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视镜的调整步骤

2013-03-17张立平

人民交通 2013年4期
关键词:死角盲点后视镜

文/张立平

后视镜的调整哲学

相信大部分开车的朋友们,都知道车身左右侧后视镜有视觉盲点,也因此会对后视镜存有一些疑点,例如,变换车道时是否要频频回头确认左方或右后方来车?要消除视野盲点一定要加装大曲面镜吗?侧方后视镜要看到自己车身才安全吗?

针对以上问题,在此传达给你的观念是:左右两侧后视镜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驾驶人车身两旁与后方的视野,其调整应尽可能达到最大视野。所谓“看见自己车身占镜面1/4”的说法,我们的看法是:一般道路或高(快)速公路,应尽可能加大视野,在镜内看见自己车身的必要性不高;而市区窄巷时,仍以两侧视野为主,若有需要再将头稍微动一下能看到自己车身即可。基于此项原则,后视镜的调整应无所谓遵守“看见自己车身占镜面1/4”的原则。

而左右后视镜均有一定程度的视野盲点或死角,此为行车基础的认知。因此转弯或变换车道时,不可完全依据后视镜来判定左右有无车辆。善加调整后照镜及移动头部能将后方视野盲点或死角降至最低。至于车内后视镜的功用是看正后方及车后远方车辆,不需要看到两侧的车窗。车内后视镜大多具有防眩装置,可降低夜间后车大灯对驾驶人的影响。自行加装车内广角镜或较大的车内后视镜,不但会养成依赖车内后视镜的习惯,忽视两侧后视镜的重要性,也会失去夜间防眩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仍无法消除视野盲点与死角,另外广角镜无法呈现正确比例的距离判断,容易引起距离误判,是发生事故的原因。

正确的后视镜调整步骤

完整的后视镜调整方式与步骤,包括静态调整与动态确认,但动态确认这部分的确有其困难度,仅供大家参考。

(1)静态调整

调整好坐姿后,以平常开车的头部位置看后视镜并调整之。

第一步,调整车内后视镜,使其能看到后挡风玻璃的最大范围,即能透过后挡风玻璃看到最大的范围。若有夜间防眩功能,夜间行车时请开启之。

第二步,调整左侧后视镜,使看到的范围尽量往外(左),至恰好看不到自身左侧车身边缘为止。

第三步,调整右侧后视镜,使看到的范围尽量往外(右),至恰好看不到自身右侧车身边缘为止。

第四步,若侧边后视镜装有曲面广角时,应注意车后方物体实际距离远比镜中看到的距离要近许多,容易有距离上的误判(注:从两侧后视镜看不到自己的车身或许一开始会不习惯,没有安全感,但适应一阵子后,你会发现轻松掌握后方的好处。且若真需要看到车身,稍微移动一下头也可以看到。)

(2)动态确认

车内后视镜以观察后方车辆为主,至于两侧后视镜,驾驶人应确认并掌握其视觉盲点之程度,作为驾驶参考,调整之方法建议如下,调整必须在安全无虞的状况下进行,尤应特别注意车辆前方并保持足够安全车距。

第一步,行驶在同向双线道以上道路,假设此时你的车位于右车道,左后有一辆车缓慢的接近或超越你时,在不移动头的情况下,先用左侧后视镜观察那一辆车的动向,并从左侧玻璃注意该车何时进入视野,确认是否消失在左侧后视镜。

在一般情况下,若有依静态调整方式进行,则体积为小型车以上之车种应能在左侧后视镜与左侧玻璃两者前后出现部分重叠,换言之,对于小型车以上之车种应不会出现所谓视觉盲点,此点在高速公路行驶之助益颇大。若无出现部分重叠,则可尝试再将左侧后视镜往外调整,其调整极限为当他车从左后方接近或超越你时,不可在车内后视镜与左侧后视镜之间产生视觉盲点(即视觉不连续)。但机车或行人因体积小,视觉盲点将无法避免。

第三步,以同样方式确认右侧后视镜之视觉盲点之程度。

第四步,在确认的过程中,你应能很清楚的掌握后方靠近的车辆动向,甚至不太需要转动头部。但可能因驾驶人余光较窄或左侧玻璃隔热纸颜色过深,影响从左侧玻璃看出之视野,如此两侧后方之视野盲点会一直存在,驾驶人在掌握两侧车辆动态时应有此认知。

猜你喜欢

死角盲点后视镜
抓安全“盲点” 防“乐极生悲”
臂戴后视镜
盲点
急救服务不该是医改“死角”
莫被亮点遮盲点
宣传老区精神就是要无死角、不间断
创新的摄像监视系统取代车外和车内后视镜
汽车的复眼 后视镜及侧视镜的由来
中型客车后视镜抖动的分析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