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

2013-03-08李显坤

地火 2013年1期
关键词:奥古斯特女神像

■ 李显坤

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

■ 李显坤

梭罗在其心血力作《瓦尔登湖》中不无担忧地正告自己的一众挚爱亲朋们:“可是我要告诉我的伙伴们,只说这一次,以后永远不再说了。你们要尽可能长久地生活得自由,生活得并不执著才好。”纯粹的隐者是说不出来这种话的。但这句话又高度概括了普通美国公民对自由的认识。

上首阳山而饿死的伯夷和叔齐,不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当隐士只是为了拒新的政权以千里之外,以求得自我人格高尚。陶渊明辞官归隐,主要源于其对现实的心灰意冷,加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自尊。与一般隐士不同的孟浩然,堪称隐士中的名士。他一生之所以能够隐而不仕,且最终隐得自在,也隐得洒脱,在于他从由隐而求仕到被迫归隐到慕陶而真隐,心灵经历了由乐观到悲观直至扬弃悲观的艰难历程后彻底放下了思想包袱,恢复了先前对于山水的迷恋与热情。他频繁出游,足迹遍于江淮吴越等风景极佳之处。这样的游历,其心如闲云,其身若野鹤,数年乐而忘返。在他的潜意识里,他真的需要一片无垠的旷野,清新的空气,还有融入风景后的自由心境,却还是没有于主观上追求人生自由的积极动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有一首赠孟浩然的诗,对此有心灵上的高度默契:“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浩然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就在于,追求生活的恬静,适应田园的秀美,必须具备安贫乐道的处事风范。

梭罗这种对生活得自由的诠释,此前,我一直找不到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注脚。但我从来都不否认,这句话初次读到时,就火星撞地球般地震撼了我的心灵。是呀,太过执着,也是一种自缚的不自由。

如同到北京必得去趟天安门广场一样,到纽约,自由女神像是不能不去参观的。如果说天安门广场上的天安门城楼是新中国的象征,那么,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所象征的则是美国的立国原则。

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泽西市哈德逊河口附近的自由岛(原名贝德罗岛)上。这很有“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的意味。因为这是占尽天时与地利的所在,进入纽约港的船只上的乘客,都可以举目望见屹立着的自由女神像,以及那自由女神手中高举着的象征自由的不熄火炬。

一位在上世纪20年代乘船经过她而如愿到达美国的德国移民回忆道:“我母亲把我们推到船舱边,眺望巍然耸立的神奇塑像。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天堂了。”

兴奋不已的神态一语勾勒无余。

如果你对此没有直观感觉,或者说一时还对这句话的感觉认识不强烈,也许你脑海里应该极速闪过这样一个镜头。

只要你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话。

这个镜头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也是一闪而过,却那么令人过目不忘。经历冰海沉船后获救的萝丝在船的甲板上百感交集地凝望着,那船只静静地驶过了自由女神像。萝丝来自于英国。

在萝丝之前,自由女神也是一位移民,她来自于法国。

但是,现在她却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地道的美国人。

一个多世纪以来,就国家间的关系而言,自由女神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在对国家精神的诠释方面,她则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对于此后成千上万个来到美国的移民来说,她又是摆脱旧世界的贫困和压迫的保证。与费城的自由钟一样,已成为了一种象征,具化成一种物质的东西,那就是追求自由是美国精神的一种体现。因而这座雕塑又被人们称之为“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

从纽约的炮台公园乘渡轮到自由岛,只需15分钟的时间。人龙长队的入口处,有一位皓首年长的黑人歌手,充满激情地唱着动人的歌谣。见排队而入的中国游客很多,便用流利的汉语同我们打起了招呼:中国人很好,亲爱的朋友们,我爱你们!然后激情四溢地唱起了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汉语歌曲——《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

那一刻,我们还真想稍留片刻。

这一幕的出现也说明,中国游客来得实在太多。确实多,多了便使小环境很嘈杂。

近前的码头的木桩上,停歇着一只海鸥。美国的野生鸟儿几乎都不惧怕人。我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海鸥。这只海鸥很悠闲地站在那里,举目四望,但又并不为谁担负着警戒任务。与它相比,人群里的我倒是寂寞孤立的。我立马举起相机抢拍了几张,一位同伴也抢拍了几张。

短短的航程里,激起的浪花激荡着人们兴奋不已。前方是清晰可见的自由女神,身后是繁华现代的纽约,实际上就是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地标性建筑世贸双子塔被撞毁后,新的世贸大厦正在拔地而起,已近封顶,似亚马逊雨林里的巨树,一棵倒了,必定有新的巨树取而代之,以填补空间。渡轮的甲板上,人们仿佛难以割舍眼前的景致,就这样不停地变换角度拍照留影。

空中穿梭着轰鸣的直升飞机,十多分钟就相对飞过一对。它能给兴高采烈的人们带来些许的不安,使人们联想起许多,似乎心再大也容不得少许不安。这又使经过了严格的安检,才能渡海到达那座享誉世界的自由女神像,显得有些严肃而不失滑稽。

自由岛天生就是为矗立自由女神像存在的。面积不大,十分钟便可步行环岛一周。目力所及,都可见自由女神的高大身姿。仅在岛的西南面,被一些高不及其基座的树木遮挡住了,林樾间,总有缝隙使人能够见到自由女神像淡青色玉雕的坚毅面容。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长袍,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放射状刺破青天的七道尖芒,象征着世界七大洲。自由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一本封面刻有“1776年7月4日”字样的法律典籍,象征着这一天签署的那部庄严的《独立宣言》。她的脚下,还能够见到一堆打碎的手脚镣铐,这是象征着殖民地的奴隶们,挣脱了暴政的约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女神因了那一袭古希腊风格的长袍,加之其体态又极似一位古希腊美女,更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不自觉地将心中的目光投射到了西方文明的源起之地。

坚实的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爱玛·拉扎勒斯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新巨人》:

送给我

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

你那无家可归饮经风波的人们

一齐送给我

我站在金门口

高举自由的灯火

崇尚“自由、平等、博爱”,并以此为国家格言的法兰西共和国,在1865年,有一位名叫爱德华·德·拉博拉耶的学者,为了抗议在自己国家所看到的政治压迫,决定赠送一件象征性的礼物给美国,以彰显自由和解放的理想。为此,他找到了年轻而杰出的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因为共同的理念,俩人心心相印,决定创作一尊无与伦比的自由女神像,以作为法国政府送给美国政府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这一创意来自于他们亲眼目睹的法国大革命时,一群共和党人在反抗拿破仑·波拿巴,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巷战中,一位年轻姑娘手持火炬高呼“前进”并冲向敌人的形象。

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自此由法国人民捐款完成了。

创作之初,正在为寻找“照亮全球的”自由神像的模特而焦灼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在一次婚礼上同一位名叫让娜的姑娘不期而遇了。这位姑娘生得美丽端庄,明眸皓齿,举手投足,仪态万方。便使奥古斯特·巴托尔迪认定她是自由神像的模特的不二人选。让娜也欣然允诺了这一要求,并且在雕塑过程中,他们之间因产生了纯洁的爱情而结为夫妻。试想,没有这样全身心的爱,又岂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呢?

1869年自由神像的草图设计完成并投入雕塑工作的过程中,奥古斯特·巴托尔迪曾前往美国旅行,以争取美国人对塑像计划的支持,但美国人却迟迟没有意识到这一礼品的珍贵。

1874年,造像工程开工,1876年,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参加在费城举行的庆祝独立100周年博览会时,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便将自由女神执火炬的手在博览会上展出,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由此引发了一场轰动。不久,美国国会便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总统提出接受女神像的请求,同时确定贝德罗岛为建立女神像的地点。

那时的美国,还远不富足。拥有纽约《世界报》的普利策出于对自由的崇敬,同时也为了扩大报纸的影响,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为建筑自由女神像基座的募捐运动。

虽然普利策因此而频繁地被邀参加各种庆典,而出席庆祝会的许多显要、富翁,对建筑自由女神像基座的资金短缺,却是集体性失聪,一概不闻不问。《世界报》曾这样评论用纹理细密的大理石雕造的神像底座:“需要捐款的时候,纽约那些吝啬的百万富翁们却对自由女神漫不经心,紧紧扣上自己的口袋。如果这底座的大理石有他们的心肠一半坚硬,即堪称头等大理石了。”

虽然遇到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自由女神像还是如期竣工了,前后历时十年。1886年10月28日,纽约港轮船汽笛齐鸣,烟花四起,在21响礼炮声中,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将北美洲或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揭彩给了全美国人民。

126年来,自身高46米,加基座高为93米的自由女神像就这样高擎着自由的火炬,彰显着美国精神,栉风沐雨地屹立着。

由于美国2001年911事件,自由女神像顶部一度不得已对公众关闭了。可这并不能关闭人们登顶的憧憬。后来在2009年7月4日的美国独立日,美国政府又将其重新开放了。但我们去的那天,虽然晴空万里,却是连基座都不能靠近的。911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已改变了美国的一些行为常态,而且影响长远。

中心是高举火炬代表自由的孤立化身,周边是都在内心里对自由有着各自诠释而又不得靠近的人们,不由使我浮想联翩。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你要问:“自由是绝对的吗?”我只能回答:“自由永远都是相对的。”

请看美国总统在白宫的生活,就很有讽刺意味。大权在握的同时,还不得不放弃许多。

在这之前,我刚看了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自由》的内容简介,书商概括这部作品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的自由所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在有媒体称乔纳森·弗兰岑为“伟大的美国小说家”的同时,《纽约时报》 《时代周刊》 《泰晤士报》 《卫报》等公众媒体更高度一致地公推此书为“世纪之书”。人们不吝美词,盛赞此书是真正伟大的当代文学,正如人们借由狄更斯来了解十九世纪的英国,外国人及后人也可以通过《自由》来了解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美国。我顿然萌生了认真读读此书的念头,虽然一直以来并不看好美国当代文学。此次来美国纯是走马观花,遗憾真不少,认识偏表面,满心希望真能通过这部书,帮助我加深对美国包括自由在内的一些问题的了解。但又深恐广告似的宣传,难免言过其实。

无论如何,还希望提醒人们不能忽略自由女神像的建造意义。请牢记奥古斯特?巴托尔迪的一段话:“建造宏伟的塑像并非单纯地塑造一个巨大的雕像,她应当令观众的心为之感动,不是因为她的庞大,而是因为其体积同她代表的理想和她应当安放的地点相称。”

我希望这对我们的雕塑家和建筑师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理念。

涛 声 版画/王洪峰 作

猜你喜欢

奥古斯特女神像
站在山顶才能看清脚下
站在山顶才能看清脚下
站立的自由女神像
爱的力量
站在山顶才能看清脚下
站在山顶才能看清脚下
自由女神像有什么象征意义
罗丹手稿
即便是每个游客后面跟着一个警察,自由女神像也一定要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