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失语患者康复综合护理30例

2013-03-03邱亚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7期
关键词:言语中风神经功能

邱亚丽

中风失语患者康复综合护理30例

邱亚丽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周口466000)

目的 观察康复综合护理对中风失语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风失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药物治疗、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和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综合护理,均治疗12周后采用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康复训练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中风后失语的患者进行康复综合护理训练,可以很好的改善和恢复患者言语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康复综合护理;中风失语;言语功能恢复

中风是以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半身不遂,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等疾病[1],而中风失语又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据统计,我国脑血管病患者中约70%~75%出现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国外有报道,在15~50岁卒中患者的神经心理障碍中,诊断为失语症者的约为65%,中风失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对30例中风失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期间确诊有中风失语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64.3±7.12)岁;发病时间(7.12±4.85)d,开始治疗时间(10.23±4.8)d。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8.36±6.85)岁;发病时间(8.45±4.19)d,开始治疗时间(8.56± 5.23)d。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缺失的神经功能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年龄51~72岁,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②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排除听力障碍、精神障碍、全身状态不佳、重度痴呆者;③患者愿意进行言语训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给予药物治疗、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和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包括:

1.2.1 心理护理干预 中风失语患者由于言语障碍多伴发肢体活动障碍,因此患者易出现焦躁、易怒、抑郁、孤独、无价值感、抗药心理以及失望心理。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通过有效的沟通和适时的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感受,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最终能够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治疗。

1.2.2 饮食护理 中医一直坚持“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的治疗原则,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辨证分型,在饮食护理中推荐辨证用餐。对风痰阻络者宜食冬瓜、生薏苡仁、丝瓜等健脾化痰之品,对肝肾阴虚者宜多食麦冬、桑椹、枸杞等益肝肾之品,对气血亏虚者,宜多食龙眼肉、山药、红枣、党参等补气生血之品等等。

1.2.3 语言训练指导 进行发音训练,通过缩唇、叩齿、卷舌、鼓腮等活动使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得到锻炼,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其次利用单音、单字进行康复训练,再次鼓励患者说单字,逐渐到说词、简单句子,每一次进步都给患者鼓励,逐渐致发音准确,语言肌群运动与力量协调;进行听理解训练,患者看训练者发音时的口唇动作与声音的联系,并配以物或图,以达到理解的目的;阅读训练,护士制成诸多图文并茂的图片放在患者面前,嘱其将字卡与相应的图片匹配并朗读,逐渐加快速度,默读语句,最后回答有关问题;进行书写训练,护士先安排患者抄写简单语句,逐步增加语句的长度和难度,慢慢达到自发书写阶段;舌肌、咀嚼肌训练,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做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运动10次;也可由护士用纱布轻轻地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分钟[3]。

1.3 疗效标准[4]基本痊愈:言语清晰度基本正常;显著有效:训练后流涎呛咳、面唇舌运动、言语清晰度、音调音量等8项中至少4项提高1级;有效:训练后流涎呛咳、面唇舌运动、言语清晰度、音调音量等8项中至少4项提高半级;无效:训练前后基本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组别n 30 23.75±7.79 19.52±5.62 30 24.54±9.08 13.58±5.54对照组

两组间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中风失语又称“喑痱”、“风癔”。最早在《内经》就有记载,古代对失语症的症状有“不能言”、“舌强”、“语塞”等描述,分别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现代医学认为由于大脑皮层(优势半球)的语言中枢损伤所引起,导致语言交流能力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丧失。中医学认为语言与心主神明、主血脉的关系最为密切。中风失语多由于风痰阻络,肝阳上亢,肾虚精亏等病机所致,其病位在心(脑),涉及肝、脾、肾等脏腑。本研究通过对30例中风失语患者运用康复综合护理措施疗效的观察,结果显示在常规药物治疗结合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的基础上配合康复综合护理,能够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咽喉部的肌群也相应地放松,增加肌肉的控制能力,从而使中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得以有效康复,值得推广。

[1]王再谟.中医内科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3-154.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程薇萍,赵晓莉.脑卒中失语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2):336-338.

[4]刘莉,邵伟波.脑卒中所致痉挛型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及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0):925.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7.104

1672-2779(2013)-17-0146-02

吴义红

2013-07-11)

猜你喜欢

言语中风神经功能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关于冬天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