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娜蜕变

2013-02-25张伟

新民周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姜山澳网刘翔

张伟

1月26日夜,澳网女单王后决战之夜。因为澳网,墨尔本将国庆焰火晚会推迟了10分钟。带着脚伤重新登场的李娜,在拥有百年历史的澳网决赛中与冠军失之交臂。然而,那个夜晚,一切早已无关胜负,“娜”一夜,她征服了世界……

因为真实,所以感动

百年澳网的历史上曾留下太多的经典和传奇。2013年1月的那个周末,中国金花李娜与白俄罗斯姑娘阿扎伦卡的巅峰对决,成为亿万人关注的史诗对决。

现场观众、电视机前的球迷、网络上的粉丝,甚至许多此前对娜姐并无好感的人,都在这一天,共同认识了一个全新的李娜。赛后,相信无数人都会在心中对李娜说:“娜姐不哭,你是我们心中的冠军……”

然而,李娜确实遗憾地输了。

面对比自己年轻7岁、世界排名第一的阿扎伦卡,第二次闯入澳网女单决赛的李娜用精彩的开局,展现了自己的力量、速度和男子化打法的优势。但是,变故不经意间袭来。两次鬼使神差的摔倒,彻底打乱了李娜既有的节奏。耗时2小时39分钟的比赛,让李娜的精力、体能、心理都消耗到极限,最终输给了23岁的阿扎伦卡,无缘个人的第二个大满贯冠军。

毕竟,比赛只有一个王者,这是竞技体育的残酷,网球也不例外。无论李娜还是她的粉丝,心底都会有一丝惆怅。美好的开局,精彩到让所有人感到了冠军的温度,所以才对失败感到遗憾。中间的变故改变了战局,所以才深深地无奈。正是因为遗憾和无奈,李娜的神情和背影才显得有些落寞……

两次摔倒、两次站起,输了比赛、赢得尊重。这是李娜带给世界、带给中国的直观印象,所有人都用这样“娜”样的言语表达着对这位澳网亚军的尊敬和热爱。

墨尔本罗德·拉沃尔球场灯光寂灭,等待最后闪耀的颁奖时刻,亚军李娜坐在板凳上,泪光此时格外显眼。

比赛结束时,很多人以为,李娜可能会哭。但是,她没有,只是默默地穿上外套,坐了下来,若有所思。而这个时候,获得冠军的阿扎伦卡已泣不成声。但仅仅过了两分钟,镜头切换到了李娜,我们看到,李娜还是哭了,但她哭得安静、低调,眼泪始终没有落下来。“我想,这安静的哭,不该是伤心,而该是一种别样的骄傲,一点小小的遗憾,一个一瞬间小女子的委屈,还有些年龄渐长之后的感慨万千吧。当然,还是一种纪念,对这块赛场的,和自己运动生涯的。”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如此盛赞李娜的伟大,“可正是在这不落的泪花中,我升高了自己心中对李娜的尊敬。”

巧合的是,在赛后插播的一段电视广告中,我们看到了一段李娜的真情告白,李娜说:“当我笑的时候,所有人都陪着我笑;但我哭的时候,只有我自己。”看到这画面,听到这段话,我们真想对李娜说:这次你错了。如果你赢到了最后,我们会很开心,可是,你未落的泪花,却一定让太多的人,终于进入到想陪着你一起哭的境界。也许,这哭,是另一种自豪。

正是这不落的泪花,让“伟大”一词可以与你相伴,因为“想赢不怕输”正是一个职业选手必有的气质。几分钟后,哭过的李娜开始笑了,与阿扎伦卡谈笑风生:感谢团队感谢球迷,更重要的是,带着自嘲又带着自信地对所有人说,尽管我已不再年轻,但我还会回来。

这就是我们重新认识的一个蜕变后的李娜:她又一次超越了自己。有时,进步不能只用成绩来衡量。

有网友感慨:李娜一哭,我们就心碎了。李娜一笑,我们又醉了。当这个屡屡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大奖的女人第三次闯进世界顶级赛事的冠亚军决赛时,技术的细节、战术的运用、正手还是反手、主动还是被动等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赛场上以顽强的斗志、昂扬的勇气,改变世人对她自己以及网球这个项目的认知。

正是执著,以及率真的个性,让她走上更加职业化的网球之路,最后实现了自己获得法网冠军的宏伟目标;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明白网球发展的潮流,清楚自己奋斗的目标与方向,摈弃辛吉斯式的纯技术打法,通过力量、速度以及男子化的战法,取得了中国网球乃至亚洲网球无与伦比的成就。

31岁“高龄”的李娜让我们领略到“三十女人一枝花”的风韵。赛季之初,李娜将目标定在了杀进世界前三和再夺大满贯。最初听到这一口号,无数人无声而愉快地笑了。这有点像当年中国足球那些“五年重返亚洲一流”无厘头的口号一样挥之不去。

然而,就在外界投以怀疑的目光时,李娜在澳网无声爆发了,李娜用自己成熟而稳定的表现让所有质疑她的人闭嘴。不可否认,在网球场上,步入而立之年的女网选手已经属于高龄。但竞技赛场注定是见证奇迹的地方,尽管娜姐最终因为两次惨烈的意外受伤倒地而屈居亚军,她依然是一个胜利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澳网女单决战后的第二天,正是她与姜山结婚7年的纪念日。婚姻围墙里,这个数字有着“7年之痒”的别号,多少曾经恩爱的夫妻,一起经过许多的坎,却没有躲过7年的痒。李娜和姜山,中国体坛最著名的一对夫妻,却用自己的方式浪漫过节。娜姐的火爆脾气很有名,5年前的澳网,在16进8的时候,她输给一个打预选上来的、排名100多位的选手。当时老公兼教练姜山惋惜中略带责备地说了一句:“咱们的水平怎么会输她呢?”结果,李娜大发雷霆,与老公闹翻。为此,姜山气得提前回国,李娜被丢在赛场继续双打比赛。

很多熟悉这对夫妻的人都由衷地说,他们俩真是太“互补”了。李娜赢了球,就盛赞老公;输了球,就用方言骂老公。也许因为姜山同样是运动员出身,了解运动员的压力,所以他很少跟李娜的“脾气”计较,也不真往心里去。有网友调侃,姜山同志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当代中国男士的绅士风度,建议妇联授予姜山三八红旗“护旗手”光荣称号!他们之间的爱情,就如这对夫妻拍摄的广告一样浪漫——姜山说:“身体好才能被你欺负一辈子。”娜姐一脸温柔:“你健康我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尽管姜山早就不是娜姐的教练了,但他却是娜姐团队里最特殊的一人。击败莎娃,获得澳网决赛门票后,娜姐在休息通道第一个拥抱的人,就是姜山,而且是久久的百感交集的无言拥抱。外人眼里,时常被娜姐咆哮的“火巴耳朵”、那个不太会懂得给娜姐加油、木讷的老实人,却是娜姐心目中,一座最坚实的“靠山”。

16岁谈恋爱,8年后结婚,姜山始终一路陪伴。也许,7年纪念日,娜姐想送给姜山一座金灿灿的冠军奖杯,但好男人“山哥”怎么会计较娜姐多拿少拿一个冠军,在他心目中,老婆是他永远的冠军。

姜山很厚道,很温和,不管对谁都非常友善,彬彬有礼。这种性格在运动员中是很少见的。李娜自己曾经说过,姜山做教练可能不合适,但是做丈夫非常好,“他能照顾我,疼我,体贴我”。

如今的李娜成熟了很多,从容了很多。在她的内心深处更加懂得珍惜和呵护爱情。赛后,在接受采访时,李娜忍不住流下热泪,而她说的第一句说不是遗憾,不是抱怨,而是提到了自己的丈夫:“非常想要赢得这个冠军,想把冠军当作结婚礼物送给姜山。”

从李娜的蜕变,我们不难猜想,这场比赛中屡次出现的意外,要是放在以往,李娜可能会摔球拍、诅咒或者心理崩溃。如今,在如此世界瞩目的王者对决中,李娜一笑之间就让所有的问题灰飞烟灭,她展现了过硬的心理素质,强大的精神图腾,以及不能改变历史就去创造历史的人生信念。

比赛是最好的励志故事,也是记忆中最具价值的永恒瞬间。从那一刻起,也许我们不是网球的粉丝,但我们会是娜姐的粉丝。

重新解读,“娜”样成功

在李娜顽强搏杀到最后一刻,虽无缘王后桂冠,但已不能用“惜败”、“虽败犹荣”总结中国一姐的澳网之旅。要感谢李娜,那张面对受伤和失利后的迷人笑脸,向世界真实传递了中国人所梦想的正能量。

业内人士知道,女子网球选手在31岁的“高龄”仍然充满竞争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辛吉斯、萨芬娜、戴门蒂娃等高手26岁左右就因伤病不得不退出网坛的背景下,步入而立之年的李娜居然能坚持到现在,甚至还能重现两年前夺取大满贯时的神勇状态,真是不可思议。对此,有业内专家分析,这一方面要感谢当年的那场阴差阳错的“撂挑子”,使她在23岁的黄金年龄一度“退出”网坛,休养生息了两年,获得了宝贵的缓冲期;另一方面,则要感谢“娜团队”,李娜全面蜕变,教练罗德里格斯居功至伟。这位金牌教练当年将比利时选手海宁打造成长期雄居“世界第一”的选手而名声大噪,如今他因材施教又把李娜带回“巅峰”,其水平和能力可见一斑。另外,体能训练师、保健师等专业人士也功不可没。至于她的老公姜山,则更是慰藉李娜身心的“心灵鸡汤”。

可见,以上种种成为李娜缔造传奇不可或缺的条件。然而,李娜成功带来的意义和影响,已经完全超过了网球运动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娜奇迹”是对中国体育发展大方向的重新解读。

毋庸置疑,李娜和刘翔都是在各自不同领域中国体育界最成功的两位巨星。然而,同样是因为脚伤,无缘冠军。外界,对李娜和刘翔的评价却是天壤之别。

就在几个月前,刘翔在伦敦奥运会上也曾上演了受伤摔倒的惊悚一幕。悲哀的是,甚至有些不公平的是,单脚跳向终点的刘翔却没有博得外界一致的感动,反倒是继北京奥运会离奇退赛后,再次迎来铺天盖地的质疑。伦敦奥运会后,手术后的刘翔脚后跟上十多厘米的疤痕,证明飞人真的没诈伤。但质疑之声依然没有退去。就这样,曾给中国田径书写历史的那个伟大的刘翔,却在后来的两届奥运会上设置了一道“谜中谜”,2008年北京奥运会受伤之谜未解,又平添了2012年伦敦再次受伤之谜……

相反,李娜因脚伤丢冠却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感动。引人深思的是,外界对两者脚伤的态度截然不同:为何刘翔比赛中的意外受伤就被各种阴谋论所笼罩,李娜的受伤却让我们只有揪心、忐忑、惊讶、感动的纯情绪化体验?不久前,央视年度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颁奖嘉宾大杨扬说,竞技体育的最终魅力不是金牌,而是体现它的社会价值。对刘翔的质疑,为李娜的感动,恰恰来自社会价值的评判。

知名体育评论员梁军在撰文中认为:身在举国体制内,被金牌战略绑架的刘翔每一次成绩起伏,关系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誉,而是涉及他背后的团体的利益。因而刘翔的受伤,总被怀疑成背后的操纵,总是招来外界极大的排斥和责问。当然,刘翔一样伟大,绝对是无辜。这样的社会评价不是刘翔的错,而是刘翔团队的悲剧。李娜则没有这些烦恼,通俗的理解是,职业化的李娜,就是对自己负责,自负盈亏的个体户,她要在每一场比赛中竭尽全力,才能保住排名和奖金。李娜比赛的动机很纯粹,拼搏的过程很真实,突然的受伤,观众除了惊异和揪心,不会再有其他浮想联翩的社会评价。真实才是感动的力量,娜姐传递的正能量就是这样简单。

由此可见,李娜在澳网的成功再次引发外界对中国体育发展方向的思考。长期以来,中国的运动员只能在体育局的羽翼下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他们在成功后必须要感谢政府、感谢领导、感谢教练,连感谢爹妈都不能先说。但李娜不一样,她想说感谢谁就感谢谁,甚至可以说感谢赛前按摩师一次彻底的放松让她取胜也没有人会觉得不妥。

在姚明伤退、刘翔“老去”、孙扬负面新闻不断出现的情况下,中国体育太需要李娜这样的明星了。曾几何时,李娜还是个“争议女王”、“话题人物”,个性鲜明,口无遮拦,我行我素,动不动就让采访她的媒体记者下不了台。在伦敦奥运会上,因为状态不佳首轮出局,其表现和成绩,因与大满贯赛事相差甚远,为此一度被网友扣上“不爱国”的帽子。

此前,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甚至也曾在无意间点评,李娜不能算是优秀运动员,因为她没拿过奥运会冠军。从某种意义上分析,李永波的观点正是代表了专业体育“金牌战略”,与职业化体育“回归本源”的激烈碰撞。

让人欣慰的是,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奥运会并不是竞技体育的全部,职业体育领域同样大有可为。而当一个职业运动员用良好的职业素质在职业赛场创造佳绩时,她在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在勇攀个人事业的巅峰时,她又何尝不是在为国争光呢?澳网决赛现场四处飘扬的五星红旗,李娜微笑赢得全世界的感人瞬间,足以说明一切问题。在欧美人常年垄断的职业网坛,李娜让对手和观众记住了中国人的名字,她还用特有的娜氏幽默、自信微笑,赢得了无数国外媒体的认同。这是李娜的魅力,更是职业体育的魅力。

日前,澳大利亚联合通讯社更是在撰文中称,这位大器晚成的中国一姐已经成为中国体育“新旗手”,其影响力超过昔日的偶像人物姚明、刘翔等。李娜在改变,李娜的团队在改变,公众对李娜的认知在改变。因为李娜,社会对职业体育和为国争光的看法,同样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改变。也因为这样一场波折不断的决赛,处于职业化体育大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的李娜又为拼搏精神写下了新的注脚……

猜你喜欢

姜山澳网刘翔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安迪·穆雷泪洒澳网公开赛
“Snowflake boy”has a new home
风水宝地
李娜:成功女人背后有个男人
刘翔复出前景不乐观
澳网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