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

2013-02-05杨进华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负载电阻极性二极管

刘 钊,杨进华

(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

1 系统设计

设计并制作一个由两个额定输出功率均为16W的8V DC/DC模块构成的并联供电系统。

调整负载电阻至额定输出功率工作状态,供电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U0=8.0±0.4V。额定输出功率工作状态下,供电系统的效率不低于60%。

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设计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采用TL494产生PWM,来控制Buck电路的场效应管实现开关功能,经过反馈,从而控制输出电压。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R3为负载电阻,R1和R2构成串联分压取样,将取得的电压反馈回来通过单片机的AD进行采集从而构成闭环控制。软件部分通过单片机产生PWM低通滤波后给模块提供控制电压,从而对硬件进行控制。

图1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结构框图

图2 BUCK电路结构框图

TL494输出PWM端后级接上一个小的推挽输出电路,然后再连上MOSFET管的栅极。如图2所示,后级使用了典型的BUCK电路,降压效率高,控制方便。

采用电流检测芯片MAX472来实现高精度电流采样。单片机输出PWM低通滤波后输出,成本低,控制快,线性度底,容易控制。大功率肖特基二极管MBR10200。MBR10200最大整流电流为10A,最大反向电压为200V,价格便宜,反向恢复速度快,噪声低。用Nokia5110液晶显示屏显示参数。Nokia5110液晶显示屏能显示测试参数,屏幕小巧,省电,显示中文字时需要自己提取字模。

2 硬件电路设计

2.1 TL494 芯片

TL494是一种恒频脉宽的调制控制器,推挽/单端输出,工作频率为1~300kHz,输出电压可达10V,内有5V的电压基准,振荡器可外同步,死区时间可以调整,输出级的拉灌电流可达200mA。

2.2 Buck电路

TL494产生的PWM后经过一对互补配对的三极管推挽输出后进入Buck电路。当PWM控制场效应管打开时,24V电源给电感L1和电容C3充电,同时也给后面的电路供电;当PWM控制场效应管关闭时,L1和C3放电来维持后面电路的供电,按照这个过程循环下去,得到的是一个可以控制的直流信号。本系统采用的是电感电流连续模式。Buck电路又称为降压变换器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Buck电路

Buck电路分为电感电流连续工作模式和电感电流不连续工作模式。

连续工作模式:当开关管打开时,这时等效电路图如图4(a)所示,电感电流iL=iS≠0流过电感线圈L,在电感未饱和前,电感处于充电状态,电流线性增加。流过负载R的电流为I0,两端输出电压为V0,极性为上正下负。当iL>I0时,电容在充电状态。这时二极管D1在承受反向电压。当开关管关闭时,这时等效电路图如图4(b)所示,iS=0,由楞次定律可知电感线圈L将改变线圈两端的极性,以保持iL的不变。这时负载R的极性仍是上正下负,电感在放电状态。当iL<I0时,电容处于放电状态,以维持I0、V0不变。这时二极管承受正向偏压构成通路,故称该二极管为续流二极管。等到下一个周期到来时开关管打开,电感又开始充电。由于该电路输出电压V0小于电源电压VS,所以称它为降压变换器。

图4 等效电路图

不连续工作模式:当开关管打开时,这时电感电流iL=iS=0流过电感线圈L,在电感未饱和前,电感处于充电状态,电流线性增加。流过负载R的电流为I0,两端输出电压为V0,极性为上正下负。当iL>I0时,电容在充电状态。这时二极管D1在承受反向电压。当开关管关闭时,这时iS=0,电感线圈L改变线圈两端的极性,以保持iL的不变。这时负载R的极性仍是上正下负,电感在放电状态。当iL<I0时,电容处于放电状态,以维持I0、V0不变。这时二极管承受正向偏压构成通路。等到下一个周期到来时开关管打开,电感又开始充电。波形如图5所示。

3 软件设计

通过分析发现,可以在保持输出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负载电阻的方式,来调节输出电流总和及输出电流I1、I2的比例,或者通过设定I1、I2的比例,然后通过调节电阻来调节输出的电流值,因此,需采用两种不同的模式进行调节。除负载电阻由手动设定电流比例外,其余部分不允许手动干预,所以本方案采取通过设置外部中断,由旋转编码开关调节I1、I2的比例因数时触发中断,在中断之中切换模式。

软件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5 Buck电路两种工作模式波形图

图6 软件流程图

4 系统测试

4.1 系统测试仪器与方法

系统测试主要仪器有数字式万用表DT9205,以及一个5位半的高精度电压表和一个10毫欧的精密电阻。

首先利用10毫欧的精密电阻作为采样电阻,用于采集干路和支路的电流,用5位半的高精度电压表就能测出很高精度的电流。本电路使用这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用于校准输出电流与控制输出的关系,从而达到高精度的输出。

4.2 测试结果

通过测试,达到的指标和完成的功能如表1所示。

表1 完成的功能和达到的技术指标

5 结语

(1)本系统中的DC/DC模块具有较高的效率,额定负载时为82.5%;

(2)采用了单片机STM32产生PWM来提供基准电压,实现了系统的可控性;

(3)采用由外部硬件采集电流,由软件来判断实现过流保护。

[1] 曲学基,曲敬铠,于明扬.逆变技术基础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 周志敏,周纪海,纪海华.开关电源使用技术-设计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 张占松,蔡宣三.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 裴云庆.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和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 张兴柱.开关电源功率变换器拓扑与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负载电阻极性二极管
太阳能电池板加DC-DC前后负载功率随负载电阻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跟踪导练(四)
基于E类功率放大器的非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巧解原线圈有负载电阻的变压器问题
二极管及其典型应用电路仿真测试
表用无极性RS485应用技术探讨
一种新型的双极性脉冲电流源
Diodes超速开关二极管提供超低漏电流
PIN二极管限幅器的电磁脉冲损伤特性试验
有机发光二极管中三重态激子的单重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