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2013-02-03张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7期
关键词:上机C语言程序设计

◆张爽

作者:张爽,硕士,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教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116036)。

1 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及其他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刚步入职业教育阶段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对C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编程思想,有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正由于C语言课程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对C语言的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想更好地完成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是每位C语言课程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2 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C语言程序设计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一般设置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对刚刚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导致高职学生学习C语言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C语言涉及的数据类型较多,概念复杂,表达式丰富,使用灵活,逻辑性强,容易出错,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导致编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不熟练;英语水平较低,对于C语言的英文运行环境操作不熟练,对程序运行中的错误提示信息读不懂,导致上机调试困难。

3)高职院校学生往往觉得没有考入本科院校,内心很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以致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轻易放弃,甚至有的学生自暴自弃。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是不能够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

4)传统的填鸭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枯燥的语法面前失去信心和兴趣,进而会对课程的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再加上实践和理论教学的脱节,使得学生对程序的理解上更加困难,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C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语法的讲解,而忽视了程序设计思想的培养,这样会导致学生学过后不能灵活运用,换作其他的编程项目,自己仍然不能独立编写。

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改革教学方法

3.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学习中的快乐,激发学习热情。C语言虽然是一门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但是概念比较抽象、规则比较繁杂,对于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语言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程讲授之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游戏引入,向学生展示用较短的C语言代码编写的游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展示某些公司招聘C语言编程人员的就业信息以及他们的工作环境、待遇等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与就业的关系,更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2 分析教学对象,做到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本科层次的学生在知识层面、学习态度、自信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深入了解仔细研究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掌握层面、就业特点,探讨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的措施,针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是当前高职教学中比较关键的内容。

对于高职学生,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数学底子较差、英语水平不高的特点,同时要增强内容的实用性,将讲授理论转换成通过案例进行启发引导。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讲好C语言,并且让学生学好C语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基本概念通过案例讲解。C语言概念抽象、规则繁多,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记住,不能只是为了讲概念而讲概念。如C语言的第一节课程序入门,如果只从基本的概念开始讲起,会让学生觉得凌乱、没有印象。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入具体的案例:“从键盘输入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求立方体的体积。”给出程序代码,让学生进行编辑并调试。当他们调试的程序成功输出结果的时候,学生就会对C语言的学习产生兴趣,树立自信。这个时候再告诉他们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运算符等概念,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

2)重点内容系统详细讲解。对于C语言课程,每章的讲授都要抓住重点内容,系统详细地讲解,讲清楚讲明白。例如,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这一章中,重点内容是:①讲清为什么要使用循环;②while、do…while、for循环的使用;③多重循环的使用。通过具体的案例将这些重点内容系统地讲解出来,使得学生学完之后对循环结构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在遇到求和、阶乘、打印特定的图形、穷举、递推类型的程序设计题时,能够得心应手。对于每一章的内容,学生学习完了之后,都应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树,在用到该章的知识点时,能够轻松地从对应的树上把知识点摘取下来。

3)鼓励学生阅读、编写程序。要想学好C语言,必须通过阅读大量的程序,掌握编程思想和语法规则,通过分析程序来达到编写程序的目的。阅读的程序首先是教材上的例题,教师上课讲解的例题,查阅网上的案例,但是不能光看不练,阅读的同时要上机调试运行,就会发现自己编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这是学习C语言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同时,在给学生布置程序设计题的时候,笔者会鼓励学生摆脱书上的编程思路,让他们另辟蹊径,开拓自己的编程思路。在实践中,有很多学生为了一道题,反复调试,错了再改,直到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解决了才肯罢休。学生的这种学习热情,是对每一位教师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学生不是学不会,也不是不肯学,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去引导,这也是每一位C语言教师要深刻反思的一个问题。

3.3 选择合适的教材

当前,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材版本很多,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与工作岗位结合性较差,技能训练不够。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具体工作岗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毕业之后要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对于教材的选用,要注重实际应用,削弱理论;要侧重精,而不是难而全。基于此,组织编写适合于高职院校需求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对于该教材,编写成员不仅包括本校C语言课程的教师,而且也邀请了两名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参与编写,同时联合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注重校际之间的合作,取长补短。教材编写完毕之后,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再进行反复修改出版。这样的教材将能够更适合于高职学生的需求,更能够贴近他们将来岗位的需求。

3.4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课堂上的理论讲解之外,通过上机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语法规则及算法的掌握,提高他们的程序设计能力。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上机课与理论课的学时分配,使上机与理论教学能够同步,在时间以及内容上做到很好的衔接,理论课结束后要及时上机并保证效果。

教师在实践课程的内容安排上,要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学生在上机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屏幕演示集中进行讲解,解决大家的共性问题。最后教师要对实验加以总结,指出编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张传学.高职C语言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软件,

2012(10):136-138.

[2]张莹.高职院校C语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14):569.

[3]章晴,付江帆.高职C语言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刍议[J].职教论坛,2012(35):35-36.

猜你喜欢

上机C语言程序设计
周金应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上机各阶段用时的影响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