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近取譬教学原则探析

2013-03-20柳青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事例理论生活

柳青华

(渭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陕西渭南714000)

《论语》记载:孔子讲,“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1]59。《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喻”就是举例、比方。“能近取譬”,是以己为喻,推己及人,拿身边熟知的具体、浅显事物,比较说明新的抽象深奥生疏的另一事物。

一、原理及依据

1.教育即生活

“道不远人”。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了生活。陶行知指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现状,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新要求,为教育注入新鲜血液,鲜活内涵。现实生活,生动、活力、激情,丰富多彩,充满情趣。大量活生生的例子,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生动活泼,情节性强,具体有趣,幽默风趣,富有感情色彩,感染力和吸引力强,也具有说服力。运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分析说明,避免空洞笼统的理论灌输与枯燥干瘪乏味的说教,避免死气沉沉、沉闷乏味、拘谨压抑,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理解、掌握抽象的理论,确立新知与价值准则。

2.理论结合现实

教学是利用学生已有基础,转化、推理、引申、嫁接新知,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丰富生动、有趣自由,理论深刻升华、超越和集中抽象概括。理论学习需要融合经验,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理论基础上理解和吸收新理论,建构和扩展认知结构。《淮南子·要略》中说:“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回到生活,回到理论的源泉,回到事物本身,才能明白理论。学习理论知识,如果没有直接经验的参与和帮助,很难接受。脱离理论,就事论事,只讲事情,停留在现象表面,认识不能深化和提升,没有深度,事情本质得不到说明。理论不与现实联系,只有抽象的说理,干巴巴,“假大空”,空洞无物,就不知道理论的意义,理论也说不清,讲不懂,不易理解。用事实说话,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现实联系起来,与学生日常直觉经验联系起来,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事情、知识作为梯子,由生活到理论,由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学生才能学懂。理论回到生活,说明和解决问题,又从生活引申到理论,将生活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既有实际生活的深度,又有理论的高度。既浅出,又深入。浅出,是对抽象概念、深邃理论,用浅显的事例、通俗易懂的方法说明。深入,是达到事物的本质认识。深深扎根于现实沃土,回忆生活、反思生活,从生活中悟出深刻道理,对生活有新认识,从生活中悟出书本的科学结论,思考了生活,提高了认识,有了发现和收获。[2]用生活事例说明理论,理论来自于现实生活,又分析解决包括学生自己的实际问题,实现理论的价值。既传授了理论,又教会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性分析,又运用理论分析解决了实际问题。展得开,放得开,又收得回。既有生活情趣,又有科学思想理论认识,又有艺术审美陶冶享受,充满情趣,轻松愉快。

3.符合思维规律

教学内容逻辑性强,学习新知也是从原有知识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来“类属”新知的同化改造过程。所教的新概念、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即学生大脑中长期形成的知识与经验系统之间建立起某种实质的逻辑联系,如派生的关系,扩展的关系,概括的关系,新旧知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解决,新知被纳入或内化,学习才有意义。因此,必须按照教学内容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系统、连贯、循序渐进地进行。从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为出发点,唤起学生的想象,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小喻大,由简到繁。[3]83从学生生活事实举例、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身边化、浅显化,理性的知识感性化,抽象复杂的问题情境化、简单化,从事实中抽绎出抽象概念,符合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弱而形象思维较强的特征,使问题的难度大大降低。举生活中的、身边的、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例子,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作用与意义

1.平易近人

平易才能近人。教材具有相对稳定性、全局性和典型性,所选事例由全国到整个世界,与日新月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学生个人实际相比,距离较远,直观性较弱,学生不易理解。紧跟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教学需要运用生活例证。现实、近期的和身边的事例,新鲜、亲切和可信。学生身边的事例,为书本知识、理论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起学生的共鸣与认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4]6-8。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俗则能通能懂。生活是一种境遇,唤醒人,激活人。学生熟悉、关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讲课运用它们,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学如果不关心学生生活,则学生也必不关心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和学生没有关系。“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予之罪也,非彼人之过也”[5]1293。课本上的事例,过去的陈旧事例,或其他地方发生的事例,取譬太远,超越学生的经验范围,与学生实际生活陌生,滞后、隔阂,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必引不起学生的共鸣与认同,缺乏说服力,不能打动学生。

2.通俗易懂

通俗才能易懂。走进学生的生活,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更有说服教育意义,更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以理论思想为主,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由于思想理论的抽象深奥性,学生不易理解,需要取譬举例,却由于课时有限,不能讲故事,举例也不能占过多时间,只能三言两语说理明道即可。它决定了最好利用、借助、引申、发挥和挖掘学生已知的文学故事和熟悉的生活,找到便捷的共同基础和语言。运用学生最关注的话题、当地的事例,学生倍感亲切,说服力强,可信度高。从学生生活、从当时的课堂情境取材,贴近学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具体实在,亲切感人,容易接受和理解。来自学生熟悉的世界,来自他们的周围、身边的比喻、举例,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说的就是学生自己,使抽象的问题形象生动化,使问题得到充分说明,真相得以揭示,启发思维,融会贯通,加深记忆,活跃课堂。学生从课堂中看到了自己,从创造中得到充实,陶冶心灵,愉悦精神,实现了自己的意志,肯定、提升了自我。

3.触类旁通

因近取譬,也是自由丰富的想象、联系与创造。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生活世界是课程的内容,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学生的现实体验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例证,动之以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会、理解抽象的概念、理论、观点。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讲学生熟悉的事物,给学生感性具体的感受,让学生感到理论现实、可感、可靠、实在、有用,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交流互动,气氛和谐。讲学生自己的生活,贴近和走进学生的实际需求,面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矛盾和现实问题,学生就是主人公、当事人,说的就是学生自己,学生怎能不关心?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材料,作为学生认识新理论的认知载体、背景和情景,以学生了解、感受的实际生活作为基础,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经验相结合,以事说理,使教学充满想象、创造,在对生活不断地反省与思考中获得启迪。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拨动他们的心弦,展开想象,浮想联翩,触类旁通,“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刘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深理解,深化理论。如果回避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实际不沾边、不靠谱,空空说教,纸上谈兵,故弄玄虚,甚至会惹人反感。

三、方法与要求

1.贴近生活世界

人们对新事物、新问题好学好问、敏感,富于幻想。歌德指出:“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社会生活乃至教学对象在发展变化,教学例证应不断丰富、充实和更新。运用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材料,更切近现实。学生不乏生活体验和感性认识,采用直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证,在学生思维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举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与认同,更有说服力,对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很有帮助。即使老话题,也要用新鲜的材料来说明。例证没有新颖性和趣味性,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思维就会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

2.真实典型精辟

举例的目的是透彻析理,充分分析事例与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来说明抽象理论的例证,要真实、精要,有代表性,数量适当,以学生能够理解概念和原理为度。真实性可以是生活真实,也可以是艺术真实。事例过多,浪费时间,又淹没观点。画龙点睛,事例和原理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以一斑而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能全面、切贴地体现原理,集中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使学生清晰地感知事物的形象和基本属性,确切地揭示所要阐明的基本概念或原理的实质。

3.生动亲切感人

事例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阅历、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最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和学生所关心的事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忌舍近求远。对学生来说,最熟悉最关心的是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情。捕捉这些事例,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为学生所接受。同时可以选择学生已知的历史、地理、文艺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融会贯通,并引起回想和共鸣,乐于接受且能够接受。

从实际出发,了解某一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和正当需要,引用学生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事例,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奇,例证生动有趣,学生就会专心听课,积极主动地介入对事例的剖析之列,并通过对有趣事例的分析悟出所学抽象理论的内涵,理解理论知识。

[1]孔子.论语·雍也[M]//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齐鲁书社,1992.

[2]刘咸卫.回归大学育人本真:教学的研究性与科研的教育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29.

[3]肖建彬.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5]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猜你喜欢

事例理论生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