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研究(下)——以洛阳市为例

2013-03-22郑朝辉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年21期
关键词:洛阳市区县电子白板

郑朝辉

(洛阳市电化教育馆,河南 洛阳471000)

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分析与评估

为进一步分析洛阳市不同区县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选取此次调研反馈问卷数量在140个以上的三个区县(伊川县、偃师、嵩县)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对上述三个区县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部分重要的量化指标(机生比、机师比、多媒体教室比例、电子白板教室比例、通过教育技术初/中级培训教师比例、电子图书总量)进行了量化分析。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当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描述统计分析

对洛阳市伊川县、偃师、嵩县这三个区县的七个指标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1)机生比

机生比是目前评价区域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由表2可以看到,伊川县(0.048),偃师区(0.082)和嵩县(0.051)这三个区县的平均机生比值远远低于洛阳市整体平均水平(0.230)。由此可见,上述三区县在学生教学用计算机终端数方面配置非常落后,这势必会影响到师生们正常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活动或开展网络学习活动。因而,三区县有必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学生教学用计算机终端数的配套建设,以便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使用计算机。

(2)机师比

相比较机生比,伊川县(0.216),偃师区(0.211)和嵩县(0.265)这三个区县的平均师机比值有了较大改观,但仍然远落后于洛阳市整体平均水平 (0.398)。在这三区县中,伊川县和偃师区的教师教学用计算机缺乏情况最为严重,按统计数据估算,该地区平均4-5名教师共用1台计算机,这种教师用计算机配备不足的情况势必会影响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更会影响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不利于信息化环境下地区之间教师教育能力的均衡发展。

从以上两个指标反应伊川县,偃师区和嵩县三区县的中小学在计算机终端配备数量方面较为落后,需要加快教学用计算机终端等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发展。

(3)多媒体教室比例

多媒体教室占学校教室总数的比例能够体现学校数字化教学环境整体建设水平。对三个区县的多媒体教室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伊川县 (0.089)、偃师区(0.125)和嵩县(0.135)三区县的多媒体教室装备比例较低,仅达到洛阳市多媒体教室比例整体平均水平(0.256)的一半水平。其中嵩县的多媒体教室比例最高,偃师区的多媒体教室装备比例最低,只有洛阳市多媒体教室比例整体平均水平的1/3强。

表2 洛阳市三个区县指标数据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4)电子白板教室比例

随着电子白板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它日益成为教师创新教学活动的重要平台和工具。电子白板教室占学校教室总数的比例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伊川县、偃师区和嵩县的中小学电子白板教室平均配备比例分别为17.9%、15.5%和26.4%。虽然与洛阳市电子白板教室比例37.8%的整体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考虑到三区县多媒体教室的普及情况来看,三区县作为农村地区学校在电子白板教室装备的建设成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5)通过教育技术初级和中级培训教师比例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范围,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量化指标。在教育技术初级培训方面,统计数据显示三区县通过教育技术初级培训教师比例分别为:伊川县(68.3%)、偃师区(63.6%)和嵩县(66.7%)。三区县通过教育技术初级培训教师的比例与洛阳市的平均水平(70.8%)差距较小。由此可以看出三区县非常重视教师初级教育技术技能的培养,这也反应出洛阳地区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关注度较高。而在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方面,三区县通过教育技术初级培训教师比例分别为:伊川县 (17.3%)、偃师区(21.3%)和嵩县(16.2%)。

与洛阳市30.4%的平均水平相比,三区县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中的差距再次被拉大。通过对初级教师比例和中级教师比例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区县的教师队伍主要以初级教师为主,而通过中级培训的教师数量则相对较少。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技术技能水平层次,构建阶梯型教师人才队伍将是三区县未来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

(6)电子图书总量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电子图书的占有总量方面,三区县校均电子图书总量分别为:伊川县(3553.96)、偃师区(865.34)和嵩县(2644.53),与洛阳市平均水平(5149.51)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偃师区的电子图书总量远低于洛阳市平均水平。因而,三县区有必要尽快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步伐,搞好电子图书馆的建设,提高电子图书的储备量。

总的来说,伊川县、偃师区和嵩县在区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七大量化指标中的表现,与洛阳市整体平均水平均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生机比、多媒体教室比例、通过中级培训的教师比例以及电子图书总量方面上述三区县有必要立足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急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缺口较大的环节为抓手,理清各自区县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并从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数字资源建设等方面齐抓共管,以确保各区县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健康发展。

2.三区县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比较

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伊川县、偃师和嵩县这三个区县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的水平差异,对统计数据中的七大量化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各区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表3 三区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的方差分析

通过表 3的数据分析发现,伊川县、偃师区和嵩县这三个区县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量化指标中,只有在电子白板教室的建设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F= 7.695,p=0.000)。而在教师及学生用计算机终端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初级与中级教师队伍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为了进一步了解三区县在电子白板教室建设方面的差异性,现对这三个区县的电子白板教室比例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三区县电子白板教室比例的多重比较

通过表4看到,嵩县与伊川县在电子白板教室的占有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6),嵩县与偃师区在电子白板教室的占有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而偃师区与伊川县在电子白板教室的占有率方面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486)。结合表2中三个区县的电子白板教室比例数据,三区县中,嵩县在电子白板教室的建设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电子白板教室的比例最高,并与其他两个区县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伊川县与偃师区的电子白板教室比例相对较低,但两者在电子白板教室比例方面水平相当,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伊川县与偃师区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全面建设的同时,应该重点加强电子白板教室的配套建设,以改变电子白板教室占有率落后的被动局面。

3.评估结果及存在问题

自国家开展“农远工程”、“三通两平台”建设以来,中部教育信息化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一方面教育现代化理论以及信息技术已经出现了新的发展,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践过程中凸显出了一些问题,降低了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也制约了教育信息化进一步的健康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尚不能满足发展要求

根据对洛阳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调查,洛阳市仅有20%左右的中小学校拥有三个以上多媒体教室的学校,40%的学校拥有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数低于5个,这根本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的需要,更无法满足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需求。而且,洛阳市中小学校的网络建设相对落后,调查数据显示洛阳市中小学中接入互联网带宽大于45Mbps的学校只占5.90%,接入教育网带宽大于95Mbps的学校不足3%。网络带宽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管理数据的共享与流转,网络带宽不足降低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效益。总体而言,目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基本普及,但是相对高端的多媒体设备配备不足,网络带宽较低,阻碍了中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2)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呈现低水平、不平衡的特点

通过对洛阳市中小学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学科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有超过20%的学校没有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另外,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频率相对较高以外,其他课程如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生物、历史等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比例仅在10%左右。由此可见,教育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部分学校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信息技术并没有渗透其中;2)大部分学校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但是应用的范围不够广泛,语数外等传统、核心课程应用较多,其他课程则应用频率较低;3)信息技术与课程还处于整合阶段,没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

(3)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优势并未凸显

从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教育信息化从初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已逐渐发展为以数字学习内容为核心的、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过程,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育信息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洛阳市大多数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数字化资源的总量不够,数字化资源的类型不够丰富等。总之,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未成为洛阳市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角之一,数字化教育资源本身带有多样性、便捷性、可重复性等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教学资源仍是教学工作应用的主角。

(4)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洛阳市作为中部地区的大型城市,各级各类学校共五千多所,在校人数进百万,教职工达九万人,随着洛阳市经济的发展,以上数字将越来越庞大,依靠传统方式管理,耗费的人力精力将十分巨大,由此可见洛阳市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需求非常大。但从洛阳市教育管理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洛阳市大多数教育管理单位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落后,尚无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系统管理软件的应用比较单一,尚无法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事务处理能力、推动教育管理改革的作用。洛阳市虽然有少数的学校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等,但是绝大多数中小学还是使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大大阻碍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5)教育信息化观念意识有待深化和提升

通过对洛阳市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全方面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洛阳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及数字化资源建设水平区域性差距明显,各地区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不一,除了在地区教育整体投入有限等客观原因外,教育信息化的观念、意识比较落后也是一个现实原因。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对教育信息化缺少足够的重视和信心。要改变这一不利局面,需要提升全体教育工作者对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深刻认识,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教育信息化对促进教育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步认识和了解本职工作中对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需求,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教育各环节的深入开展。

4.政策建议

(1)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化教学环境创设基本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参考借鉴国内外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结合洛阳市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需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建立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管理保障体系。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及人力,涉及的单位、人员较多,为了使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必要组建一个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家指导小组,合理制定洛阳市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目标,并落实到洛阳市的各级各类学校,监督、指导洛阳市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并规范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为,构建公开、透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2)建立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专项基金。配置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建设多媒体教室,接入宽带网络等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洛阳市政府可以建立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资金,根据洛阳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目标,合理分配资金,并通过有效的资金监管体系监督资金的落实情况,并持续跟踪学校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与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鼓励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艰巨、持久的任务,仅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洛阳市应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例如,政府可以与计算机生产、制造商以及三大网络运营提供商合作签订协议,给予他们政策上的倾斜以获得价格优惠或其他资助。总之,政府、学校应该抓住契机,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城乡的学校、教师、学生均能公平地享有计算机、因特网、多媒体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资源。

(2)提高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利用教育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才是教育信息化追求的目标。根据调查结果,洛阳市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培养教师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发布了《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UNESCO ICT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14],该框架从技术素养、知识深化、知识创造等层面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要求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可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在国际上予以充分重视,我国应该紧跟国际教育信息化潮流,对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能力进行着力培养。为了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除了提升教师使用信息化设备的能力,还要培训教师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辅助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富有创造力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参与度。此外,学校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鼓励优秀的信息化教学实践的传播,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分享与学习,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

2)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具备信息化学习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使用信息工具进行交流和协作的能力、创意和创新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研究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和数字化社会公民素养六大方面[15]。为了让学生为21世纪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作为准备,提升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在教学环境及活动的设计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教育游戏、虚拟仿真实验软件等为学生创造参与式的学习体验环境,并让学生在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教师可以适当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即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成果,鼓励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小组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较强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学习能力。

3)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何克抗教授指出“整合的过程是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既然是改革,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16]”基于以上观点,洛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问题应以教育相关理论为指导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而不仅仅是把盲目的、毫无理论根据的肤浅应用,把信息技术在理论的指导下深入教学设计,加强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教研,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3)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对信息化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大,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逐渐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2]。在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过程中,洛阳市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

1)政府宏观指导,合理规划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系统规划机制,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纳入到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之中,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是避免盲目建设推动整个地区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17]。洛阳市政府应该把优质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作为一个重要项目来实施,并确保资金的持续投入,尤其要关注农村偏远地区获取资源的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公平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2)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制订数字教育资源技术与使用基本标准,制订资源审查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使用者网上评价和专家审查相结合的资源评价机制;采用引导性投入,支持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制定政府购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的相关政策,支持使用者按需购买资源与服务,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资源服务。建立起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2]。

(4)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管理改革

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必将对信息交流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的融合,即利用信息技术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功能来支持学校管理职能,优化教育管理过程,帮助学校管理部门了解、掌握学校各项工作状态,监测、调控、评价学校的教育管理过程,并且为学校领导提供有助于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信息,从而减轻学校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学校管理的效果与效率,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学校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18]。洛阳市需要大力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主要在以下方面着重加强。

1)转变领导者的观念意识,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性地位。领导者重视是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根本保障。洛阳市政府及学校领导者应该加深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积极面对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适应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2)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等,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创造“无纸办公”的环境,使不同类型信息规范化、条理化,信息数据通过网络共享,平行管理部门、上下级管理层快捷便利地获取信息,达到扁平化管理的目的,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3)开展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管理者的信息化素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提出:“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学校管理者的定期培训制度,开展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逐步建立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将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列入考核内容”[2]。洛阳市应该加强管理者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升教育管理者利用信息化系统开展工作的能力。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 content_1667143.htm l,2013-8-28.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 s3342/201203/133322.htm l,2013-8-28.

[3]规划编制专家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

[4]何克抗.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16-21.

[5]何克抗,余胜泉,吴娟等.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2):5-18.

[6]王珠珠,刘雍潜,黄荣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 (11):19-30.

[7]方子春.关于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个案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07(8):58-62.

[8]冉新义,杨改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11):60-63.

[9]易佳,盛健.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要用数据说话——以上海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0):4-9.

[10]张屹,范福兰,杨宗凯,周平红.我国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测评与预测 [J].电化教育研究, 2012(7):5-10.

[11]李葆萍.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衡性研究——基于2001-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3):37-42.

[12]Shyamal.Majumdar.RegionalGuidelineson Teacher Development for Pedagogy-Technology Integration [W orking Draft][M].UNESCO,Bangkok:2005,37.

[13]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 lfiles/moe/s3342/201211/144240.htm l,2013-08-29.

[14]UNESCO.(2011).UNESCO ICT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

[15]Advancing Digital Age Learning[EB/OL].http:// www.iste.org/standards/nets-for-students,2013-8-28.

[16]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5-11.

[17]郑朴芳,胡小勇.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71-75.

[18]张际平.系统论与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J].中国电化教育,2009(3):24-29.

猜你喜欢

洛阳市区县电子白板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花开富贵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电子白板扮靓语文教学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