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环境hold不住“拿来主义”

2013-02-20本刊编辑部

节能与环保 2013年3期
关键词:拿来主义情势沙尘暴

3月9日正值全国两会期间。是日,京城及周边地区沙尘暴肆虐:黄沙、尘土漫天蔽日,其行路之艰难非亲身体验无法知晓。像这样的沙尘暴在我国其他地区也不鲜见。由此想起了自1978年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启动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又由此想到了两会召开前夕,本刊采访原国家环保局第一副局长张坤民时他说的话:“每一个国家,包括我们中国,都在说栽种了多少棵树,而从来不说砍伐了多少。”他还说:“世界森林正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消失。”

提到无休止的砍伐,不由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对于外来的新鲜东西,先拿来,再甄别,取其与我有用的东西为我所用。这种思维、方法在当时的中国正确无疑。遗憾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却将这种“拿来主义”用在对待地球资源、环境上。这种作法已经盛行多年了,而且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资源、环境已经hold不住这种贪婪式的“拿来主义”。肆虐的沙尘暴就是表现之一。

对自然资源、环境的“拿来主义”可以休矣。必须休矣!

“6亿人口受雾霾影响、九成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污染、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这再次警醒人们,旧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路径已经不能再走下去,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已经难以为继。”3月3日新华网在以《八成省份GDP目标增速超10%,资源、环境hold得住吗? 》为题的报道中如是说。

情势很不妙。情势很严重。但以“拿来主义”的过度依靠自然资源、透支环境的发展模式仍有很强的冲击力。正如有些媒体所言,这样的发展是有毒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不想要的发展。而如此众多省份的高增长目标(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年均增速目标是7%)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奉行“拿来主义”才能实现。

改善、提高民生离不开发展,但发展决不能对自然资源、环境奉行“拿来主义”。正如全国人大代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所说:“离开经济发展抓环保是‘缘木求鱼’,脱离环保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推动创新转型和绿色发展,实现环境、经济双赢的时代应该来临了,也必须来临了。

对自然资源、环境的“拿来主义”可以休矣。

猜你喜欢

拿来主义情势沙尘暴
定格在时光中的沙尘暴
可怕的沙尘暴
刍议合同法的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刍议合同法的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
行走50国深思对西方“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教学案例
沙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