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的发展改革

2013-02-05董玉威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能力

董玉威,王 薇

(长春大学 a.人事处;b.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长春 13002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扩招,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形势逐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雪上加霜。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日益增多,同时还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说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1 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多浮躁、自私心重、个性主义强烈、骄傲自满,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能更好的与人沟通。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过于敏感,抗挫折能力差。而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又使得更多的人表现出焦躁、偏激,人际关系难于处理等现象,不少大学生虽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而陷入苦闷、焦虑、失望等情绪中不能自拔,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从各方面严格管理的高中升入到自由度相对非常高的大学以后,多数大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而又缺乏自控能力,开始放任自流,及格万岁,由此演变成了为应付考试而学习,没能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的掌握住,为以后的就业制造出了无形的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大学就读,其实是让学生从家庭、学校脱离,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期,在此期间,学生应该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并在此时锻炼自己的专业技术、社交等方面能力,多加磨练。

当代大学生经历了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多重教育,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成长过程之中,需要学生自己对自身以及各个方面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认知。然而这正是他们所缺失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没有根据自己的自身综合素质来对职业、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发展前途进行全方位思考,没能把自己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结合,只是把解决自身生活需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收入放在第一位,较少考虑对事业发展做出整体的规划。

2 大学生就业及新兴自主创业现状

现在,传统的就业观仍占据现在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的主导地位,一旦对社会上的工作职业和岗位选定后,就不再或极少尝试自主创业。因为“创业”对创业者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道德品质、牢固的法制观念和丰富的法律知识。

2012年~2015年是我国人口的峰值期,从下面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图表可以看出,在此期间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也将加大,每年仍有数十万毕业生留在家中“啃老”。选择自主创业在政府及社会的扶持下,虽然缓慢,但仍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图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万人)

图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比例(%)

3 全国高校也在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面,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专业技能自然不容忽视。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导致高校毕业生理论性很强,但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形成了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现状,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要再培养,也是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应届毕业生或本科毕业的大学生的重要原因,从事技术行业的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

高校早已经意识到,并开始着手在相关方面进行改进,实习时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到一线中去,而不是走马观花,旅游参观一般地去完成实习任务,实验方面加大重视力度,比如增加实验次数,延长实验时间,设置真正的开放性实验室,并有组织地督促那些能力不强的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我校近年来加大组织力度,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的竞赛类活动也越来越多。除传统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近年来新兴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多方面的比赛也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国内的很多高校都开设有就业指导课程,也设置有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还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或是事业有成的代表性毕业生到校做讲座等,但往往只是针对在毕业阶段的大四学生。在国外及港台地区的著名大学中,均设有类似国内的大学生职业指导中心等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他们在学生就业的指导是从大学入校开始,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甚至是终身的。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职业发展中心,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每个行业、每个职业岗位的具体情况 ,而且对于各个专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这些都是国内高校应予以重视和借鉴的,并应将全程化思想指导阶段性教育贯彻执行,因为大学生还没有真正的步入社会,不懂得社会需要什么,企业需要什么。

此外,大学生社团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和形式也丰富多样,这种学生自主组织和管理的社团,就是很好的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及团队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的组织。这些组织里的成员来自于不同的院系和专业,成长的背景也各不相同,大学生成员在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与同学、老师、校外相关联单位或个人相互之间的交往、沟通就是对学生们的非常重要的考验与锻炼。此外,还积极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自己联系家教、促销、社会调查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多加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并能培养其道德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还应鼓励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关乎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多方面加大对体育类团体活动的重视,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

4 新兴就业模式正在发展壮大

当前就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矛盾,形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因,大学培养的是中高端人才,而吸纳就业最多的则是一些低度端行业。比如一线的技能劳动者。为了解决当今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十七大”的召开曾经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和各级政府为支持大学生创业,也纷纷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党的“十八大”中又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而促进就业转型无疑是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

创业就业已经在十多年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的过程中,正逐渐形成其独有的学科,这门学科的成形对高校及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也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十几年来,为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要求,高校不但纷纷对现有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许多高校更是形成课题,将创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进行同步研究,为创业就业提供理论支持。

全国高校已逐步认清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加强了课堂上对就业及创业的宣讲。部分专业技术教师,在讲述专业课程的同时,还会将现今科技的发展现状、以及该种科技使用的领域及所能达到的效果进行阐述,因为专业的教材往往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这些就极为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对知识用心的积累程度。在课间与学生的自由交流时间里,许多教师还会和学生聊一些初入职场的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这些平常的对话式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见闻。

创业就业已经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各地新兴的创业园及和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可谓是遍地开花,并出现了一批大学生的创业人。他们从小做起、从实际做起,从自身能力出发,比如“五农”大学生村官冯素金、北大风风火火的猪肉哥、长大卖豆腐的女生卜睿等等。

到现在为止,创业成功率最高只有4%,这少数的幸运者凭借的是他们不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力、很强的自制力以及顽强的意志力,而且早早在大学期间就利用各种机会锻炼本领,历练胆识,在反复的磨练中寻找机会并达成目标。各方面阅历和经验都不够的学生不妨先就业再创业,不要怕进入就业机会更多的小企业,先就业再创业的学生在准备创业的过程中,既能锻炼其团队精神、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还可以利用与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来自市场的创业知识。

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就业还是现在鼓励的创业就业,对学生本身的要求都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不能停留在空想上,要脚踏实地,不怕吃苦,能承受住失败的打击,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一切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摆正心态,一定要放低姿态,多方面认清自我,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意识地多参加有组织性的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锻炼自己,努力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并对自己进行深入剖析,时时进行总结和调整,摆正自己的位置,降低对就业的期望值并改变对自己要求的低标准,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好考虑和规划,为未来的就业增加筹码,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王子玉.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误区及转变[J].现代商贸工业,2012(5):91.

[2] 陈春意.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之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3):43-44.

[3] 付朝渊,安毅,陈果.基于就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卷宗,2011(11):5-6.

[4] 刘志超,关于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有效机制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9(2):172-173.

[5] 周郴保,李寿国,彭臻.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阶段性教育实施[J].出国与就业,2011(12):25-26.

[6] 崔含.以第二课堂为平台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出国与就业,2012(1):13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