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的迷失与重塑:《北京遇上西雅图》之爱情观解读

2013-03-02魏李梅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讲师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

电影评介 2013年16期
关键词:弗兰克西雅图消费主义

□文/魏李梅,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讲师,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海报

由汤唯、吴秀波主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讲述了“小三”文佳佳因为怀孕来到美国西雅图的“月子中心”待产,在经历了一系列价值冲突和生活的变动之后她终于摒弃了拜金的思想,和男主人公“月子中心”的司机弗兰克收获了一段朴实浪漫的爱情。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上映以来却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至今票房已过四亿,远远地超过了同期上映影片。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火爆的上映佳况?仅仅是因为它是年轻人喜爱的浪漫爱情剧吗?影片宣传海报也把“浪漫爱情喜剧”作为吸引观众的噱头,它的浪漫、爱情、喜感无疑是吸引年轻观影者的重要因素,但影片告诉我们的却不止这些,影片之所以成功,在于它对现实的反思,真爱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回归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对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做出了自己理性的思索和答案:那就是幸福的爱情必须建立在清醒的自我意识、内心的强大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实现上。影片传达出的这种积极的爱情观无疑会给拜金思想泛滥的当下社会注入正能量,这正是影片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

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和随后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西方各国带来了经济大萧条,为了摆脱困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纷纷采用了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给各国政府的建议:国家干预市场、鼓励消费、维持繁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陆梦龙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由此消费文化在西方世界开始逐渐形成并盛行。它为各国摆脱经济危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一股追求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的消费主义也开始出现,正如美国批判社会学和文化保守主义者丹尼尔·贝尔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出现了“文化矛盾”,出现了“一切为鼓励人们讲求物质享受与奢侈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出现了“文化准则和社会结构准则的脱离”,“这种脱节现象构成了西方所有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性文化危机”,(《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著,严蓓雯译,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的消费文化和消费主义也一起传入国内,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摆脱了生活的贫困之后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很自然地成为人们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部分人尤其是先富起来的一些人逐渐接受了消费主义的观点,拜金思想开始泛滥,他们追求名牌,追求奢侈,享富炫富,消费变成了一种目的,“消费主义在于不断追求难以彻底满足的欲望。”(《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王宁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145页)在消费欲望不能达的情况下有些年轻女孩和金钱的占有者在婚恋场域共同合谋了畸形的生活形态——婚外“小三”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并非少见的的情感形式。《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女主角曾做过美食杂志编辑的“小三”文佳佳就是一个拜金的秉持消费主义观念的典型代表。

影片开场一两秒钟的时间俯拍镜头呈现给了观众一片高楼林立、灯光闪烁的西方大都市的夜景,“现代”气息浓郁逼人,它喻示了影片讲述的故事一定是与物质、金钱、欲望、人性等相关,传播学中受众的替代心理使仅一两秒钟的镜头便紧紧地勾起了观众的观影兴趣。紧接着镜头切换,主角出场,节奏变得欢快明朗,文佳佳在洗手间补妆,一个妆容精致、衣着时尚、性格活泼张扬的美丽女孩出现在签证官面前,她英语蹩脚但却大胆无畏,凭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机巧的应答获得签证,至此一个有些可爱、有些张扬、但却是真实的鲜明形象已经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这样一个外语不过关的女孩到了美国如何生存?接下来影片着重表现了文佳佳金钱至上的言行,这使她的美丽可爱打了折扣。下了飞机文佳佳因为月子中心派来接她的司机因事耽搁半个小时而大发其火,她特别强调:“我是花钱买服务的!”刚到“月子中心”文佳佳就打破了月子中心的和谐平静,她先是因为雅间的“雅”而要了雅间,在知道雅间就是不带卫生间的标准间之后,尽管别人都已睡下她仍然吵着一定要换套间,房东太太说没有套间了,明天给问问住套间的两个孕妇肯不肯跟她换后便不理她走开了,她无奈之下先住了雅间,但第二天当她发现楼上还有一个带婴儿床的大套间之后一定要住那儿,“价钱加倍。”文佳佳因为自己有钱一切都要满足她的享受的需求,“每天我都要吃阿拉斯加大螃蟹,我钱另付。”“把我的衣服也洗了,我另付钱。”“你确定我找的大夫是最好的吧?“会说国语,价钱最贵,又是女的,符合你条件的就这一个。”弗兰克买一条鱼只有八块五,而文佳佳买一只阿拉斯加大螃蟹要花280元。在老钟(她肚里孩子的父亲)答应圣诞节去看她后,她心情大爽到商场里不断刷卡,并提议弗兰克圣诞节给她开车,价钱三倍。可以说这时期文佳佳是阈于物质的文佳佳,她的理性自我意识迷失在了无限消费的狂欢中。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剧照

目前我国处于物质“现代化”进行时态,因此现阶段,国家鼓励消费以促进生产,但是过犹不及,过度的消费,极尽的奢侈在满足了物质需求、满足了虚荣心之后真的能带来精神上的幸福吗?影片中“包”是一个物质符号,文佳佳有无数的名牌包,肆意刷着无限额度的信用卡,她心情好要刷卡,心情不好也要刷卡,那么能供她无限额消费的“小三”生活是否就给她幸福的满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文佳佳的生活中存在着缺失。首先文佳佳缺失的是他人的尊重,正是文佳佳金钱至上的言行引发了同住一室的另一产妇周逸的反感,终至两人为看电视这样的小事大打出手,为了解郁跑到酒吧喝得大醉。其次,更重要的,是文佳佳内心情感的缺失。作为“小三“,她打孩子父亲的电话却经常是无法接通状态,对方打给她电话也多半是在她又狂购之后:“两天不来一个电话,一来电话就是关心花钱的事,我要是不花的他肝儿疼,他连这个电话也不会打。”美国的著名编剧布莱克.斯耐德在《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中说道:当主角需要什么或缺少什么东西的时候,你(编剧)要向观众一而再、再而三地展示主角生活中缺失的东西。……它们会成为反复的噱头并不断出现。(《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美]布莱克·斯耐德著,王旭锋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61页)《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故事正是运用了这一技巧,“名牌包”在影片中无数次地出现,每一次出现都映照了文佳佳感情的缺失,在老钟应允文佳佳圣诞节去看她却最终又照例送来了一个包之后,文佳佳失意地走在圣诞节夜晚的街头,看着家家院落装饰的美丽的圣诞灯光,感受着窗口传出的家人欢聚的温暖,文佳佳真切地体会到了孤寂,她不由得打了个哆嗦,那是夜晚的寒气所致,更是内心寒冷的反映。圣诞夜在弗兰克说钱能买法餐,能买游艇,也能买星期一到星期五早晨的油条豆浆时,她的一段自白式的话语具有黑色幽默般的辛酸:游艇、法餐、豆浆、油条,我都没有。我有包,有很多的包,我圣诞节有个包,我新年有个包,三八妇女节有个包,六一儿童节我也有一个包。我全是包,我全是包。文佳佳奢华背后的缺憾和落寞立现无遗。

而对于弗兰克,相较于感情,他最缺失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周遭人对他的尊重。他拥有和谐甜蜜的父女之爱,对他而言,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是实现他自我价值的最好的职业,在北京阜外医院,文佳佳为她爸爸挂弗兰克的号提前三天都挂不到,三千块钱一个黄牛号都拿不到。而现在他成了“月子中心“的一名司机之后他失去了周围人的尊敬,因为妻子能挣钱他成了别人眼里的DB(dead beat,吃软饭的),黄医生不经意间就对他喊出DB,文佳佳在吵架时也会口不择言地说出:“别以为我不知道,全世界人都喊你DB,吃软饭的!别说你不喜欢钱!”辞去让世人敬重他也喜欢的医生职业是他内心永远的伤痛,他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浅意识里一直还把自己当做一名医生,又体现了他对现在当司机的生活的一种失落感。弗兰克在别人的不屑和惋惜中彷徨,他只有坚定自我做回医生,内心才能够重新强大起来,才能够找到自信和快乐。

人是复杂的生命体,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下,人不可能完全净身其外而丝毫不受影响,但是人又是追求自我意识、自我价值的生命体,早在几千年之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了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可见认识自我,看清自己的真正需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类一个永恒的命题。而认识自己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命运的转变和痛苦。我们说成功的电影总是遵循着曲线公约,“某种程度上,故事讲的就是转变。”(《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前揭,106页)《北京遇上西雅图》正是如此。老钟因为诈骗罪入狱,文佳佳的无限额度信用卡被冻结,一夜之间文佳佳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巨大的生活落差使文佳佳开始意识到金钱梦的虚妄。弗兰克的妻子准备再婚,弗兰克为了女儿能有更好的物质生活而让女儿茱莉和她妈妈住在一起,自己却看着女儿的照片独自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文佳佳看着弗兰克如此自苦,在得知弗兰克的想法后,她不由得以身说法,她说:“瞎掰,什么名牌服饰,名牌,这些都是有钱没心的,她根本就不需要这些东西,没有意义。”文佳佳物质上变成了穷人,但精神上她却比以前富有,作为妈妈,她比以前更坚强和自立,作为女人她更加能够体会到朴实和平凡的情感之美。她开始转变,她不再稀罕她拥有的名牌包包,而是都拿到路边去叫卖,她更懂得了人情的可贵,陈悦生完孩子准备回国前把她大减价时买的多余的尿不湿等婴儿用品都留给了文佳佳,文佳佳感动之余送给了陈悦一个她的包包,这时物质相较情感而言文佳佳已经不再放在心上了。弗兰克问她以后的打算,文佳佳说:“生下来,养活大,”“我一定会把这个孩子生下来,我要让认识我的人都看一看,老娘不是个只认钱的人。”文佳佳变了,她的转变除了老钟被捕、世人的鄙视等外因之外,她内心对爱情的渴望则是她转变的内因。她选择西雅图的月子中心,仅仅是因为一部爱情电影《西雅图夜未眠》,圣诞夜她说自己有很多的包,弗兰克体会到其中的酸涩,送给了她一对相偎相依的情侣雕像,并祝她圣诞快乐,嘱她一定要心情愉悦才会对孩子好。正因为文佳佳内心存在的对真爱的向往,所以在才会有文佳佳回国之后的彻底转变。房东黄太要去照顾怀孕的女儿以后,弗兰克开始负责照顾文佳佳,在不断的相处中,两人相爱了。孩子出生后,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默契甜蜜,弗兰克一手提着婴儿篮一手与文佳佳相牵行走在碧绿的草坪上的画面唯美又浪漫。但是就在观众为弗兰克和文佳佳的爱情而欣慰的时候,文佳佳的命运再次出现转折,孩子的父亲出狱,已离婚,并派司机接文佳佳回去,这次文佳佳怅然若失地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钟太太,她又开始变成了购物狂,而老钟依然忙于应酬,文佳佳在独守豪宅的等待中自我意识却逐日加强,她终至看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她放弃了奢华安稳的生活,离婚自己带着孩子过。文佳佳有一段感人至深的话:“而我在努力让自己的肩膀强壮起来,或许会苦,会累,但是每一分钱我都挣得硬气,花得踏实,我觉得只有到了那一天才有资格对我爱的人说,嘿,我准备好迎接爱情从天而降了,你呢?”这段话既是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宣告了一种积极的爱情观,那就是爱情应该建立在自立、自强的基础上。至此文佳佳不但拥有了真正的自我,而且内心变得无比强大。

弗兰克的转变之因有人们的对他“吃软饭”的误解、不屑,也有爱情的助力,文佳佳在进手术室生孩子之前,对弗兰克说:“你做医生最帅!”但除了这些外因外,更主要的因素则是他内心一直存在的对做回医生的渴望。在他44的年龄,当主考官问他为什么在这个年龄要做回医生,弗兰克坚定地说:“To get my life back.”(为了找回我的人生。)弗兰克成功了,他的自我价值将得到最大化的实现。而对于爱情,弗兰克和文佳佳有着惊人的默契,他同样在为迎接爱情而强大自己,内心独立而坚强,两年以后弗兰克终于被医院聘用,他和女儿来到了帝国大厦,女儿茱莉和弗兰克有一段对话,“不知道佳佳现在在干什么?”“在当妈妈。”“我想把这张照片发给她。”弗兰克沉默了片刻说:“我们不应打扰别人的生活。”弗兰克只因文佳佳分别时说过一句“我经常在想你没有胡子是什么样子”而刮掉了胡须,可见他内心深爱着文佳佳。但他和文佳佳一样,心中有爱但依然可以自己好好地生活。正如文佳佳和弗兰克在散步时他们所读的路边墓碑上的一句话:只要我们住在对方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对于文佳佳和弗兰克,我们也可以说,只要彼此住在对方心里,虽无语天涯亦从未分离。两个为爱情而做好准备的人终于在帝国大厦相遇了,他们终于等来了最浪漫最美好的结局。

爱情不是情感的依附,不是幼稚的谁离开谁就活不下去,而是必须先拥有自我,内心必须自信而独立,同时为迎接爱情而强大自己。我想这种成熟的爱情观正是《北京遇上西雅图》带给观众的富有正能量的积极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弗兰克西雅图消费主义
弗兰克·盖里——建筑界的“毕加索”
Film review:WALL·E
NBA重回西雅图?
弗兰克先生是个女的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遇见西雅图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想进监狱的蒙弗兰克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
从西雅图到热那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