是对构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体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宣教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是需要尽快付诸于实施的。

2 如何构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体系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如何理解和解读这句话成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怎么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关键。我认为,这句话的核心词在于“体系”,然而,何为“体系”?在汉语中,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2]。因此要建设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体系,构建抗震救灾“大宣传”、“大教育”的局面,必须要强调以下两点:

2.1 强化防震救灾宣传工作和教育工作为统一有机整体

在过去的防震减灾工作开展过程中,宣传工作和教育工作往往是脱节或者说是没有统一整合的。宣传时过分强化时效性,教育时过分强化普遍性;宣传的受众主要是成年人,教育的受众主要是未成年人……这些想象都说明我们过去的防震减灾宣传和教育工作没有有机结合成统一整体,宣传和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

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是地震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地震机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重要手段和舆论保障[4]。同时,防震减灾宣传也是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离不开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支持,防震减灾教育工作则需要结合抗震救灾事件扩大相关地震和应急救援知识的传播效果。地震宣传教育专业机构,不仅承担着向公众宣传普及抗震知识、促进和提高公众全民防震意识的转变等工作,而且承担着国家防震抗震相关方针、政策的宣传报道等职能。防震减灾宣传和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地震部门工作的宣传力度、促进防震减灾知识的有效传播,而且能够增进群众对防震抗震政策以及防震教育服务的认知和了解。

将防震救灾宣传工作和教育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利用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抗震救灾科普教育,通过学校教育,提高了学生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再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抗震救灾相关知识,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群带作用,这是教育和宣传有机结合的一个典型事例。再者,通过“两会”进行宣传也不失为一种宣教结合的有效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密集的媒体对防震减灾事业进行宣传;同时,“两会”期间领导干部集中,理论水平高,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先期在他们中间展开宣传教育,不会引起误解和恐慌,而后再向广大群众宣传,最终达到全民提高防震减灾意识的目的。

总之,在抗震救灾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宣传工作和教育工作共同开展、相互促进,宣传是媒介和手段,教育才是根本。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有机结合的核心是,坚持宣传内容的时效性和教育对象的针对性结合,坚持宣传媒介的多样性和教育传播的单一性结合,坚持宣传推广的短期性和教育工作的长效性结合。

2.2 强化宣教体系四要素为统一有机整体

一套完整的宣传教育体系由宣教人员、宣教内容、宣教途径、宣教手段四个要素构成。如果要确保防震减灾宣教体系运转流畅,并且发挥其最大功效,那就必须要求宣教体系的四要素在强化各自特点的同时保持有规划地、有系统地形成统一整体。

2.2.1 宣教人员层次化

分层次组建抗震救灾宣传教育人员梯队,以技术专家(国家和省一级层面)-宣传教育专职人员(省局宣传教育部门)-宣传教育骨干人员(市县一级宣教兼职人员和义务人员)为人员队伍主线。对于各级宣教人员的业务提升,可以通过定期业务培训、集中会议传达等形式。这样既可以使相关的抗震救灾知识和国家政策法规有序、准确、及时地进行上传下达,同时各级宣教人员在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时的宣传策略、工作方式也可以更加的规范和统一。各级宣教人员的工作需要落到实处,形成职责明确,措施到位、上下互动、全民共防的工作局面。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直接处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第一线的基层兼职和义务宣教人员,更是要纳入宣教人员队伍进行统一管理,首先必须要保证对他们定期进行培训、学习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地震科普知识,然后由他们负责本单位、本辖区的宣教工作。既要求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更是要要求他们努力适应当前理论、内容的变化,不断更新思想和观念,以适应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需要。

2.2.2 宣教途径多样化

日本等“防震大国”的成功经验表明,防震减灾宣教工作必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法律上保证防灾教育的顺利实施,这才是提高国民防灾减灾综合素质的根本保证。

近些年来,地震灾害在我国国土范围内发生次数较多,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在自然灾害中所占比例较高,因此,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应该列为国民防灾教育工作的关键部分。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中,地震部门应当加强与教育、交通、消防、国土等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制定一套统一的防震减灾宣教计划,开展好防灾减灾宣教工作。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对象主要以学校、社会、家庭三类受众构成。应当以学校教育为主,因为学生可以向家庭和社会传播防震减灾的知识、能力,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同时,以社会教育为重,现阶段,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需要一种制度来保证,更需要做到持之以恒。另外,家庭教育为辅,防震减灾的家庭宣传教育,主要还是需要借助网络、电视等多媒体手段来加以实现[1]。

俗话说:“谣言止于公开”,在防震减灾宣传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需要大力拓展宣传渠道,力求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使公众能够认识地震、了解地震,能够在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营造出相互信任、相互谅解的一种沟通氛围,能够使地震主管部门在特定的时候(如有地震谣言时)能够顺畅、有效地对公众进行信息发布。

应该统一规划出一套宣传策略,如:利用一切机会经常性宣教,不搞突击宣教;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宣教为主动宣教;宣教面向群众,深入社区、学校,走向农村;变部门宣传为社会宣传等等。

2.2.3 宣教内容实用化

考虑到群众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宣传内容要简明突出,以普及为主,易被群众所接受,要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为原则。宣传内容切忌片面性、以偏概全。

在宣传内容设置时,需要借鉴以往地震灾害中减灾和自救的经验,对防震减灾宣传内容的设置进行探索和创新,无论是在宣传还是教育的过程中都要求着重强调防震减灾知识的实用性和群众的参与性。可通过对震害中成功逃生案例进行宣传,提高广大受众期望学习防震减灾知识的兴趣[3]。同时,防震救灾宣教部门可引导主流媒体层面不再仅限于宣传只有地震部门参与的演练,而是大量的宣传群众参与度高的防灾避灾演练。

防震减灾在内容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安排不同的宣传内容。

2.2.4 宣传手段差异化

汶川大地震和芦山大地震无疑给全国人民群众进行了一次高密度的地震“科普宣传”,“科普宣传”的效果也显而易见,大众了解地震相关信息和知识的主动性更强了,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如出现异常的自然现象,大众明显表现出了对地震相关信息的迫切需求。在这一新形势下,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受众范围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拓宽。古语云:“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也就是说,我们的宣传工作必须对广大的受众群进行对象细分,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差异化的宣传手段,做到量体裁衣、有的放矢。

首先,我们明确了防震减灾宣传的受众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和学校学生。

对于社区居民对象,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和新兴媒体(互联网)都是他们了解信息的主要手段。针对这些对象,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加强和完善对社区居民的地震科普宣传。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地震知识、政府的综合防御措施、应急预案,各种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知识、灾害保险知识等。另外,我们计划利用微博等新型宣传窗口实时发布相关信息,以增强群众的地震和防震意识,提高群众识别谣言的能力,克服恐震心理,抑制谣言的发生和传播[4]。

对于学生对象,地震部门可以与中小学合作,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通过建立、健全科普示范学校的相关制度,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在学校设置防震减灾多媒体教室和LED 显示屏,提供防震减灾素质教育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组织学生写好观后感,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5]。地震部门还可以和学校联合举办有关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在各项活动中获得的防震减灾知识,让防震减灾意识在学生的心中扎根。我们还鼓励学生就学习到的防震减灾知识对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利用学生充分发动家长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学习,从而扩大我们的宣传教育面,努力做到“以点带面,以小带大”,力求实现全社会都关注地震事业,形成对防震减灾事业了解、认识的新局面。

3 结束语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按中国地震局对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统一要求,把思想、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防震减灾工作根本宗旨的长期实践中,凝聚到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3+1”工作体系建设中,凝聚到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中,凝聚到全力以赴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中,为“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全民防震减灾新局面”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1]袁志祥,李娟,段锋,等.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思想.高原地震,2011,23(4):61-64

[2]王忠国.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大连干部学刊,2012:13-14

[3]贾建齐.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呼和浩特科技,2005(3):37-38

[4]苗守华.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宣传教育要先行.高原地震,2007,19(1):15-17

[5]田力.由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引发的思考.四川地震,2009(1):37-40

猜你喜欢

防震宣传教育防灾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震演练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