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酮ⅡA治疗脑梗塞48例

2013-03-03胡廷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7期
关键词:丹参酮脑梗塞自由基

胡廷坤

丹参酮ⅡA治疗脑梗塞48例

胡廷坤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中心卫生院,徐州221149)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丹参酮ⅡA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自由基的相关影响。方法 从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选取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为48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丹参酮ⅡA治疗)与4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经治疗后通过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各项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对比,观察组在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各项指标的评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丹参酮ⅡA具有明显疗效,且该药物在清除自由基方面也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急性脑梗塞;丹参酮ⅡA;自由基;疗效

脑梗塞属于神经科室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重症,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而言,因为脑部的血液循环能力下降,是脑组织出现急性缺氧现象,并有大量自由基以及乳酸在脑内生成,加深了脑部损害情况,而在急性脑梗塞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自由基的清除尤为关键[1]。本研究通过对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探讨丹参酮TanⅡA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取 96例急性脑梗塞研究对象均来自神经内科的住院部,在经过相关检查(磁共振检查、CT检查等)后,确诊为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起病时间最长为72h,最短为48h。治疗前,病人的NIHSS评分为(10.23±3.10)分,Barthel评分均低于45分,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为接受抗凝以及溶栓等相关治疗。

1.2 方法 在给予患者治疗前,首先对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进行测定,并指导患者测定各项指标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血浆脂质过氧化物等)。两组疗程均为14d。

1.2.1 对照组(常规治疗) 给予患者银杏制剂以及阿司匹林肠溶剂进行治疗,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降压药物、脱水剂、降糖药等,进行基础治疗。

1.2.2 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丹参酮ⅡA治疗)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8ml丹参酮ⅡA,1次/日。

1.3 疗效评估标准

1.3.1 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①痊愈标准:NIHSS评分相比治疗前,降分率>90%;②显效标准:IHSS评分相比治疗前,降分率在46%~90%之间;③有效标准:NIHSS评分相比治疗前,降分率在18%~45%之间;④无效标准:NIHSS评分相比治疗前,降分率<17%。

1.3.2 Barthel指数 ①正常标准:100分;②轻度缺陷标准:75~95分;③中度缺陷标准:50~70分;④严重缺陷标准:25~45分;⑤极严重缺陷标准:0~2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进行检验,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对比经对比,观察组在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各项指标的评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表2。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对比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对比

Barthel评分组别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10.21±3.10 4.52±1.33 30.46±3.13 64.55±5.治疗前治疗后42 96对照组9.79±4.06 6.51±1.06 29.85±3.21 50.33±3.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 经对比,观察组在SOD、MDA、LPO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

MDA/nmol·ml-1组别SOD/U·ml-1LPO/nmol·ml-1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25±0.15 5.95±0.09 12.14±0.85 8.41±0.92 16.33±3.04 10.40±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1对照组4.27±0.13 4.87±0.01 12.26±0.22 10.54±0.42 15.87±2.17 13.76±2.52

3 讨论

脑血管发生急性闭塞后,梗死中心区中的神经细胞受到影响而快速死亡,然而相邻的缺血半暗带则会有程度不一的级联反应发生,因此必定会再次发生灌注损害。其中,引起水肿、神经细胞凋亡的原因中以自由基损害为最直接的原因,而体现体内氧自由基水平的基本指标有3个,分别是LPO、MDA以及SOD。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2],自由基的连锁反应属于脑缺血组织发生损伤的一个关键原因。在生理状态下,通常生物体在有氧代谢下会生成1%~2%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等活性物质,且自由基可由机体通过而持续清除机体内的有害物质,以保证氧化以及抗氧化之间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TanⅡA是一种植物单体,提取于丹参,丹参素CP-3.14二羟基苯基乳酸为TanⅡA的主要成分,其对有害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TanⅡA对于LFA1、CD18以及CD11a等白细胞表面的黏附因子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还可有效阻断白细胞黏附血管内上皮细胞,在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对患者的神经细胞而言,具有保护效果。而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了,TanⅡA对于LPO、MDA以及SOD等指标的降低、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的改善等有明显疗效。因此,在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丹参酮ⅡA具有明显疗效,且该药物在清除自由基方面也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何芙蓉.丹参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5):947-948.

[2]阳昀,刘开祥,李浩.丹参酮ⅡA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及对自由基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61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7.030

1672-2779(2013)-17-0041-02

杨 杰

2013-07-13)

猜你喜欢

丹参酮脑梗塞自由基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丹参酮提取物质量控制△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氧自由基和谷氨酸在致热原性发热机制中的作用与退热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