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

2013-03-25熊扬名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体育运动

当前,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其宗旨就是号召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体育锻炼的高潮。[1]然而受应试升学的压力、体育法规制度的贯彻和监督不力、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短缺和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缺乏等因素的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困难重重,尤其是在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推行“阳光体育运动”仍面临诸多困难,但农村中小学生约占全国中小学生的80%,因此,调查农村中小学活动的开展对有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有些民族在当地的比例非常高,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差异较大,为此我们选择四川省有代表性的几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走访,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困境,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以后农村中小学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一、“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涵义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现在机制被广泛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泛指某复杂系统的内部结构、运动工作原理及其内在规律性。长效机制,是既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的运作又能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外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因此,这里的“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可以理解为我国为了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一套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长期效用的学生健身、健心和社会适应的政府、学校、家庭、教师和学生联动的一种教育和管理模式。[2]1963年3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关于体育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全民健身运动内容要多种多样,方法要简单易行,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从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中,我们得到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的启示,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既要使学生的体育锻炼形成具有长久性、实效性的方法,如按规定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等;又要使“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形成一定的规律,用系统化、理论化的观点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力图从教育政策规范化、教育方式合理化、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形式长久化、教育手段多样化等方面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长久性。

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理论依据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部分就是教育。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体育比学术性教育在培养青年中起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当我们仔细审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时,需要全面地理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实现“唯生物观”向“三维观”的转变,提高对体育文化的认知,变教为诱,否则即如柏拉图所言:“一个人可以通过强迫甚至违背另一个人的意愿,通过强迫他锻炼使他的身体变得强壮,但却无法强迫他的思想去学习。”[3]

“阳光教育”是周洪宇、广少玺在《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期提出的新理念。所谓“阳光教育”,就是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一种教育。[4]“阳光”是一种比喻,也是一种意象。用“阳光”来指代这种教育,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阳光教育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包含着对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再认识。“阳光教育”理念是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下提出的。所以,国家为了扭转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趋势,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在2006年12月20日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去锻炼身体,并要求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让85%的青少年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及格以上的要求。[5]

三、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现实意义

1.对传统教育“体”存在认识不足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重“智”轻“体”的思想意识严重。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很多学校一贯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国家制定的学校体育教育方面的政策文件在基层学校得不到落实。长期以来,学校的体育得不到重视,有时连基本的体育课时都达不到,在对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的147名体育教师的调查中了解到,学校存在“挤占”或“挪用”体育课的现象达85.7%,教师随意挤占体育课的现象在许多学校依然存在。[6]由于学校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对体育工作的不重视已成为普遍,家长和学校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第一要务,不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使得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导致学生体质下降严重。

2.体育器材和场地的匮乏,受教育环境的影响

由于社会城市化,错开人口生育高峰期,近年来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生源急剧减少,政府整合教育资源,造成城镇学校学生人数偏多,学生的“运动空间”太小,很多学校让学生分批次地锻炼,而一些农村小学,又存在学生基数太少,无钱购置体育器材,或者因场地根本就不适合体育锻炼(下雨过后泥泞太多,长期晴天扬尘太厚)等情况。而农村有些传统项目(陀螺,滚铁环等)是不被认可的,通常认为是不务正业的表现,造成时间、空间和项目的压缩,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体质健康如何能得到保证?

3.家长和学校教师对安全的顾虑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某些地区和少数民族除外),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都害怕孩子出现安全事故。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安全体制不够健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存在风险,家长对此基本持不支持态度。由于家长的不支持,造成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存在较大的顾虑,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低层次的运动会或是学校体育教学不涉及投掷类项目。体育教师对教学中难度稍大的体育项目,也只让学生稍作了解,一般不让学生练习,由于学生的锻炼标准降低了,体质也随之下降。

4.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

由于四川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因此,农村的留守儿童也较多,孩子基本上是隔代抚养,很多老年人都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他们更多地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壮,缺乏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得健身的朦胧意识被抹杀,发展体质健康的环境被弱化,体育锻炼无法得到保障,对孩子的身体、心理都造成隐患,急切地需要寻求解决的方法。

四、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对策

1.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运行机制

(1)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

由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根据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开发适合学生体育锻炼的体育项目,各学校成立学校体育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班主任为成员,形成由上而下的领导机制。加强管理,提高实用效能,营造良好的锻炼环境。体育设施、体育器材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学校职能部门应尽快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解决办法,使得国家制定的学校体育教育方面的政策文件落到实处。

(2)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主题教育,开展涵盖范围更加广泛的体育活动,增加电视、报纸、收音机的报道等,大力宣扬“阳光体育运动”传播“健康、快乐、运动”的主题,注意加大宣传开展阳关体育运动典型事例和先进经验,引起全社会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心,社会共同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7]引导和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概念,向社会宣传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性,真正使“阳光体育运动”充满“阳光”。

(3)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准则,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实施准则,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以2007年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各年龄阶段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注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全体学生都参与,使活动的开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战胜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结合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让学生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给他们运动能力提供舞台,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阳光体育开展的目的。[8]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更多地依靠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的兴趣,不能让过多的学生成为“看客”。在组织活动时必须竞技性与群体性相结合,组织开展不同规模、不同年龄阶段的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给更多学生一个受公众关注的机会,让他们充分体验竞赛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这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养成以及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培养都是有益的。

2.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机制

要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必须从源头抓起,各级教育职能部门加强自身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落实自己的责任,把阳光体育运动也作为对各学校的综合评定和考核内容,制定一套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的、从入学到毕业的锻炼体系,使学生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各学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阳光体育”实施方案,并把此工作的开展提到与文化课成绩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考练相结合的模式,增加体育考试在升学和综合评定中的比列,建立以体育能力与体质健康相吻合的标准,能够较客观、公正地反应学生体育学习实际状况。[9]评分又要加大各学生参与运动的分值权重,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与其相适应的课堂内容、课外活动和考核方法,对未达标的学生进行积极疏导,跟踪其改善状况,情况适当可以与之家长进行沟通,进行共同培养,学生进步幅度与达标状况与成绩等挂钩,让学校与家庭共同监督。

3.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机制

为了让“阳光体育运动”更有序、健康地开展,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建立监督机制和规章制度,结合地方和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主管校长、体卫处、班主任、体育教师与体育委员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对课外和课内体育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组织。通过比赛、运动会,比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达标测试,施行量化评定。形成评改促进的模式,各学校建立奖惩机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点督导“阳光体育”的开展情况,对先进个体要进行表彰和奖励,让他们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以激发各学校积极性,让体育锻炼落到实处,确保亿万阳光体育蓬勃、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建立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学校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大学校体育活动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安全意识教育,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进一步规范各项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强化体育设施的安全运行、维护和管理。建立健全体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种体育安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10]

4.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估机制

各地区、各学校应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及省、市教育局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各校的广泛开展,应制定相吻合的评估方案。[11]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把贯彻落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各学校应建立一支由校领导直接隶属的体育教学评估队伍,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当作共同目标,形成统一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体育教学评估机制得到良性循环发展,保证评估工作顺利进行。其次,加强师资建设,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加强以育人为核心的师德建设,通过业绩量化考核奖惩机制,对优秀体育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较高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大课间操、课后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学校群众性体育锻炼和竞技运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形成校内外“阳光健身活动”的热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体教艺[2006]6号.2006-12-23

[2] 许文鑫.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科技信息,2010(36).

[3] 苏煜.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模型的探讨.网络财富,2010(16).

[4] 周洪宇,广少奎.“阳光教育”论.中国教育学刊,2004(1).

[6] 熊扬名,赵丽萍等.四川省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四川体育科学.2011(3).

[7] 王永安,魏强.我国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思考.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2).

[8] 刘江山,刘欣石,王健.关于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的思考.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3).

[9] 董丽丽.“阳光体育”监督机制初探.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

[10] 卢启奇,石俭.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调查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西部科技2010(19).

[11] 徐栋.普通高校落实阳光体育长效机制的研究.辽宁师专学报,2010(3).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体育运动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体育运动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