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铁冲模式”看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特色

2013-03-02琏,李

环境科学导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水源保护区流域

杨 琏,李 虎

(昆明市盘龙区水务局,云南 昆明 650051)

松华坝水源区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总面积629.8km2,占全区总面积的71%。松华坝水源区是昆明市最重要的优质饮用水源地,是昆明市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枢纽松华坝水库设计库容2.19 亿m3,为昆明市主城区供水45 万m3/d,占主城区总供水量的30%以上。近年来,随着水源区人口增长,河流、水库的自净能力降低,导致水环境恶化,乱砍滥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水源区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课题。松华坝水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昆明市城区饮水安全及社会稳定,直接关系到昆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采取预防保护、自然修复和综合治理措施,配套建设植物过滤带,积极推广沼气,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水土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水源。”松华坝水源区保护依据水土保持法,围绕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源保护,将水土保持与滇池治理、水源区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实施生态建设、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转移四大工程,有效保持水土、保护水源,改善水质、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由单纯重保护向追求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转变,实现“优化人居环境,服务百姓生活,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2011 年2 月,松华坝水源区完成的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工程,更是打造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铁冲模式”,成为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亮点,2011 年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为水利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现场观摩点,全国多个省市组团前来参观学习。

1 松华坝水源区现状

松华坝水源区属金沙江水系盘龙江源头,冷水河、牧羊河及其支流和龙潭构成了水源区水系的基本形态,牧羊河和冷水河是松华坝水库入口主要水系。松华坝水源区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2.18 亿m3,其中牧羊河8370 万m3、冷水河8900 万m3、水库区间径流4610 万m3。流域径流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全区共有龙潭泉水160 多个,地下暗河7 条。目前水源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12.4%,用水中农业用水占绝大部分,其中以农灌用水为主,占86%,集镇和农村用水所占比例较小,仅为11%。

水源区一级保护区内已无耕地,有67.42%的耕地处于二级保护区,32.58%的耕地处于三级保护区;未利用土地大多处于三级保护区;园地在二级保护区最多;林地主要分布于三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建设用地也是在二级保护区最多,占52.1%,其次是三级保护区,有 30.9%,有309.45hm2建设用地处在一级保护区,占规划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6.88%。

据统计,松华坝水库流域土地总面积629.80km2,其中耕地8180.5hm2,林地57075.5hm2,森林覆盖率为68.12%。水源区水土流失以中轻度为主,流失面积158.95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24%,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041t/km2.a。土壤侵蚀主要地类为坡耕地,也就是水源区广泛分布的旱地,其次为荒山荒坡和疏林地,坡耕地主要分布于流域内的小盆地周边及河谷两岸地区,滇源镇、阿子营两乡镇的坡耕地面积占到了当地水土流失面积的49.35%;荒山荒坡主要在滇源镇白邑坝子周边地区及近民众点地区分布。

表1 松华坝水源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km2)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涉及盘龙区的松华、双龙、龙泉和嵩明县的阿子营、滇源(盘龙区代管)的5个街道办事处,45 个村民委员会、280 个村民小组、22780 户、85613 人,其中农业人口804546人。一级保护区7017 人,二级保护区53428 人,三级保护区25168 人。2010 年松华、双龙、龙泉街道办事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52 元,滇源、阿子营农民人均纯收入2668 元,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水源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60%左右。

按污染源类别划分,水源区污染来源主要是面源污染,化肥流失、人畜粪便、水土流失三者污染负荷占总负荷量的90.0%以上。据统计,松华坝水源区年化肥使用量(折纯)6663t,其中:氮肥2658t,磷肥1813t,钾肥468t,复合肥1724t,农药使用量98t。按氮肥、复合肥利用率30%~40%,土壤固定40%~50%,淋溶损失8%~15%;磷肥利用率20%~30%,土壤固定55%~65%,淋溶损失5%~10%计算,松华坝水源区农药、化肥污染物流失量TN、TP 分别为61915t/a、28018t/a。因此,控制规划区人为活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畜牧业发展速度、控制水土流失是控制区域水环境污染的关键。

水源区污染物质TN、TP 产生以滇源镇、阿子营乡、松华乡为主,而龙泉街道办事处和双龙乡产生量仅占总量的1%~4%。因此,水源区重点污染防治区域在滇源镇、阿子营乡、松华乡三个乡镇。

污染物质TN 和TP 产生于二级保护区的量最大,产生于三级保护区的量次之。虽然产生于一级保护区的量相对不多,但由于其距离河流水系距离最近,对水环境污染负荷的贡献相对较大,因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是二级保护区和一级保护区。

2 “铁冲模式”简介

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位于松华坝水源区阿子营街道办事处铁冲村委会内,地处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腹地,流域面积18.56km2,涉及铁冲上村、铁冲下村、小木厂、火烧营、海丹、苦岔6 个自然村,总人口1844 人,人均耕地0.22 hm2,农村人均年纯收入2631 元,松华坝水库入库河道之一牧羊河及其一级支流铁冲小河流经项目区。项目于2010年10 月开工,2011 年2 月竣工,小流域治理主要措施包括:

(1)水土流失治理。开展坡耕地改造和垄状整地工作,完成坡耕地改造20 hm2,垄状整地24 hm2;修建谷坊2 座、蓄水池2 个;完成“五采区”植被恢复0.67 hm2。

(2)生态修复。在流域范围内实施封禁治理,严禁在林区放牧、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草植被等行为,减少人为活动和人为干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修复生态,恢复植被,提升森林植被质量,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共设置封禁标志牌5 座,封禁治理面积93.6 hm2。

(3)河道综合整治。完成河堤浆砌石支砌,建成滚水坝6 座,实施生态木桩护堤,清除河道杂草、淤泥,拆除河道沿岸建筑物、修整河堤道路。通过河道综合整治,达到沿岸畅通,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减少河道内污染物存量,有效改善河道水质。

(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村庄雨污分流工程,铺设截污管道、建成污水处理站、实施清洁能源建设、完成村容村貌美化绿化。通过雨污分流,污水收集处理、湿地净化后,污水总氮、总磷、生物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pH 值分别降低 95.35%、88.39%、77.25%、78.77%、98.31%、11.42%,实现了无污水直排河道的目标。

(5)节水灌溉,生态有机农业建设。项目通过采取农业产业园区模式,引入云南省龙头企业(云南万家欢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生态农业建设,种植蓝莓72hm2、美国油桃20hm2。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

(6)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以河道两侧100m 范围为重点,进行生态保护性治理,共建成牧羊河、铁冲小河永久性生态林28.67 hm2,乔木湿地5.06hm2,草本湿地11.93 hm2。

(7)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监测。为全面反映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配合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设置了水土流失标准径流监测小区7 个,水质监测点8 个,水位、泥沙观测站1 个,形成了完善的小流域监测与评价系统,为完善水源区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流域水源水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3 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特色

3.1 政策引导,柔性移民,实施迁村并点

目前,松花坝水源区人口已严重影响到松花坝水库水质的安全,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短期内很难大幅度增加水源区农村的教育、卫生与工业投入,大幅度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也是不可能的。水源区治理长期的经验证明,强制性的移民政策是社会、经济条件无法做到的。因此,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取消各种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生态农业生产就业方式;通过水源区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内外交流,教育移民等多种方式促进松华坝水源区农村人口流动,使水源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化转移,推动水源区人口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针对水源区现状,引入“新民居规划建设”理念,综合考虑水源区环境容量,提前规划,合理布局,将规划区污染综合防治放在首位。在村落安置时,将临星村落的人口逐步集中放到规划区域,使得零星人口、几个小村落合并成一个村,这样就可以做到水源区人员居住地逐步集中,便于污染防护,并将置换出来的农田统一规划整治,可持续地发展水源区生态农业。

3.2 推广新能源,改变村民生活习惯,小流域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生态清洁小流域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将水源保护及面源污染防治也作为主要的防治目标,在防治对象上将村庄的治理美化和环境改善也作为主要治理内容,在防治措施上增加了污水、垃圾的处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水和谐,服务水源区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治理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在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的同时,还突出污水处理、垃圾处置。

通过污水收集处理,降低生活污染;通过建立垃圾处置清理配套设施和保洁队伍的配备,初步形成了城市化管理雏形;通过建设湿地让人工处理和自然处理相结合,形成了连片优美的生态景观;通过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推广和利用,实现了生物粪便、秸秆的无害化处理,找到了清洁替代能源。通过道路、村居等硬件建设,以及生态软环境建设,使村庄环境得到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以“村容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

3.3 完善土地整治,推广节水灌溉

在小流域治理的同时,将平整土地、生态有机农业发展与节水灌溉技术有机结合。在土地平整过程中改进灌水沟畦规格,如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等综合措施,使灌水均匀,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在有机农业发展的同时,着力推广滴灌、微喷、渗灌、喷灌等现代化的灌溉方式。采取最有效的技术措施,达到保护水资源,以较少的灌溉水量取得最大的生态农业效益的目的。

3.4 引入社会资金,逐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

为缓解水源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农业相结合,引入知名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合理利用社会资金,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达到水源保护、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

3.5 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补偿机制

根据水源区水资源实际利用情况,适当提高水资源使用的价格,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积累的资金对水源区水资源保护者实行补偿,调动水源区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受益地区应对水源区水资源保护行为及投入给予合理补偿。给水源区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管理等方面予以补偿,充分调动库区人民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昆明市作为松华坝水源区水资源的直接受益者,是水源区水资源的饮水安全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对产生的社会效益,国家也应负担补偿。形成国家、城市、地方共同合作的补偿机制,水源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3.6 坚持监测评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开展全流域的监测与评估,配合开展各个小流域综合监测与评价,全面反映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为完善水源区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在传统水土流失监测的基础上,增加水质水量指标、小水库、坝塘监测、土壤、农药、化肥使用监测、社会经济监测。通过水质水量、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设施和参数的综合运行及监测结果,及时评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效益,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论与建议

新时期水源区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认真总结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经验和做法,紧紧围绕水源保护与发展的目标,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积极探索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保护与发展模式,科学编制松华坝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总体规划,为水源区推广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为政府水源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水源区治理应从逐个小流域的综合整治入手,在传统小流域“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并切实做好水土流失和水质监测工作。通过小流域治理,有效保持水土、保护水源,改善水质、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由单纯重保护向追求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转变,最终达到整个水源区水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1]OSl1/T548-2008,生态清洁小流域技术规范[S].

[2]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松华水源区保护总体规划[R].2009.

[3]昆明龙慧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盘龙区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2011.

[4]李西民.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J].中国水土保持,2011,(7).

[5]姚琳.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

[6]段淑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体系研究[J].北京水务,2009,(增刊).

猜你喜欢

水源保护区流域
保护水源
压油沟小流域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南水源头清如许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