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

2013-02-23梁清旭

大众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简支梁跨径剪力

梁清旭

(广西八桂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8)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形式有很多种,它们的具体构造在桥梁工程中详细介绍,在此仅对其常用的形式及钢筋布置作简要介绍。

1 常用的截面形式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通常选用的截面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截面形式

1.1 预应力空心板

预应力空心板如图1a所示,空心板的空心可以是圆形、端部圆形、矩形、侧面和底面直线而顶部拱形等。构件质量较小。跨径8~20m的空心板多采用直线配筋长线台先张法施工,多用于中、小跨径简支桥梁,大跨径空心板也有采用后张法施工的,并且筋束从有黏结预应力向无黏结预应力发展。简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标准跨径不宜大于 25m,连续板桥的标准跨径不宜大于30m。

1.2 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和工字形截面梁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和工字形梁如图1b所示。这是我国桥梁工程中最常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截面形式。标准设计跨径一般为25~40m,标准跨径不宜大于50m,一般采用后张法施工。高跨比(h/l)一般为(1/25-1/15),上翼缘宽度一般为(1.6~2.4)m或更宽。T形梁腹板主要是承受剪应力和主应力。由于预应力混凝土梁中剪力很小,故腹板都做得较薄。从构造方面来说,腹板厚度必须满足布置预留孔道的要求,故一般采用(160-200)mm。在梁下缘的布筋区,为了布置钢筋的需要,常将腹板厚度加厚而成为“马蹄”形,利于布置预应力钢筋和承受巨大的预压力。梁的两端长度各约等于梁高的范围内,腹板加厚为与“马蹄”同宽,以满足布置锚具和局部承压的要求。

1.3 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梁

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梁如图1c所示。其抗扭刚度比一般开口截面大得多,梁上的作用(荷载)分布比较均匀,箱壁一般做得较薄,材料利用合理,自重较轻,跨越能力大,适用于大跨径桥梁。

2 预应力钢筋的布置

2.1 束界

由于作用(荷载)在简支梁跨中截面产生的弯矩最大,为了抵抗该弯矩,应使预应力筋合力点距该截面重心尽可能远(即使筋束合力的偏心距尽可能大)。但在其他截面作用(荷载)弯矩较小,如果预应力筋束合力大小和作用点位置不变,则可能在混凝土上缘产生拉应力。全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上、下缘是不允许出现拉应力的。合理的确定预加力N0的位置(一般即近似为预应力筋束截面重心位置)是很重要的。根据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要求使其上、下缘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的原则,可以按照在最小外作用(荷载)(例如只有构件自重)时和最不利外加作用(荷载)(即自重、后加恒载和活载)时的两种情况,分别确定N,在各个截面上偏心距的极限值ePo由此可以绘出如图2所示的两条ep的限值线E1和E2。只要N。(也即近似为预应力钢筋截面的重心)的位置落在由 El和 E2所围成的区域内,就能保证构件在承受最小外加作用(荷载)和最不利外加作用(荷载)时,其上、下缘混凝土均不会出现拉应力。因此,我们把由E1,和E2:两条曲线所围成的限制预应力钢筋的布置范围称之为束界(或索界)。

图2 预应力钢筋的合理位置

根据上述原则,按下列方法可以容易地绘制全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简支梁的束界。在预加应力阶段,保证梁的上缘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的条件是:

当截面尺寸和钢筋面积已知时,可得出

式2中:ep1——预加力的合力偏心距,设在构件截面重心轴以下为正,反之为负;

Kc0——混凝土截面下核心距,其值为Kc0=/Ac;

——净截面上边缘的弹性抵抗矩;Mc1——构件自重产生的弯矩;Np1——传力锚固时的预加力。

同理,在承受外加作用(荷载)时,根据保证构件下缘不出现拉应力的条件,同样可以求得预加力合力偏心距ep2为:

式中:MC2——后加恒载引起的弯矩;

MQ——活载引起的弯矩;

α——使用阶段的永存预加力 Np0和传力锚固时的有效预加力Np1之比值,可近似取α= 0.8;

——混凝土截面上核心距,其值为=Wc/Ac,WC为混凝土截面下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由式 2、式 3可以看出:ePl、ep2分别具有与弯矩材 Mc1和弯矩(Mc1+Mc2+MQ)相似的变化规律,都可视为沿跨径变化的抛物线,其限值E1,和E2分别称为束界的上限和下限,曲线El、E2之间的区域就是束界范围。由此可知,筋束重心位置(即ep)所应遵循的条件为:

只要预应力钢筋重心线的偏心距ep满足式4的要求,就可以保证构件在预加应力和使用阶段其上、下缘混凝土都不会出现拉应力。这对于检验筋束是否配置得当,无疑是一个简便而直观的方法。

显然,对于允许出现拉应力或允许出现裂缝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只要根据构件上、下缘混凝土拉应力(包括名义拉应力)的不向限制值进行相应的验算,则其束界同样不难确定。

2.2 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原则

预应力钢筋布置,应使其重心线不超出束界范围。因此,大部分预应力钢筋将在趋向支点时须逐步弯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构件无论是在施工阶段,还是在使用阶段,其任意截面上、下缘混凝土的法向应力都不致超过规定的限制值。同时,构件端部范围逐步弯起的预应力钢筋将产生预剪力,这对抵消支点附近较大的剪力也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从构造上说,预应力钢筋束的弯起,可使锚固点分散,使梁端部承受的集中力也相应分散,这对改善锚固区的局部承压条件是有利的。

2.3 预应力钢筋束弯起角度,应与所承受的剪力变化规律相配合

根据受力要求,预应力钢筋束弯起后所产生的预剪力,应能抵消全部恒载剪力和部分活载剪力,以使构件在无活载时,钢筋束中所剩余的预剪力绝对值不致过大。弯起角θ0不宜大于 20°;对于弯出梁顶锚闺的钢束,θ0值往往超出此值,常常在20°~30°之间。

2.4 预应力钢筋弯起的曲线可采用圆弧线、抛物线或悬链线三种形式

公路桥梁中多采用圆弧线。《桥规》规定,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曲线形预应力钢筋,其曲线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丝束、钢绞线束的钢丝直径等于或小于5mm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4m;钢丝直径大于5mm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6m;

(2)精轧螺纹钢筋的直径等于或小于25mm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12m;直径大于25mm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15m。

对于具有特殊用途的预应力钢筋,应采用相应的特殊措施,不受此限制。

2.5 预应力钢筋弯起点的确定

预应力钢筋的弯起点,应从兼顾剪力与弯矩两方面的受力要求来考虑。

(1)从受剪考虑,应提供一部分抵抗外加作用(荷载)产生的剪力的预剪力Vp。但实际上,受弯构件跨中部分的肋部混凝土已足够承受外加作用(荷载)产生的剪力,因此一般是根据经验,在跨径的三分点到四分点之间开始弯起。

(2)从受弯考虑,由于预应力钢筋弯起后,其重心线将往上移,使偏心距ep变小,即预加力弯矩肘。将变小。因此,应满足预应力钢筋弯起后的正截面的抗弯承载力要求。

[1]章太校,拉压双作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与施工[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01):71-74.

[2]李国平,沈殷.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7,(02):64-69.

[3]王凯东,索云飞.新桥大桥设计——5×40m预应力混凝土T形简支梁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284-284.

猜你喜欢

简支梁跨径剪力
不同荷载作用下T形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剪力滞效应
关于散货船剪力修正的思考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
简支梁结构附加质量法动力特性分析
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的新作为
考虑截面配筋的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站在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技术创新的最前沿
大跨径拱桥的发展及展望
60m预制拼装简支梁应用前景分析
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的解耦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