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力依赖、受力依赖与快乐模型①

2013-03-01田聚群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0期
关键词:受力负荷个体

田聚群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体育教研室 湖南长沙市 410073)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把运动项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每增加一种划分标准都可以使我们对运动项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例如我们可以根据运动的场地不同,将运动项目划分为陆上运动和水上运动;根据参加运动的季节不同,将运动项目划分为冬季运动项目和夏季运动项目。因此,选择不同的标准对运动项目进行新的分类也是很有必要的。

1 快乐与运动项目

1.1 快乐

在神经系统内部可以传递使用的最小信息单位称为信息子。通过学习记忆过程,神经系统可以将新信息转换为自身可识别的信息子,称为新信息的标准化过程。在神经系统内部排列组合信息子时依据的特定规则或方式称为标准化新信息的标准。

根据信息子所处的状态不同,我们可以把已经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子称为正信息子,把正在处于学习记忆过程中的新信息子称为负信息子。由于神经依赖现象的存在,正信息子在发生信息传递时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较少,而且心理感觉也比较轻松;而负信息子在发生信息传递时则需要个体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会产生阶段性的心理不适感觉。而且,正信息子发生的信息传递次数越多,一个人的心理感觉越轻松;负信息子发生的信息次数越多,一个人的心理不适感觉越明显。为了描述上的方便,我们可以把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正信息子发生的信息传递次数和负信息子发生的信息传递次数的差值,称为在此段时间内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

快乐(pleasure):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如果神经系统内的正信息子在时间t内共发生了n次信息传递,神经系统内的负信息子在时间t内共发生了m次信息传递,那么,个体在时间t内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是(n-m)次,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可表示为:

图1

由于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P不可能达到无限大,而是存在一个最大值P1,我们把当P=P1时的心理状态称为快乐。同样由于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P不可能无限小,而是存在一个最小值P-1,我们把当P=P-1时的心理状态称为痛苦。

1.2 运动中的快乐

因为各个运动项目都可以使参加运动的人达到产生快乐的条件,所以人们才有可能喜欢参加某项运动。也就是说,因为运动可以使人产生快乐,所以人们才有可能喜欢参加运动。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就喜欢参加某项运动,也不是在参加某项运动的所有时间内都可以体验到快乐。当一个人不断地参加某项运动的时候,它在神经系统内部也在不断地建立与这项运动相关的信息子。当建立的与这项运动相关的信息子达到足够数量以后,如果在参加这项运动的过程中达到了产生快乐的条件(即P=P1):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达到了P1次,那么这个人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快乐感觉。当一个人可以在参加某项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时候,为了体验到更多的、更长时间的快乐,它就会产生建立更多的与这项运动相关的信息子的想法,从而它很有可能会更多的参加这项运动,它从这项运动中体验到快乐的时间和次数也会不断地增加。根据快乐的定义,当一个人从参加某项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时,这种快乐事实上并不是由这项运动产生的,而是因为这个人在神经系统内部建立了足够数量的与这项运动相关的信息子。如果这个人在参加这项运动之前没有建立与这项运动相关的信息子,它肯定不会在参加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因此,才有可能发生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在以前参加这项运动的时候体验不到快乐,但是现在可以在参加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一个人现在可以在参加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但是因为出现达到产生快乐条件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它将来也有可能在参加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体验不到快乐;因为不同的人建立的与这项运动相关的信息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所以在参加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时间体验到快乐;因为不同的人建立了与不同运动项目相关的信息子,所以不同的人才会喜欢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人才不会喜欢同一个运动项目,甚至有一些人不喜欢参加任何一个运动项目。

1.3 运动项目的分类

根据神经系统所调控的对象与传递范围不同,我们可以把快乐分为三种类型:(1)神经—神经类型。信息子的传递范围主要限制在神经系统内部,以传递神经系统之间的信息为主要目的。例如:在参加棋牌类项目的过程中,与棋牌类项目相关的信息子主要在神经系统内部发生信息传递,只有很少的肌肉参与收缩,当达到了产生快乐的条件时就会体验到快乐。还有一些观看某项运动的观众,虽然它们没有参加这项运动,但是由于它们在神经系统内部建立了足够数量的与这项运动相关的信息子,当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某个现象使它们达到了产生快乐的条件时,即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达到了P1次,那么这些观众就会体验到快乐。(2)神经—肌肉类型。信息子的传递范围主要限制在神经系统与肌肉之间,以精确调控肌肉的收缩活动为主要目的。田径、游泳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项目。例如:在100m跑或者短距离游泳中,由于在比赛时使用的战术选择不多,在神经系统内部发生的信息传递主要是为了精确地调控与100m跑或者短距离游泳相关的肌肉的收缩活动,当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信息子传递次数达到了P1次时,参加100m跑或者短距离游泳的运动员就会体验到快乐。(3)神经—神经—肌肉类型。信息子不但在神经系统内部发生了大量的信息传递,而且在神经系统与肌肉之间也发生了大量的信息传递。例如:足球、网球、摔跤等存在身体对抗的比赛项目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项目。在参加这些运动项目的过程中,运动员既要根据瞬息万变的赛场状况快速地从各种技战术选择中决定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又要在做出决定后短时间内发放大量的神经冲动,精确地调控各肌肉群的收缩活动从而达到既定目标,当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信息子传递次数达到了P1次时,参加这些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就会体验到快乐。[1-2]

2 神经依赖与肌肉依赖

2.1 神经依赖

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和感觉,神经系统具有维持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信息的趋势,我们把神经系统具有的这一性质称为神经依赖,又称为心理依赖。神经依赖现象是个体在短时间内遗忘大量的正信息子时产生的阶段性心理不适感觉。而且学习记忆或遗忘的信息量越多,调整刺激的改变幅度越大,个体产生的心理不适感觉越强烈。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情已经形成了神经依赖,那么任何改变当前相对稳定状态的刺激都会使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的动态调整状态,从而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阶段性不适感觉。[2]

2.2 肌肉依赖

骨骼肌在发育成熟时身体感觉最舒服,为了保持相对舒服的身体状态和感觉,骨骼肌具有维持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已经完全适应了的刺激负荷的趋势,我们把骨骼肌具有的这一性质称为肌肉依赖,又称为身体依赖。也就是说,虽然骨骼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是它本身具有一种维持当前刺激负荷的趋势,任何改变当前刺激负荷的行为都会使身体产生一段时间的疼痛、疲劳等不适感觉。而且刺激负荷的改变幅度越大,改变的肌肉数量越多,身体产生的不适症状越强烈。[3-4]

3 给力与受力

3.1 给力与受力的概念

给力:向外界发送一个力。受力:从外界接受一个力。给力和受力是按照不同的参照对象判断的,由于根据不同的参照对象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下面的分类方法也只是多种分类方法中的一种分类方法。根据上述两个定义,我们可以把运动项目分为四种类型:(1)给力运动项目。例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高尔夫球、铅球、铁饼、标枪。(2)受力运动项目。按摩是一个受力的身体活动,但是按摩不是一个运动项目。游乐场中的过山车也是一项受力运动。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专门的受力练习手段,例如:足球守门员使用的一些练习手段,足球运动员的一些接传球练习,排球运动员的一些接扣球和拦网练习,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动作,在拳击、散打、跆拳道等格斗类练习时采用的一些防守性训练手段。另外,我们可以把跑步、游泳、举重、跳伞、蹦极等项目认为是受力运动项目。(3)给力—受力运动项目。例如:足球、篮球、排球、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散打。(4)非给力—受力运动项目。例如:围棋、国际象棋、桥牌等。

根据快乐的定义我们知道,不论是给力运动项目还是受力运动项目,不论是给力—受力运动项目还是非给力—受力运动项目,只要参加这些运动项目的人在神经系统内部建立了足够数量的与这些运动项目相关的信息子,当在运动中达到了产生快乐的条件时,这些人就可以体验到快乐。例如:在足球、篮球、拳击和跆拳道等给力—受力运动项目的训练中,运动员既可以在给力的动作中获得快乐,也可以在受力的动作中获得快乐。

根据快乐的定义我们知道,可以使参加者产生快乐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运动项目,神经系统内部是否建立了足够数量的与这个运动项目相关的信息子是一个运动项目能不能使参加者产生快乐的决定因素。因此,你喜欢的运动项目别人也许没有一点兴趣,可以使你产生快乐的运动项目别人也许会感觉到痛苦或者疼痛,你不喜欢的运动项目别人可能会非常喜欢,可以使你产生痛苦或者疼痛的运动项目也许会使别人产生快乐。例如:也许你可以在冬泳或者5000m跑中获得快乐,但是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相关经验的人来说,参加这两个运动项目肯定会使它感觉到非常痛苦和难以忍受。如果让一个100m短跑运动员去参加短距离游泳或者网球的比赛显然它很难从中获得快乐。而且突然参加不熟悉的运动项目很有可能会使参加者发生肌肉损伤、骨折等运动伤病。因此,在保证所有参加者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坚持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原则,不能强迫别人参加它不喜欢的运动项目。

根据骨骼肌适应机制,对于参加训练的运动员来说,实施新的训练负荷以后,在相关的肌肉周围会产生规律性的疼痛现象。当运动员的身体对施加的训练负荷产生适应后,由训练引起的生理和心理疲劳症状与训练开始时相比将会有大幅度减少,说明运动员已经比较容易接受施加的训练负荷了。当对不同运动水平或运动项目的个体施加相同的训练负荷时,很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且反应的差异范围跨度很大。某些个体感觉很舒服的训练负荷可能会使另外一些个体感觉到难以承受,可能产生剧烈的心理痛苦、身体疼痛或者身体损伤等现象。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训练水平)面对相同的训练负荷时也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只有在理解了肌肉依赖、神经依赖、快乐、骨骼肌适应机制等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较好地认识一些竞技体育中的现象。[4]

3.2 给力依赖程度和受力依赖程度的调整

当在相对稳定的训练负荷下有规律地对某个运动项目进行了足够长时间的训练以后,个体就会对这种训练负荷产生适应,这时如果改变(增加或者减少)已经适应了的训练负荷,个体将会在身体心理上产生不适的感觉,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运动依赖。训练负荷的改变程度越大,体验到的不适感觉越多,产生的运动依赖现象越明显。因此,如果没有来自内部或者外部动机的强烈驱使,个体就会按照已经适应了的训练负荷继续进行训练。肌肉依赖和神经依赖是产生运动依赖现象的主要原因。根据肌肉依赖的概念,按照在骨骼肌收缩时产生力的不同方向,我们可以把肌肉依赖分为给力依赖和受力依赖两种类型。因为肌肉依赖和神经依赖性质的存在,即使一个人已经不能在参加某项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但是由于它不想体验到在发生肌肉依赖和神经依赖现象时出现的身体心理不适感觉,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它还是会按照已经适应了的训练负荷继续坚持训练。[3]

当对某种运动项目的运动依赖程度非常大时,将会使个体在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和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将会受到严重干扰。为了恢复相对稳定的、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采取措施将运动依赖程度减少到一定的范围以内。为了使个体平稳地完成减少运动依赖程度的目标,需要将发生运动依赖时产生的身体心理不适感觉控制在一个可以忍受的水平。也就是说,不能一次减少所有的训练负荷,而是将训练负荷减少的幅度控制在一个可以忍受的范围。如果训练负荷的改变幅度太大,由于个体产生的身体心理不适感觉将会非常强烈,所以产生运动依赖的个体往往拒绝合作,从而造成制定的调整措施达不到减少运动依赖程度的目标。[3]

因为神经系统和骨骼肌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过程模式大致相同,所以调整神经依赖和肌肉依赖的方法基本相同,而且它们可以同时进行。需要将训练负荷减少到个体可以忍受的最大范围以内,然后保持这样的训练负荷一段时间,当个体对这个训练负荷产生新的适应以后,再一次将训练负荷减少到个体可以忍受的最大范围以内,并且保持这样的训练负荷一段时间,就这样一直循环下去,直到个体对某种运动项目的运动依赖程度完全消失或者已经将运动依赖程度减少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的完全适应时间都是6个月,在开始调整的第1周,个体产生的身体心理不适感觉最强烈,随后不适感觉开始减轻;在第2~3周,身体心理不适感觉再次稍微减轻:并且保持相对稳定;在第4~6周,不适感觉非常轻微地逐渐减轻,在第7~10周,身体心理不适感觉出现大幅度的减轻;从第11周开始,个体对调整后的训练负荷逐步适应,不适感觉保持逐步减轻:在第21~26周,不适感觉基本消失。虽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的完全适应时间是6个月,但是我们不需要一直保持减少的训练负荷这么长时间以后才进行下一次调整。一般情况下,每隔10周调整一次训练负荷就可以达到需要的目标,也就是说,在第1周、第11周、第21周时分别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减少训练负荷。[2]

4 结语

(1)快乐是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由于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P不可能达到无限大,而是存在一个最大值P1,我们把当P=P1时的心理状态称为快乐。因为运动可以使人产生快乐,所以人们才有可能喜欢参加运动。可以使参加者产生快乐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运动项目,神经系统内部是否建立了足够数量的与这个运动项目相关的信息子是一个运动项目能不能使参加者产生快乐的决定因素。(2)根据神经系统所调控的对象与传递范围不同,我们可以把快乐分为三种类型:神经—神经类型,神经—肌肉类型,神经—神经—肌肉类型。给力:向外界发送一个力。受力:从外界接受一个力。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把运动项目分为四种类型:给力运动项目,受力运动项目,给力—受力运动项目,非给力—受力运动项目。只有在理解了肌肉依赖、神经依赖、快乐、骨骼肌适应机制等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较好地认识一些竞技体育中的现象。(3)降低运动依赖程度时,首先需要将训练负荷减少到个体可以忍受的最大范围以内,然后保持这样的训练负荷一段时间,当个体对这个训练负荷产生新的适应以后,再一次将训练负荷减少到个体可以忍受的最大范围,并且保持这样的训练负荷一段时间,就这样一直循环下去,直到个体对某种运动项目的运动依赖程度完全消失或者将运动依赖程度减少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每隔10周调整一次训练负荷就可以达到需要的目标,也就是说,在第1周、第11周、第21周时分别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减少训练负荷。

[1]田聚群,李忠,李铁刚.运动中快乐的形成机制与生物学基础[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4):1-2.

[2]田聚群.心理依赖与性幻想依赖[J].中国性科学,2012,21(9):83-88.

[3]田聚群.运动依赖与性行为依赖[J].中国性科学,2012,21(1):52-56.

[4]田聚群,李家仿.身体疼痛与心理快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30(4):109-111.

猜你喜欢

受力负荷个体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弹力”练习
SGT5-4000F(4)燃气轮机夏季最大负荷研究及应用
“弹力”练习
两个物体受力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