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56例护理的临床分析

2013-03-25张云

当代医学 2013年22期
关键词:卧床溶栓心肌梗死

张云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持久的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1]。若抢救及护理不及时得当,病死率甚高。为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护理水平,现将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医院老干部科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 例患者中男性34 例,女性22 例;年龄53~79 岁,平均年龄为60.4 岁。按心肌梗死部位可分为:下壁梗死25 例,前壁梗死17 例,后下壁梗死6 例,前壁及侧壁梗死4 例,其他部位梗死4 例。

1.2 临床护理

1.2.1 心理护理 AMI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焦虑、恐惧及濒死感,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安全、整洁、安静及舒适病房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及物品摆放整齐,使患者精神放松、心情通畅。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病情允许情况下),宣传该病的相关知识,积极、热情开导患者,使其摒弃不良情绪,鼓励其调整心态,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1.2.2 监测病情 AMI合并心律失常多发生在24 h内。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及其演变规律是诊断MI可靠的依据,故护理人员对心电图的动态观察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务必要及时发现心肌缺血时的电生理学改变及心率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及房颤等,应严密监测持续心电监护情况,这样才能第一时间发现与处理,可有效地阻止病情不可逆发展[2]。AMI患者可能并发心源性休克而导致死亡,及早发现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应每隔15~30 min测量一次血压及脉搏;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唇发绀、出冷汗及四肢厥冷等症状时,意味着休克状态,应及时上报,协助医生积极行抗休克治疗。

1.2.3 卧床休息及活动 AMI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这样可以降低心肌氧耗,促进侧枝循环尽快建立,利于恢复心肌功能,卧床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起病第1 周内,由于患者病情很不稳定,极易发生并发症,故应该绝对卧床休息,进食、洗脸、大小便及翻身等均应由护理人员帮助完成。若患者病情稳定且无并发症发生,从第2 周开始即可逐渐增加活动量,自行进食、洗脸、翻身、坐起及排便等。第3~4 周可下床适当活动,应依据病情适度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患者心脏不适或气短为宜。

1.2.4 吸氧 可用鼻导管进行持续、高流量吸氧3~5 d,流量4~6 L/min,之后可间断吸氧,流量1~2 min/L[3]。吸氧可以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有效减轻心绞痛及避免发生心律失常;另外,早期足量吸氧可起到缩小梗死面积的作用。因此,及时有效的吸氧是非常重要的。

1.2.5 饮食 应禁忌饱餐、高胆固醇及高脂肪食物;宜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高纤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为主,可少量多餐。减少摄入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适度食用醋可达到软化血管的作用;超重者应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热量控制;避免摄入豆浆、牛奶等产气食物以防发生腹胀[4]。

1.2.6 溶栓剂及抗凝剂 早期溶栓治疗可迅速减轻患者胸痛程度,使病死率显著下降。溶栓前护理人员应抽血进行血常规、凝血试验及血型等检查,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溶栓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在医生指导下应快速配制且规定时间内输入溶栓药物。溶栓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发生其他部位出血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务必做好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变化、神志、意识、瞳孔反射与出血等情况。抗凝治疗期间务必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尽可能地减少多次静脉注射;一旦发现患者大小便颜色、神志及皮肤黏膜等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医生,调整肝素用量,必要时使用鱼精蛋白进行拮抗。

1.2.7 便秘 AMI患者因卧床休息常会发生便秘而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因此,必须积极预防便秘。护理人员要嘱托患者保持大便的通畅,养成定时进行排便的良好习惯,绝对卧床休息者应要指导在床上练习排便,排便困难者可给予缓泻剂如麻仁润肠丸、开塞露、通便灵等[5]。

1.2.8 疼痛 AMI患者常因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而增加心脏负荷及心肌氧耗,加重病情,因此,要观察疼痛程度、性质、部位、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等。应用止痛药要注意药物是否有效、血压下降及呼吸抑制等。

2 结果

经过及时抢救与精心有效的护理,治愈55 例,死亡1 例,无合并症发生。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除了积极及时抢救外,精心有效地临床护理是离不开的[6]。通过心理、监测病情、休息、吸氧、饮食、溶栓及抗凝剂、便秘及疼痛等方面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4.

[2]陈翠萍,陈志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2 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4):78.

[3]李永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129.

[4]唐全,李芳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2):102.

[5]范英杰,郝秀华.心肌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3):216.

[6]金今兰,阮丽斌,吴英琦.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及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15):126-127.

猜你喜欢

卧床溶栓心肌梗死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