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布尼茨对恶的起源解答的论析

2013-02-15徐雪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莱布尼茨意志正义

徐雪平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河南漯河462002)

莱布尼茨对恶的起源解答的论析

徐雪平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河南漯河462002)

烦扰着几乎整个人类的恶的产生和起源问题是莱布尼茨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莱布尼茨在《神正论》中对此问题进行了解答。虽解答引起了后人众多非议,但是,莱布尼茨在恶是为了衬托善而存在的解答中不仅具有辩证法思想,而且也隐含着对自由的论证。

自由;正义;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在《神正论》中说到,在古往今来的哲学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问题,另一个是“烦扰着几乎整个人类”的关于恶的产生和起源问题。单子论主要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解答,神正论则主要是对后一个问题的解答。莱布尼茨在解答后一问题过程中讨论了恶的产生和起源与上帝的正义,并且试图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此解答不仅具有辩证法思想,而且也隐含着对自由的论证。

一、恶起源解答中的辩证法思想

关于现实世界中存在恶的问题一直是令人极为尴尬的问题,莱布尼茨也将其当作一切哲学中的两大难题之一。莱布尼茨在神正论当中是在上帝正义的前提下,对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他试图用上帝的全知、全能和全善来说明,虽然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一些恶,尤其是道德的恶的存在,但是从真正理性的眼光来看,这些恶是为了衬托善而存在的,而且存在着恶在可能的范围内是最少的。另一方面,一个“最好世界”的存在恰恰反过来证明了神的正义。上帝的正义和自由是一致的,上帝的自由即上帝的正义,上帝是为了最好的世界而容许恶的存在。可以说,莱布尼茨对恶的产生和起源解答的主要观点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恶是为了整体的善而存在的,并不会影响整体的善,善远远大于恶,整个世界是向着善前进。在此论证过程中,莱布尼茨的解答具有辩证法思想。

基督教历史上一直存在对恶的问题的讨论,但关于该问题的神学论述也一直存在争议。奠定神正论学说正统地位的奥古斯丁否定了恶与善一样具有本体性或实体性,认为恶是“善的缺失”或者“本体的缺失”,有力地反对了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同时,奥古斯丁强调上帝所创造的世界是最好的世界,人的自由意志才是现实世界中恶的来源。但是,自由意志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重要特征,人的现实生活都受到自由意志的控制,自由意志本身是人正当生活的必要条件,人由于自由意志做出的错误选择而违背了上帝的诫命。因此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是为了正当的目的,也是上帝惩恶扬善的必要条件。但奥古斯丁对恶的讨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当问到是什么原因使得自由意志选择犯罪时,奥古斯丁只能解答说,自由意志的原因就是自由意志本身,并且认为这样无限的追问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奥古斯丁并未解决恶的问题。中世纪另一位伟大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也对恶的问题做出了解答,他也认为恶不具有实体性,而只是善的缺失,并且,阿奎那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来解释恶的问题。他认为,恶没有质料因、目的因、形式因,只有动力因,上帝在行动时只是由于某种外在的原因而造成了恶。阿奎那认为,存在物本来是善的,因此恶是没有直接的原因,只能说恶是出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有可能是行为的过失。因此上帝不是恶的原因,因为上帝没有缺点,没有过失,而是最高的完善。但是,阿奎那认为恶是上帝间接的或意外的引起的后果的观点仍然免不了让人继续追问,为什么上帝不把人造成不能为恶只能为善的人,因此这种做法虽然在逻辑上使恶是善的缺失这种说法更具有说服性,但仍然不能解释现实中恶与上帝的联系问题。所以,可以这样说,以上思想家并没有令人信服地说明世间的恶与全知、全善、全能的上帝之间的矛盾关系,但是他们把恶说成是善的缺失思想却对莱布尼茨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恶的来源问题上,莱布尼茨认为,恶虽然存在但是并不影响上帝全知、全能、全善的形象。首先,莱布尼茨认为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这是不可动摇的。我们所在现实世界是上帝所选择的最好的世界,有着最和谐、最完美的秩序,在这个秩序中,善远远多于恶,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恶也不例外。其次,莱布尼茨将恶定义为善的缺失,同时把恶分为三种,即形而上学的恶、形体的恶和道德的恶。“形而上学的恶事在于纯然的不完美性;形体的恶事在于痛苦;道德的恶事在于罪。”[1]所谓形而上学的恶,是指世界万物作为上帝的创造物由于在本质上的有限性所具有的不完美性,它是作为上帝所独具的无限性和完美性的缺失,它是绝对必然的。形而上学的恶是道德的恶和形体的恶的根源,尽管后两种恶只是可能的而非必然的。形体的恶是为了阻止更大的恶,或者达到更大的善而采取的手段。如自然灾害、身体的疾病等。这种恶是凭借自然的秩序,甚至凭借事物的机械结构而带来的惩罚,自然的惩罚不是对人类的有意伤害,它的存在的充足理由是事物之间互相补偿的平衡。[2]道德的恶是由于人的自由意志的不适当的选择所造成的。上帝没有预定人运用自由意志来犯罪的必然性,而只是预知到人运用自由意志来犯罪的可能性。因此,人可能用自由意志来犯罪,也可能不用它来犯罪。

因此,虽然世界万物都是上帝的创造物,但是上帝却并非恶的创造者。创造物的一切善都来自上帝,但是创造物的善与上帝的善相比具有不完美性,这种不完美性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恶。至于道德的恶和形体的恶则是创造物自由的活动和结果,上帝选择它们的原因在于,如没有这些恶就不能达到宇宙的普遍和谐。这表明,尽管人的自由可能导致恶,但是上帝为了人的自由而容许恶的存在。正因为自由意志可能导致道德的恶,所以才有对恶的惩罚形式,即形体的恶。所以,世间的恶与上帝无关。在莱布尼茨看来,为了世界的普遍和谐是上帝容许世界上存在各种恶的充足理由。尽管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各种恶,但是这是上帝为达到整个世界和谐的考虑,因此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在创世的过程中,上帝出于慈善倾向于所有的善,拒绝一切恶,在一切可能的善中选择最善者。上帝为了达到最善者而不得不采用一切手段,包括容许恶的存在。所以,作为上帝的慈善、智慧和权力的结果的现实世界就必定是一切可能世界中的最好世界,尽管它也存在着某些恶和不幸。上帝对最善者的爱超过其他一切的偏好和厌恶,所以上帝便容许恶的存在。

在上帝的理念中,无数多的可能世界作为上帝的创造物都必然地具有形而上学的恶,但是具有自由意志的可能世界肯定要比没有自由意志的可能世界更好,尽管自由意志可能导致罪恶。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选择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恶的可能世界在理论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任何可能世界作为上帝的创造物,本身都因其有限性所具有的不完美性而具有形而上学的恶;其次,选择一个没有道德的恶和形体的恶的可能世界尽管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当上帝在进行选择时,其慈善的意志要服从于其智慧的法则,也就是说,上帝对于整个宇宙的普遍和谐的考虑要高于对于某一创造物的道德和幸福的考虑。如果某种罪恶与所有可能之中的最好者联系起来,上帝便容许它的存在。因此尽管上帝的先行性意志要求纯粹的善,但是上帝的后续性意志却要求最善者。上帝为了达到最善者而不得不采取一切手段,其中包含容许恶。

二、恶起源解答中的自由论证

莱布尼茨关于解决恶的起源与上帝的正义之间的矛盾的论述同时也隐含着对自由的论证。莱布尼茨认为,上帝从无数个“可能世界”中选择较完美的一个,这曲折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的选择性;既然现实世界是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我们没有理由不为生活在这个完满世界中感到幸福和满足,这又反映了人类主体的精神需求的取向性。[3]另外,莱布尼茨关于自由意志虽然可能导致罪的产生,但不能被剥夺的思想,以及关于上帝必须遵循理性法则,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的思想,都表现出了一种高扬自由的精神本质。

在莱布尼茨看来,自由不是不受决定,而是由自身理智和意志决定,不仅如此,自由还受自身能力的决定。上帝的自由是完全的自由,是无限的自由,但上帝能够为所欲为而不为,上帝在自身理智、意志和能力的规定之下自由地创造了现实世界。上帝的自由本身就是上帝的自身正义,而上帝自由创造活动的结果,即现实世界就是上帝正义的体现。上帝的正义必须从上帝自身的全知、全能、全善中去寻找证明。莱布尼茨认为,上帝的先行性意志要求纯粹的善,但上帝的后续性意志为了现实世界而容许恶,而上帝的全能使上帝使得所选择的最好世界的可能世界变为现实。

莱布尼茨认为,上帝的自由是完全的自由,是无限的,上帝的自由就体现在上帝通过无限的智慧、慈善、能力使得最好者存在。宇宙中所有的单一实体都是按照完美性的程度而做的仿制品,在完美性上与上帝只有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在我们人类一定存在有限的智慧、慈善、能力。但是,我们自身智慧、慈善、能力的有限性并不妨碍我们的自由。上帝创造了宇宙,但没有使宇宙中的一切具有形而上学的必然性。我们自由的原因只来自我们心灵的自身而决不受自身形体及其周围所有其他事物的形体影响。所以可以说,我们具有绝对的自由。

但是,由于受到德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限制,莱布尼茨也很快就招致了经验论者、自然神论者和无神论者的激烈批判。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是上帝是完全自由的,做任何选择都不受限制的,但是受理性的限制却要选择所有世界当中最好的世界,这就降低了上帝的地位,这种做法无疑将理性的地位抬高于上帝之上;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莱布尼茨认为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那么为什么在现实世界中会出现如此多的灾害。但是,此两种指责却有失偏颇。关于第一种观点,应该明白莱布尼茨的自由同我们所理解的自由是不一样的。莱布尼茨所理解的自由仅仅指意志自由,或更确切地说是传统哲学中自由意志意义上的自由。[4]人听从理性,按照理性来行动,就是自由的。自由是与理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概念,自由就是按照理性来行动。但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自由却是偶然的、不确定和任意的。莱布尼茨认为,上帝具有最高的理性,上帝在创造世界时,必然要遵循理性,选择一个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但是莱布尼茨认为我们不能由此说上帝的地位低于理性,上帝受到理性的制约,是不自由的,因为上帝是作为最高理性而存在,上帝越是按照理性来行动,就越是自由。关于第二种观点,既然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灾害,“所有可能世界中之最佳者”何在?但是,莱布尼茨的神正论的作用是让我们对外部世界及自身进行反思,因为如果我们要追问人类经历的苦难的根源和依据,我们必须要持之以恒进行反思,反思恶的来源是什么,反思我们是否可以减少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恶。认真反思,积极应对,是我们面对灾难都应具有的态度。社会在前进,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这就是莱布尼茨的真正目的。

总之,莱布尼茨利用十七世纪自然科学、哲学等新的发展成果,对恶的起源与上帝的正义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以说是反映了十七世纪宗教哲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和脉络,反映了理性与信仰在这一时期的较量,并通过他的证明使理性最终上升到信仰一样的地位。并且他在解决世间的恶与上帝的正义之间的矛盾的解答不仅具有丰富辩证法思想,而且隐含着对自由的论证,对后来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莱布尼茨.神义论[M].朱雁冰,译.香港:香港道风书社,2003:120.

[2]赵敦华.西方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39.

[3]李中祥.论莱布尼茨的可能性范式[J].大连大学学报,2007(4).

[4]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M].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163.

(责任编辑:卞实)

B516.22

A

1008—7974(2013)06—0049—03

2013-08-29

徐雪平(1979-)江西九江人,讲师,哲学硕士。

猜你喜欢

莱布尼茨意志正义
莱布尼茨与微积分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莱布尼茨“信仰与理性一致性”学说的思想基础及其认识论意义
从笛卡尔到莱布尼茨身心二元难题的产生与发展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对机械论世界观的超越——略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与怀特海过程思想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法律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