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2013-03-22代永强施秋红王联国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年21期
关键词:校园网教育局信息化

代永强,施秋红,王联国

(甘肃农业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1]

中小学校园网是指在中小学(含其他中等专业学校和初等学校)校园内,利用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将校园内计算机和子网合理地连接起来,将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有机地集成起来,并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教学等方面服务的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简称校园网。国家教育部已在2000年开始实施“校校通工程”,基本目标是:“用五至十年的时间,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2]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校园网资源,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校园网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教师在使用校园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增强自身业务学习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3]

一、国内外建设现状

在美国,70年代初就有18%的中小学采用了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80年代初已达到74%;9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小学计算机联网率已达100%。法国政府于1985年在全国公立中小学推出了“大家的信息”计划,其中的初中教学大纲除包括信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外,还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接受200小时的计算机操作训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语言。日本自1988年修改教学大纲后,在中学增加了计算机教学内容;90年代中期,中学基本上全部能采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在1996年,提出了实施“100所中小学联网”的试验研究项目。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于1994年正式启动以来,已被接入了国内几百所学校,对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也提供接入上网服务,普通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已经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目前,全国有六万多所普通中学开展了计算机教育,已建成一大批教育网站,数十个网校,如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北京教育信息网、国联网校、联想网校和国讯网校等。

从网络基础建设的角度看,国内情况并不落后其他国家,同样使用一些国外的先进设备。但是,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国内中小学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二、临夏回族自治州部分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2011-08)“农村中小学校园网站及教学资源库建设模式研究”的资助下,课题组通过调研、问卷调查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部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调查对象为部分中小学、中专学校和当地教育局,鉴于调查对象的要求,隐去了学校的名称。调查结果如表1~表6所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尽管这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受资金制约,推进缓慢。

(2)县教育局机关局域网、门户网站、资源平台建设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建设水平较低。教育局电教馆缺少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满足指导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表1 教育信息化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表2 资金投入比重

表3 硬件设施情况

表4 各个学校网络连接情况

表5 学校网站建设情况(“√”表示功能实现)

表6 数字电子教育资源情况

(3)各类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处于初级阶段,门户网站的建设率低、功能不完善。已建校园网的学校,校园网覆盖面小,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教务等管理系统应用率低,有待于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4)大多数学校学生多,计算机教室少,生机比达不到标准,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及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5)县教育局缺少专项培训经费,无法满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培训滞后,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教师。

(6)资金投入不均衡,存在地区差异。同一城市城区学校与乡镇(或非城区)学校存在的差距较大,城区学校的资金投入比乡镇学校多,而且乡镇学校的校园网大都处于待建状态。

三、甘肃省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探讨

在我省广大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园网资源建设资金短缺、基础薄弱、资源有限,购买的校园网资源的适应性低,难以符合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因此,需探索一套适用于本地区中小学网站及教学资源库建设模式,以实现硬件、软件、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A县(化名)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点,以教育信息化项目形式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套科学的适合于临夏州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模式。

1.网站建设

将A县一中或县教育局电教馆作为县教育信息中心,进行基础网络建设,配备功能齐全的网络设备和相应软件,包括服务器、交换机、网关、网络存储设备、防火墙、网站开发管理平台等,通过10M/100M接入Internet。由A县教育局与中国电信公司协商并签订框架协议,建立虚拟专用网(VPN),实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连接,构建A县教育网。

由A县教育局与甘肃省教育网络中心统一规划并申请注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网站域名,各级各类学校在县教育信息中心的指导下,利用网站开发平台开发学校的网站,以托管形式将网站挂到县教育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由县教育信息中心统一管理维护,各中小学网站内容由学校负责审核更新。

2.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县教育信息中心服务器上建立教育资源中心,为各中小学提供资源空间和上传下载各类资源的权限,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包括期刊库、数字图书馆、清华同方多媒体教学镜像资源、各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育资源、及引进的各种网络资源。这种教育资源建设模式,充分克服了资金有限的问题,而且应用网络的便利性,更好地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共享,提高了各个学校接收信息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3.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在县教育信息中心,建立一支由5~6个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对信息中心的网络设备、网站、各类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等进行管理、维护、升级。

在人员培训方面,首先对县教育信息中心的信息技术骨干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再依托这些技术骨干,每年对全县所有学校的教职员工有计划地进行3~4次教育信息技术培训,解决临夏州各级各类学校培训资金短缺、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4.管理机制建设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县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由县教育局和各个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建设骨干组成,做到从思想上重视教育技术的应用,从大局上统筹安排,对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领导,对每个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从立项、技术论证、项目招标等方面进行指导。

5.推广完善

将该模式在A县进行示范建设和完善,成熟后在全临夏州推广应用,各个县教育局均依照该模式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最后,临夏州教育局通过与中国电信公司协商并签订框架协议,以县为单位,借助中国电信公司宽带网络,建立虚拟专用网(VPN),将全州的各个县域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州教育局、各县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连接,构建全州教育城域网,并通过甘肃省教育网提供的8M光纤链路接入甘肃教育网。

此时,车内Meridian™英国之宝音响系统奏响恢宏之曲,窗外则是复杂而美妙的画面:新和旧、在地和外来、新时髦和老克勒、本帮菜和咖啡馆,如同加快了播放速度的片段,勾勒出上海之景。

四、建议

针对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大部分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情况,未来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几点出发。[4]

1.从政策入手

充分利用国家针对西部落后地区的各项教育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目标,制订各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来调动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学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以此为动力,进一步推动本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想方设法,开动脑筋,努力争取国家和省上的信息化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快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立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完成覆盖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城域网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硬件支持。

3.加快网站、资源库、系统等的建设

加快各级各类教育门户网站、教育信息资源库、各种应用管理系统和平台的建设,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责任到人,确保这些系统和平台正常稳定运行,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4.加大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培训力度

培训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内容应从单纯技术培训向课程整合培训转型,提高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CAI软件的使用与开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学科资源库的建设能力和水平。

[1]赵其超.中小学校园网的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

[2]韩清林.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上)[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8):2-5.

[3]罗文挺.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J].企业家天地,2010(2):172.

[4]刘成新,刘伟.中小学校园网的应用模式和建设思路[J].远程教育,2000(10):51-54.

猜你喜欢

校园网教育局信息化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基于VRRP和MSTP协议实现校园网高可靠性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