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数字迎新现状研究

2013-03-05杨春蓉赵小勇杨万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年36期
关键词:虚拟技术数字化校园设计模式

杨春蓉 赵小勇 杨万勤

摘要:从数字迎新的概念诞生与第一套迎新系统投入应用至今已十年有余,高校数字迎新系统建设已经发展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功能、设计模式和技术运用上均有不错发展。随着各种新理念新技术的引入,它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数字迎新;数字化校园;设计模式;虚拟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6-8792-02

1 数字迎新的由来

每年一度的高校新生报到是紧张而匆忙的。新生报到涉及到招办、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社区服务中心、校医院、户籍管理科、饮食服务中心等很多学校部门。在新生报到时,要去财务处交费、到所在院部报到、领取宿舍钥匙、校园卡等等。而各部门管理员则要给学生分配宿舍、办理校园卡、迁入户口、转入组织关系等诸多事宜。由于报到过程涉及的部门多,学校管理部门不容易实时掌握新生报到信息,加上新生报到流程复杂,很容易出现手续漏办、错办现象。另外,迎新工作中的大部分资料是由各部门自己管理维护,这样既不利于下一报名环节的数据处理,更不利于各部门数据的对接。为了提高迎新工作效率,给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提供便捷的入学服务,高校数字迎新系统孕育而生。

“数字迎新”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清华大学提出的,其在2001年即开始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迎新模式,提升迎新工作效率和质量。由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清华大学迎新系统”于2002年新生报到之际正式投入使用,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从新手入校开始建立电子身份,实现全校学生数据格式的统一管理和集中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迎新工作,通过将参加迎新工作各部门的相关新生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与共享,研发迎新信息服务系统,规范新生报到程序,实现新生一站式报到” [1]——这就是清华大学“数字迎新”的内涵。

清华大学数字迎新的目标是:以人为本,为实现新生报到的一站式服务提供信息平台。迎新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管理系统、公共查询系统和新生个人查询系统。管理系统为与迎新工作相关的学校各部门及院系所提供综合、准确、实时的新生信息,实时反映每个新生的报到流程及所有新生报到的总体情况;公共查询系统是为学校师生查询新生信息提供服务;个人查询系统仅对新生开放,用于新生了解自己的报到状况,获取宿舍地址等。[2]清华大学迎新系统还与高考网上招生系统相连接,直接把招生系统中新生档案资料完整地引入,把学校的学生管理系统与网上招生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流。

清华大学迎新系统的使用,将学校相关各部处的工作通过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原本只是单纯作为管理使用的信息系统向学生管理服务系统过渡后,不仅使学校各个部门、院系能够实时了解到每个新生的报到状况,及时掌握全校新生报到的总体情况,还大大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该系统的启用为全国高校开展数字迎新建设工作开了个好头,在信息管理、流程管理和技术运用等方面,为其他高校做出了示范,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2 数字迎新的发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加速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得到了诸多高校的支持,数字迎新也成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华大学推出“数字迎新”概念之后,国内许多高校也都开始了建设本土化“数字迎新系统”的探索之路,如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南昌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都在数字迎新工作上不断探索。纵观上述高校的数字迎新建设之路,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系统功能不断增强

高校数字迎新系统早期的目标主要是提高现场迎新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设计的重点放在对现场迎新服务的优化提升上,在功能方面注重的是对原有的迎新工作模式进行改善,实现各部门在迎新过程中的新生数据查询、共享和统计等。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发出的迎新系统,如果其服务期仅仅是新生报到的短短几天,那系统的价值就太低了。而随着高校对迎新要求的提高,在数字迎新系统功能设计方面也开始逐渐向“后迎新”时期的服务拓展,即迎新系统不仅仅只对迎新现场工作进行优化,更需要为新生入校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各项优质服务,其服务期间将不再仅仅局限于短短十几天的新生报到期,而应向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阶段推进。基于上述思考,各高校技术人员开始对迎新系统进行功能拓展与整合研究。在功能拓展与整合方向的选择上,大家不约而同地瞄准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如能较好地将迎新系统与招生系统、财务系统、教务系统、校园网、图书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其他校内服务性系统对接,实现全校范围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共享,那么实现数字化校园的目标也就近在咫尺了。

如河南理工大学依托校园一卡通构建的数字迎新系统,在横向上使参与迎新的学校各相关管理部门间的数据实现了共享和流动,明确了各部门在迎新过程中的职责和业务管理范围;纵向上则实现了新生入学数据与新生在校学籍数据的无缝连接,对全校学生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集中共享。同时将金融服务与校园卡应用联系起来,利用银行已有的网络资源及系统资源,新生可以直接享受到银行的金融服务。该系统使得新生入学报到过程变得简捷高效,并且方便了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对新生信息的查询与管理。[3]

2.2设计模式日趋成熟

通过实地考察和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当前高校迎新系统设计模式主要有三类:自主研发式、统一订购式与合作开发式。

自主研发式:是指高校集中自身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以学校需求和条件为基础,自主设计具有本校特色的数字迎新系统。这种设计模式充分发挥了高校特有的科研资源,既保证了迎新系统贴合学校环境,又节省了学校开支,更锻炼了科研团队,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自主研发力量。自主研发式的迎新系统具有强烈的本土特色,系统适用性将达到最大化,且使得后期的系统管理、维护与功能拓展等方面都更为便捷。当然,这一设计模式对高校的科研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主要是一些实力较强的高校采用此类方式,如清华大学[4]、复旦大学[5]、浙江大学[6]技术研发能力较强的一流高校。

统一订购式:是由高校直接向相关的软件公司购买数字迎新系统。近几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软件服务商将重点放在教育领域,研发出了相当多的校园服务系统,如高校财务管理系统、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数字迎新系统的概念和雏形出现后,一些软件服务商也开始研发与之相关的软件产品。软件公司在技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就使得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保障,加上目前流行的可变式功能服务模块能满足不同高校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提供相关的升级服务,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向软件公司订购数字迎新系统。使用这种模式的高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研发能力薄弱的高校,由于条件限制而不得不采用向软件服务商采购各种软件产品;另外一类则是经济条件较好的高校,为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度也会选择集中采购的方式。

合作开发式:这种设计模式是由高校与相应的软件公司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合作完成系统需求分析、功能定位、架构设计和技术实现等各项任务,共同开发数字迎新系统。它是一些科研技术能力相对不足、经费较为紧张的高校的首选。一方面,软件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可以弥补高校自身不足,使得整体设计成本降低,同时由于高校直接参与设计,可以保证系统的适用性;另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高校自身的研发团队能力也得到较好的提升,对后期的系统管理与维护也有一定帮助。如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在迎新系统的设计上就是采用合作开发式,通过与湖南青果软件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一套数字迎新网络管理系统。[7]采用这种设计模式可以在节省一定成本的同时保证系统的适应性,但由于是合作开发的系统,在合约制定、系统功能设计、后期升级等方面都会有一定问题,需要高校与软件公司加强沟通与协商。

2.3 技术运用日新月异

数字迎新系统设计的技术发展是紧跟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脚步的。早期的数字迎新系统在系统架构上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IT架构,开发平台和技术主要是:基于B/S、C/S的开发模式,采用ASP.NET、VB、JAVA、PowerBuilder、C++、Delphi等技术,采用SQLServer2005或ORACLE等为后台数据库。[8]由于传统的IT架构、实现技术、开发平台一般较独立和封闭,给系统后期的功能扩展带来不便。加上整个迎新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因数据异构问题而无法与学校的教务系统、财务系统等其他服务系统进行直接的数据共享和传输,大大限制了系统的功能。

随着IT行业的发展,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和开源软件逐渐成为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技术人员开始利用ApacheTuscany、EcliPse STP(SOA Tools Platform)、PECL SOA for PHP、CodeCauldron Newton等诸多开源软件,结合提供统一数据访问和处理模式的SDO数据库技术,设计新一代功能更加强大、扩展性更便捷、系统可用性与重用性良好的数字迎新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迎新工作。如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黄传华教授带领其多位研究生,就基于SOA的高校迎新系统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提出采用SOA架构构建高校迎新系统,可在最大重用高校原有系统资源的基础上,将业务应用以服务组件的形式提供,简化了服务组件的开发、组装和部署流程,能有效地解决传统迎新系统所面临的业务流程变化与再造、服务治理等问题,实现不同服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将大大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和灵活性。[9-11]

另外,多媒体视听技术也在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虚拟技术、3D与动画技术都是广大学生喜欢的东西。2011年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里面有一张光盘,内含角色扮演游戏——“北大英雄”。光碟先展示了北京大学如画风景,在介绍了相关场所之后游戏便开始了。玩家在游戏中扮演一名北大新生,在校园内进行报到注册、领取校园卡,熟悉校内选课,体验在学生资助中心、社团、食堂、图书馆等场所的生活。游戏制作者用4个学期模拟4个学年,并设计了相应的学分。[12]实践证明,将多媒体视听技术引入迎新系统,可以增强其趣味性,使得各项服务生动有趣,更易被学生接受,也就能更好地发挥其各项迎新功能。

从数字迎新的概念诞生与第一套迎新系统投入应用起,至今已十年有余,高校数字迎新系统建设已经发展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为新生报到时提供各类服务,随着各种新理念新技术的引入,它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各高校的不懈努力和相关软件公司的深入研究,高校数字迎新系统必将沿着“服务理念上更加人性化、技术运用上更加智能化、流程设计上更加科学化”这一发展方向不断向前,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谢矜,蒋东兴.数字迎新理念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4):30-35.

[2] 尹世学,陈怀楚.清华大学数字迎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2(12):101-102.

[3] 王岩.依托校园一卡通构建数字迎新系统[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3):21-22.

[4] 尹世学,陈怀楚.清华大学数字迎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2(12):101-102.

[5] 陈翼,王明洁.复旦大学迎新服务的创新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1):19-21,28.

[6] 方伟杰,陈伟.浙江大学数字迎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1):128-130.

[7] 黎晓明,张光铎,刘志勇.高等职业院校数字迎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8):107-109.

[8] 赵夏丽.高校迎新系统中SCA架构的应用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2010.

[9] 刘志龙,黄传华.SOA架构高校迎新系统的SDO模型探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12):146-149.

[10] 周文波,占传杰,黄传华.基于SOA的高校迎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微计算机信息,2009(33):188-190.

[11] 赵夏丽,黄传华.SCA构建高校迎新系统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11):201-203,206.

[12] 北大录取通知书里送游戏光盘.清华宣传百年校庆[EB].http://edu.hsw.cn/system/2011/07/27/051052131.shtml.

猜你喜欢

虚拟技术数字化校园设计模式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云数据存储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防火墙和WAF安全设备的高校信息安全设计与应用
有关虚拟现实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研究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