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碱性锌-镍工艺的常见问题分析

2013-03-24王征颢

电镀与环保 2013年1期
关键词:镀液镀层电镀

王征颢

(科文特亚表面处理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24)

碱性锌-镍工艺的常见问题分析

王征颢

(科文特亚表面处理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24)

0 前言

随着国防和民用工业的发展,人们对钢铁材料和各种零部件的耐蚀性要求越来越高。北美、北欧等国家要求汽车具有防止融雪盐腐蚀的能力,因此,对汽车零部件的耐蚀性要求十分苛刻。汽车的质量轻,钢板用得很薄,普通镀锌难以满足要求。目前锌-镍电镀工艺在市场上的需求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锌-镍合金镀层中镍的质量分数为12%~15%,当镍的质量分数为13%时,镀层具有最佳的耐蚀性,其耐蚀性是镀锌层的3~10倍;当镍的质量分数为6%~8%时,渗氢极小,几乎无氢脆。实践证明,锌-镍合金镀层的机械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比镀锌层的好。本人结合生产实践经验,谈谈锌-镍电镀工艺的维护及保养。

1 沉积速率慢

1.1 Na2CO3的影响

槽液中产生Na2CO3的原因有:(1)空气中的CO2和槽液中的NaOH反应生成,随着工业污染日趋严重,空气中的CO2越来越多,这一途径生成的Na2CO3不容忽视;(2)从NaOH 中带来的。根据GB 209-63,苛化法二级固体烧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应不大于2.5%。当Na2CO3的质量浓度低于50g/L时,对槽液、镀层没有明显的影响;当Na2CO3的质量浓度大于80g/L时,对槽液性能及镀层质量均带来不良的影响,出现电流效率低、槽液升温快、分散能力差、镀层容易烧焦、电流密度开不大、添加剂消耗量相应增加等现象。Na2CO3的结晶温度在5℃ 以下,客户可以利用冬天的有利条件,将结晶的Na2CO3去除。一些客户在槽外设一个小的冷却槽,每天冷却一定的镀液来控制Na2CO3的质量浓度,保持较高的电流效率。有些客户在锌酸盐镀锌槽中使用CaO来去除Na2CO3,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锌-镍工艺中还没有尝试过。

1.2 配位剂的影响

孔较深的零部件需要沉积一定厚度的镀层时,往往添加较多的配位剂来提高深镀能力。其实这往往适得其反,添加过多的配位剂,会造成沉积速率慢;此外,对于滚镀工艺而言,由于滚筒内有效离子质量浓度的更新速率较慢,在零部件的尖端部位由于放电速率快而容易造成发黑等现象。其实要提高镀液的深镀能力,主要是控制锌的质量浓度,配位剂的影响是有限的,配位剂添加过量会带来负面效果。

1.3 温度的影响

升高温度会降低电极反应的活化能,使阴极极化降低,同时提高镀液中金属离子的扩散和迁移速率,从而有利于金属离子在阴极上析出,使沉积速率加快,但添加剂的消耗量也会相应地增加。温度过高(大于36℃)时,沉积速率很慢,镀层逐渐被溶解。这是因为升高温度有利于镍离子的电沉积,镀层中镍的质量分数大幅增加,而镍本身存在钝性,沉积速率逐渐降低,同时镀液的稳定性下降。温度最好控制在工艺范围的上限。

1.4 搅拌的影响

对于挂镀工艺而言,若没有阴极移动,就算镀液的深镀能力再好,挂钩处还是会出现发黑或漏镀的现象,而且电流密度需控制在工艺范围的下限,影响沉积速率。所以阴极移动对于挂镀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锌离子与镍离子的质量浓度比是影响沉积速率的主要因素,若锌离子的质量浓度高、镍离子的质量浓度低,利用的电流密度小;相反时,利用的电流密度高,但很容易造成镀层中镍的质量分数偏高。只有将锌离子与镍离子的质量浓度比控制在工艺范围的上限,沉积速率才较快。现在有些添加剂,电流密度很高,都不会造成镀层烧焦,但电镀后的光亮性下降,外观较暗。

2 沉积不上镀层

若零部件在前处理时没有清洗干净,会导致沉积不上镀层。现在都在强调“环保”工艺,有些前处理工艺,碱液的质量浓度低,但除油效果并不好,零部件上的油脂并没有清除干净,从而导致沉积不上镀层。对于热处理的零部件或碳的质量分数偏高的零部件(如铸铁),酸洗时间不宜过长。这些材料中的碳只有很少一部分与铁形成固溶体,大多数以石墨或渗碳体的形式存在。石墨会降低氢的析出电位,阻碍锌的沉积。此外,由于工件表面粗糙,甚至覆盖有氧化层,若酸洗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过腐蚀。碳的析出,降低了氢的析出过电位,析氢更严重,很难沉积镀层。宜采用喷砂处理或镀件入槽后在高于正常电流5~10倍的电流下闪镀,再用3~5倍的电流加镀。若NaOH的质量浓度过低(低于90g/L),也容易造成沉积不上镀层。这是因为NaOH的质量浓度偏低时,镀液的导电性不佳,电流效率低,沉积上的镀层有被溶掉的可能。

3 盐雾性能

对于锌-镍电镀工艺,镀层中镍的质量分数、钝化液的性能都会影响盐雾性能。镀层中镍的质量分数必须控制在最佳的工艺范围内。钝化膜在晾干状态下,膜层很软,还处于凝胶状结构,含较多的水分,极易划伤、碰损。固化温度低时,膜的交联度低,孔隙较多,容易吸收外部的水分,钝化膜不牢固,耐蚀性差。钝化后加入后浸剂(含三价铬的封孔剂),在80℃下固化10min,在纯水中浸泡30s(检验零件的气密性),后浸剂被溶解,盐雾测试未达到24h;将固化温度提高到110℃,盐雾测试达到240h以上(白锈)。老化温度过高时,钝化膜因失水过多而产生龟裂、发脆,各项性能均恶化,盐雾性能也很差。

4 结语

对于锌-镍电镀工艺,除了上述常见的问题之外,关键是将锌离子和镍离子的质量浓度比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易于操作与维护。还要控制好镀液的主要成分及无机、有机杂质的质量浓度,常做赫尔槽测试来确定镀液是否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经常采用小电流电解来净化镀液,生产过程中做到杂质不累积、不产生,将电镀故障控制在最低的水平。全面做好锌-镍镀槽的维护,详细记录添加数据,确保镀层的质量,减少不良品率,提高产能,从而降低电镀成本。

TQ 153

B

1000-4742(2013)01-0047-02

2011-08-17

猜你喜欢

镀液镀层电镀
不同镀层重量的铝硅镀层加热时的镀层结构转变规律
Ni/WC复合镀层与Ni-W合金镀层力学性能比较
独特而不可或缺的电镀技术
镍磷基镀层耐磨性的影响因素
嵌入式软PLC在电镀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镀液温度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电镀技能考题汇编(连载)
如何处理混浊镀液及其维护?
哪些锡合金镀层需进行表面钝化处理?
锡钴合金镀液组分及工艺条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