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汤治疗艾滋病无症状期12例

2013-03-0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7期
关键词:桂枝汤张仲景营卫

王 星

桂枝汤治疗艾滋病无症状期12例

王 星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医院,南阳473000)

目的 探讨桂枝汤在艾滋病无症状期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桂枝汤在艾滋病无症状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24例艾滋病进行随机分配,将艾滋病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例。实验组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外,令患者服用桂枝汤,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的身体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气色良好,营卫正常,精力充沛。结论 桂枝汤具有调和营卫、补益中焦、畅达营卫的功效,能够很好地缓解艾滋病无症状期的“虚劳”状况。

艾滋病无症状期;桂枝汤;虚劳;中医药疗法

AIDS是艾滋病的简写,它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是感染免疫缺陷病毒而引起的。患病的人表现出CD4+细胞的数量变少,功能也相应的降低,免疫功能降低甚至完全丧失,患者往往不是死在艾滋病下而是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而感染其他病而去世。有人将艾滋病分为无症状期、艾滋病期、急性感染期等三期。艾滋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对发病期的患者注射抗病毒,但对于无症状期的患者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1]。有人发现中药对无症状的HIV感染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黄金切入点”。之所以强调桂枝汤对艾滋病无症状期的作用,是因为在中医学上,艾滋病无症状期被划归为“虚劳”。周仲瑛在其著作《中国传统临床丛书·中医内科学》[2]中曾提到:“虚劳是多种慢性虚弱证侯的总称,其病机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供应不足。”古代名医张仲景曾用桂枝汤治疗虚劳病,是调和营卫的常用处方。后人将其继承发扬,应用到艾滋病的无症状期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2月至2004年4月本院收治的24例感染HIV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的24例患者符合艾滋病无症状期的诊断标准。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4~28岁,平均年龄30.5岁;病程6个月到1年。将上述24例艾滋病无症状患者分组,分组的依据根据其入院或诊断的先后顺序。实验组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28.4岁;病程7个月到一年。对照组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27.6岁;病程6~9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没明显区别,P>0.05。

1.2 方法 无症状的HIV感染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等其达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应用标准后再进行治疗。基于上述现状,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而实验组除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还对其进行中药治疗,这里主要指的是桂枝汤。治疗时间定为两周。

1.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的统计学处理方法,检验标准是P值是否小于0.05。即当P<0.05时,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因为目前并没有针对艾滋病无症状患者的有效治疗药物以及诊断标准。所以这里沿用古医张仲景的医理。疗效的判断标准集中在患者的营卫的调和、中焦的补益、营卫的畅达上,具体的讲就是患者的气色、精力、体力等。显效:患者气色红润、精力充沛、营卫正常;有效:气色普通,精力正常或偏低,营卫正常或偏低,但均较原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上述指标没有改善或者出现恶化。显效及有效均计算在总有效率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总数量*100%。

2.2 疗效 两组艾滋病无症状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有效的9例,显效的2例,无效的1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的4例,显效的3例,无效的5例,总有效率58.33%。实验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爱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详情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艾滋病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对比[n(%)]

3 讨论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社会问题,艾滋病无症状期是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时期,患者应该及早介入治疗,以便延缓疾病的恶化。艾滋病无症状期在中医学中将其划为“疫毒”[3]范畴,划分依据是艾滋病的病因。但也有人指出艾滋病应属于“虚劳”,这是因为艾滋病的基本病机,此外还指出对其治疗应该按着“虚劳”治疗。古医张仲景利用桂枝汤能够调和营卫、畅达营卫、补益中焦[1]的特点治疗虚劳病,后人继承发扬了古医张仲景的经验,利用桂枝汤治疗艾滋病无症状期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这或可协助艾滋病的治疗研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点,选好切入点。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必将在艾滋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崔伟峰.周根峰.桂枝汤在艾滋病无症状期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研究,2012,25(3):1-2.

[2]周仲瑛.中国传统临床丛书是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00.

[3]李发枝,李柏龄,徐立然.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J].中医杂志,2006,56(5):395-396.

[4]姚明升.《金匮要略》虚劳证治规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7.078

1672-2779(2013)-17-0111-01

苏 玲

2013-07-21)

猜你喜欢

桂枝汤张仲景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善良的打劫
张仲景脾胃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