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中问、问中教;学中问、问中学”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

2013-03-19侯利洁刘兴来崔文丽王建邦

物理与工程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教驻波中学

侯利洁 刘兴来 崔文丽 杨 艳 王建邦

(中北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山西 太原 030051)

1 引言

当前,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1]但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教学大多采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法,按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处于单向接受、吸收、记忆知识的被动状态,完全成了知识的容器.

本文探索针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从教师“教中问、问中教”与学生“学中问、问中学”两方面探索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2 教师“教中问、问中教”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前主席、数学家H.弗赖登塔尔说得好:“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以后,相应地发展成一种形式化的技巧,结果使得火热的思考变成了冰冷的美丽.事实上,教科书里陈述的知识,往往是‘冰冷的美丽’”.因此,教师的责任在于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使学生既能高效率地进行火热的思考,又能比较容易接受,理解隐藏在“冰冷美丽”背后的知识本质.[2]

没有问题的物理是“冰冷美丽”的物理,而有趣的物理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火热的思考”.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校大学物理教学教改组正在探索一种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组织的方法:“教中问、问中教;学中问、问中学”.虽然实践时间不长,但使我们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苦苦探索中看到了一缕微弱的光线.我们提出的“教中问、问中教”是指一堂课的教学方案坚持以物理问题为切入点,依靠物理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用物理问题穿针引线展开教学内容,围绕解答物理问题提供一个展开师生对话的平台.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关键是依据什么教学理念设计课堂教学方案?采用什么方法实施教学方案?“教中问、问中教”就是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把问题设置在物理概念的转折和发展之处、把问题设置在中学与大学概念矛盾之处,把问题设置在出现某种悬念之处…….同时,为了充分调动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热情,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基础,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对在课堂上跟不上推导公式的学生,不妨提醒他们“是否能看懂公式中各量的意义”?又如:在提出“如何计算曲线运动中变力的功?”时,什么是元分析法?不要求学生都能回答,仅提示学生要注意元分析法;问:出现在任一段元位移上的力是恒力吗?这是一个稍有难度的问题,意在考察部分学生是否理解元位移;问:各段元位移上的力相同吗?这应是一般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这样将问题按多层次展开,让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所得,既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参与师生对话,还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有了好的教学方案,为使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对话,教师更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在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要适时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信息与知识,或提供一种方法、一种导引、一个方向;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物理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每逢处理连续变化问题、非均匀分布问题时,提醒学生尝试元分析法;在处理各种场论问题时,提醒学生采用类比法等等.例如,为了引入电通量的概念及数学描述,我们提示学生将电场线与流线类比(我们的教材中编有“理想流体及其运动”一节[3]),进而将流量的概念及数学表达方法引进静电场.

以精妙的、恰到好处的问题展开师生对话,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激励学生的好奇,给学生留出思考问题的空间,学会提问、善于提问、敢于提问,是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基本功.

3 学生“问中学 学中问”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中问、问中教”的同时,实现了从单纯“教”到“导”的角色转换.学生自然不能闲着.“问中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带着问题学习,从被动地“记”转变为主动地“思”,注意力、兴趣、好奇就会在学思结合中产生.比如在讲解驻波那节课,我们从二胡这种乐器出发,说明弦乐器发声源于驻波,从而引出“探秘驻波的形成与特点”这一核心内容,接着提出两列相向相干波叠加现象,问:如何写出在一定条件下相向传播相干波的波函数?如何用代数方法表示两波叠加?如何解读驻波表达式提供的信息?等等,就这样一步步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在“问中学”.课堂上学生对待问题的方式大致分为:等待老师的答案;直接翻书找答案;在笔记本上写答案;口头回答;站起来回答等5种方式.

“问中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可以从中慢慢地学习敢于提问、善于提问;“问中学”结合“学中问”,才能有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的人才.为了实现“学中问”,我们教改项目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师生一对一交流的平台[4],在两年多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两万多个问题一一简答,使学生“问中学”初见成效,受到学生齐声称赞.

4 结束语

我们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才刚刚起步,虽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坚信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将成为我们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3~8

[2]Freudenthal,Hans.Didactical Phenomenology of Mathematical Structures[M].Dordrecht:Reidel.P.9,1983

[3]王建邦等.大学物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

[4]杨艳等.师生一对一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研究[J].物理与工程,2012,(22):311~312

猜你喜欢

中教驻波中学
VR技术在船舶通信系统天线信号源驻波检测中的应用
血液动力学中血管流激波与驻波的相互作用
具有平方反比势的非齐次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驻波的强不稳定性
在文学经典中教陶艺 让儿童的想象飞起来
在多解中学创新
A WITHERING FLOWER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例谈x/1+x0)题型的构建
DAM型10kW中波广播发射机驻波故障分析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