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名法治记者眼中的日本传媒

2013-03-06郑赫南

法治新闻传播 2013年5期
关键词:新闻社笔者日本

■郑赫南

一名法治记者眼中的日本传媒

■郑赫南

10月14日至21日,笔者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 “中国青年媒体工作者访日代表团”出访活动。笔者作为第一分团 (25人)的成员,随团走访了日本东京、品川、大阪等地。期间,笔者近距离接触了日本每日新闻社、石川县电视台、石川县政府,以及摩斯汉堡、麒麟啤酒等。

作为一名从事法治新闻报道的记者,笔者对日本媒体的法治新闻报道、记者培养模式、纸媒的经营、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等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庭审类报道中的人权规则

10月15日上午,代表团第一分团到东京的每日新闻社走访。该社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一家报社,由1872年创刊的《东京日日新闻》和 1876年创刊的 《大阪每日新闻》两家报社,于1911年合并后发展至今。

作为一家有141年历史的报社,该报曾经 26次荣获日本新闻界最高荣誉“新闻协会奖” (每年颁发给全年最有影响的独家新闻及系列报道)。截至 2013年,该报社在日本新闻媒体中获得该奖项的次数是最多的。

在该报旗下,有专门报道庭审类新闻的专刊。在自由交流环节,笔者提问了该社新媒体本部长糟谷雅章 “在日本的庭审类法治新闻报道中,有哪些禁忌?”

糟谷雅章告诉笔者, “此类报道非常注意保护人权,在刑事案件被判决前,记者不得报道犯罪嫌疑人戴手铐的图片;不得报道犯罪嫌疑人的全名;不能发布犯罪嫌疑人的脸部图片。”糟谷雅章表示,在案件判决后,媒体可以进行适度报道,但对未成年人、有更正机会的轻微犯罪人的信息,还是要坚持上述保护人权的规则。与此同时,对于被判决刑罚较轻的犯罪人,在刊发信息一年后,要彻底将其删除,以免将来人们可以检索到相关信息,进而影响该犯罪人回归社会。

对比之下,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对犯罪嫌疑人面部、戴手铐、姓名等方面的报道,要求相对宽松。甚至有一些法治报道,是在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后,便将其各种信息、图片发表出来。这对于后续的刑事诉讼程序而言,既有监督作用,也有不利的消极影响——容易引起公众对犯罪嫌疑人的负面评价,甚至可能影响案件的审判。

尊重人权的媒体报道规则,不仅体现在日本的庭审类报道中,在监督性报道中也有突出体现。10月18日下午,第一分团访问日本石川县电视台时,该台执行委员、放送本部副本部长兼报道制作局长米泽利彦表示,他们在播放揭发石川银行违规问题 (蒙骗老人投资)的新闻后,有受害的老人为保护个人隐私,要求不要再继续播放,该台尊重了老人的要求,没有再播放该新闻。

监督类新闻采访,还要有证据意识。米泽在回答笔者提问时表示,石川银行违规新闻的线索来自举报人,但最终成功报道,靠的是艰苦的采访: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受害者逐一走访,说服部分人接受采访;取得银行内部线人的帮助,获取可靠的数据等证据等。该新闻被评为当年日本民间放送联盟奖优秀奖,该银行开发布会向消费者道歉。

打造记者的 “第一生产力”

在每日新闻社的办公区,有一段走廊是展示该社获得日本最高新闻奖的透明展柜。展柜中展示着获奖证书、获奖作品,以及不同年代记者们使用过的摄影器材。该社讲解员指着作品给我们讲解了记者采访背后的故事。

给笔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张2011年日本海啸的图片。当时,这位记者是在去仙台采访其他选题的路上,在机场加油时偶然发现加油人不在,于是得知可能要发生地震,他们便迅速驾机。而在升空的一瞬间,海啸铺天盖地般冲向机场。此时,记者按下了快门,并迅速传回报社发表。 “如果再晚一点儿,记者的飞机也会遇难的。这张图片说明了受灾的严重程度,帮助了第二天停电的灾区人民及时了解了信息,并为灾区赢得了很多援助。”讲解员说。

“这里要重点强调记者的名字。每当有小朋友来参观,我们也会让老师们教导小朋友看报纸时学会关注记者姓名。” 讲解员说。

据介绍,每日新闻社是日本最早要求所有报道都署上采写者姓名的报社。该社尊重记者,重视发挥记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记者在作品后刊发照片,以便与读者沟通交流,进而增强新闻可信度,赢得读者信任。

该社发行量居全国第三,今年发行340多万份。其高品质新闻,依赖的是精干的记者队伍。该社编集编成局次长坂东贤治表示,该社在日本全国43个县均有分支机构,全国有266个通讯部,海外机构24个;该社的记者总人数超过日本共同社。记者和编辑有共同的追求:千方百计追求独家新闻。对报道内容的评价,由2000年该社成立的由社会有识之士组成的 “透明报纸委员会” 进行,相对客观中立。

日本媒体还注重发挥记者的多重才能,如设计媒体的卡通形象代言人,纪念徽章,以及相关产品等。如每日新闻社一位资深记者设计了该社的代言人——“质问的小黄鸡”,该形象体现了该社“争论之下,真理显现”的精神。在石川县电视台,我们不仅看到了形象代言人——卡通石川君 (头顶黑发的小人儿, 不分性别, 类似汉语 “石” 字), 还看到了印有石川君形象的胶带、护腕、便签纸、手机挂坠、文件夹等商品,这些作品均由电视台采编人员所设计。

记者在日本,属于薪酬较高的一个职业。离开北京之前,日本驻华使馆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记者属于高收入行业。在10月14日日中友好会馆召开的欢迎晚会上,产经新闻的两位同行也告诉我,发行量好的报社的记者收入尤其高。

高品质的新闻服务让纸媒坚挺

在石川县电视台访问时,有团员问及 “电视与纸媒的比较优势”。该台负责人表示: “报纸和电视是完全不同的传播方式,无法比较。”

这有些出乎笔者意料。毕竟21世纪似乎是一个读图时代,有耐心静下来看报纸的年轻人数量呈递减趋势。报纸作为平面媒体,与电视、网络相比不是缺少天然优势吗?为什么在日本会有不同的结果?

通过对每日新闻社的走访,笔者觉得,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其一,高品质的新闻、送报服务赢得读者信赖。其新闻的高品质,不仅体现在真实性上, 更体现在公益性上。《每日新闻》注重环境、教育、服务盲人等方面的报道。该报社办的 《小学生报》有76年历史,内容活泼,深受小朋友喜欢;为盲人办报已经有91年,每周发行一次,有专门的盲报采编人员。

发行方面,该报恪守 “送到每家每户”的原则,每天早上订户在拿到牛奶的同时便能看到报纸,所以,客户群比较稳定。虽然该报也将很多内容无偿提供给网站,以便平板电脑、手机用户阅读,但纸质媒体的信赖度仍然优势明显。翻译告诉我们,日本家庭一般会将订报费与水电费、燃气费等一起列入日常预算。

其二,雄厚的资产,丰富的产业,增强企业竞争力。如每日新闻社已经积累了2亿余元资产,员工3500人。我们走访的报社大楼,是一座位于东京黄金地段的高档写字楼。报社一楼有超市、餐馆、饮料售卖处,以及银行、邮局等,一应俱全。午休时,员工们可以在超市翻看图书。这些商业设施既方便了员工,也增加了报社的收入。

其三,注重多媒体共同发展,迎接数码时代的挑战。每日新闻社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研发数码产品,即提供给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新闻,以视频图片为主;提供广告收入支撑的免费阅览新闻网页,也着手运营收费阅览的新闻网页。

其四,简朴、高效、勤勉的从业人员,是报社的精华所在。在每日新闻社,笔者看到,编辑们的桌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种条形桌,几十人的工作间,除了电脑显得现代化,钟表、黑白板,甚至板式,都显得古老。没有专门的排版员,编辑在网上直接灌版。各种配件——椅子、打印机、谈话间 (采访用,用木板隔开,不密封)都显得陈旧,但很干净、耐用。

高效的体现之一,是我们进该社门的时候拍了合影,十分钟后,我们走到编辑室的时候,合影照片、出访标题,都出现在了当天的晚报上。

在工作间,除了有工作必须打电话的人,听不到一点儿声音。在这样的环境下,没人好意思高声说话打扰其他人。

无处不在的法律规制

在石川,笔者等3名团员在一个路口遇到了右转行驶的小汽车。我们三人很自然地收了脚步。可令人吃惊的是:小汽车首先减速了,似乎在等待我们通过;在我们站稳后,为了让我们先行,小汽车索性停下了。此时我们才想起来:在日本,是行人优先,车让人的,于是放心地先行通过。

在日本, 《公路交通法》规定了车遇人时人优先原则,要求机动车应先确认是否有过马路的行人,如果有则应暂时停车。对于违规变线、违章停车和超速行驶者的处罚很重,该法规定了从几千日元到几万日元不等的罚款,对严重者还会临时吊销驾驶执照。石川县政府工作人员大西洋彰先生介绍,旅游者的所有权益,都受到旅游法的保护,该法已经实施一百多年。旅游法直接适用于旅游行业的各种行为,没有地方补充的立法或者配套法规等。

第一分团在石川的金泽市生鲜批发市场和摩斯汉堡公司,都问及了与福岛核辐射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金泽,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所有的生鲜都按照法律所要求的,用国家标准、法定检测程序来检测。对于福岛周围海域的水产品,目前还达不到食用的国家标准,所以当地渔民在和东电公司商讨赔偿的问题。摩斯汉堡的员工表示,该公司为了追求更好的品质,更是努力以低于法定施肥标准来培育西红柿等农作物。为了保障食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该公司要求每一箱产品都标明最初的农业生产者,一直到产品摆上餐盘都可以追溯。

在麒麟啤酒公司,该公司用占地很大的面积来排水。走在厂区周围,闻不到一点儿酒糟的味道。该公司员工表示,所有的污水净化、排放的投入,都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的。翻译表示,对于污染企业,法律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最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破产。

大多数日本人有很强的保护隐私的习惯,如一般的个人、团体均会拒绝拍照,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会比较坚决地反对媒体拍摄发表孩子的图片。在东京阿美横町的一家餐饮店,工作人员婉拒采访客人的要求,并用汉字表示该餐饮店内拒绝拍照并发表。一位旅居日本的华人餐馆经营者告诉笔者,因为在日本,菜谱也都是商家的商业秘密所在。这位华人还表示,日本的消费者 “用脚投票”,一旦哪家企业丧失信誉,便永远都不会再选择在那里消费。

走在任何一个地方,翻译都会提醒我们,如果吸烟,依法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只有在指定的吸烟室,才能吸烟。

(作者系检察日报新闻中心记者)

猜你喜欢

新闻社笔者日本
加入《学与玩》新闻社 成为小小媒体人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黄金时代》日本版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