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科学、和谐研究所的措施及成效

2013-02-01李卓荣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研究所药物研究

孙 波 李卓荣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5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同样,在科研院所,和谐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保证。近年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领导班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和作风建设,团结协作,勤政廉政,坚持所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努力构建和谐氛围,促进了研究所各项事业的发展。

1 构建文明和谐的科学氛围

研究所党政领导班子充分认识“营造和谐氛围”的重要性,以身作则,首先实现了领导班子领导集体的和谐。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民主、团结、协作,为构建全所整体和谐氛围起到关键带头作用,实现了领导与职工之间的和谐。领导班子成员的民主作风与服务意识在职工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干群关系融洽,决策贯彻顺畅。群众之间普遍形成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无论是科研项目还是后勤工作都得到协调推进与发展。通过和谐建设,科研人员对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正确认识,尊重和关心后勤人员的工作与生活;后勤人员为科研的服务意识得到加强,服务热情和服务质量普遍提高,科研与后勤的矛盾得以缓解。现在,研究所形成了内部团结、合作的和谐氛围,大家齐心合力,刻苦奋进[1-2]。

研究所领导班子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和谐的文化氛围大力促进研究所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当前研究所整体有着一种凝聚力、向心力、爆发力,这种力必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中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2 构建和谐研究所的措施

2.1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所领导班子长期坚持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文件,深入领会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学习讲究实效,紧密结合实际,重视实践和行动。所党委还组织班子成员到革命老区延安、井冈山、遵义等地进行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参观西柏坡、李大钊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学习教育使大家的思想得到高度统一,所领导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和谐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所党委重视党员和职工的学习与教育,以中心组学习推动全所党员和职工的学习,党员在群众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学在前,做在前,身体力行,是普通党员和职工学习的积极组织者和推动者。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心组带头,党员、群众、学生一起学习和交流,党委书记多次进行学习辅导和讲座,使每个人都受到一次很好地教育,提高了觉悟,增强了研究所的战斗力[3-4]。

通过认真学习,大家在思想认识上做到了统一,上下一气,共同为研究所的科学发展而努力。

2.2 加强组织建设,保证强有力领导

200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对研究所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任命两位副所长,使研究所行政班子得到了加强和完善。同时,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在院校领导的支持下,研究所又新增补了两位所长助理。调整后的领班子配置合理,更加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推动。

所党委根据党章规定,对支部进行了重新划分和改选,支部数由原来的10个调整为11个,对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进行了政治素质和支部工作的培训。调整和改选后,支委的业务和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其中绝大多数的支部书记由科室学科带头人或党委委员担任,保证了支部的高水平领导,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研究所重新调整了部分科室的中层干部,把业务能力强、品德优秀的年轻科技骨干提拔到重要岗位;2006年在院校工会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职代会和工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组织建设是研究所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健全的领导和管理组织,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落实。

2.3 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

研究所领导班子坚持原则、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是确保其凝聚力和指挥力的重要因素。工作中坚持按制度办事,坚持“三重一大”制度,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家及上级部门的各项规定。同时重视研究所内部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制定了《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制度的实施办法》、《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创新岗位科技人员年度考核办法》、《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管理岗位年度考核试行办法》、《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和《流动层人员管理》等改革管理办法,对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岗位考核和分配制度等做了明确规定,顺利启动了研究所的科技体制改革。

研究所把贯彻落实院校《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干预具体办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进行了自查自纠工作,并制定了整改措施。同时,研究所加大了所务公开力度,制定了研究所《基建工作条例》、《关于物品采购的管理规定》和《单价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购买程序》等。另外,还制定了研究所《对外宣传规定》、《出国人员管理办法》、《网络管理规定》和《废弃物品处理规定》等新的管理规定十多项;重新修订了《专利申请管理办法》、《技术保密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等,使其更适宜于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各专业实验室的使用和操作规程和各大型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等规范管理文件几十项。

强化制度化管理的结果,研究所内各部门之间关系协调、责任明确、分工合作,内部矛盾少,没有违纪案件发生。

2.4 以人为本,发扬民主

研究所重视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领导班子成员保持经常性地与各科室和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与联络,及时掌握群众的科研进展、困难和需求,重视群众提案的落实。研究所还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民主党派及离退休人员的作用,重大事情都是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之后再做决定[5-6]。

研究所领导关心群众生活,对集体宿舍和食堂安全进行严格监管、对困难职工实行补助、关怀并努力改善离退休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以人为本、民主科学是构建文明和谐研究所的根本所在[7-8]。

3 科学、和谐促进研究所事业稳步发展

3.1 微生物药物及抗感染药物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精神文明和和谐氛围的构建有力促进了研究所各项事业的发展,研究所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微生物来源的防治重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感染、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研究中取得众多突破,逐步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队伍精悍的学科布局,研究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各类基金申报课题的研究深度和前沿性在明显进步;青年科学家在申请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将成为研究所未来的中坚力量;“863”项目主要围绕人类和微生物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开展药物研究,并将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操作)用于新药研究,标志着研究所药物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科研项目申报的中标课题数目和中标金额逐年递增,申报课题中标率和人均受资助金额在医科院位于前列,科研和开发经费进账逐年增加;科学研究高水平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一位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在蒋建东导师指导下在Nature Medicine发表,当年影响因子在30以上;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发明专利申报和获得授权项目数量增加;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多项等。我所专家根据多年的知识积累和成果,编写出版了微生物药物学、抗感染药物和生物工程药物的系列科技著作十多部。

创新药物的科技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微生物来源的一类新药抗肿瘤抗生素博安霉素成功实现产业化;国内第一个基因工程抗生素一类新药—必特螺旋霉素在Ⅲ期临床中,是目前基因工程药物技术的最高阶段;抗肿瘤抗生素一类新药力达霉素进入Ⅱ期临床研究;小檗碱降血脂的临床研究在美国启动;微生物来源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依博素申报临床研究等等。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创新药物研究项目多达20余项,其来源包括微生物发酵产物、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药物、化学合成及抗生素结构改造产物,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代谢综合症、免疫调节等。

研究所“创新药物研究团队”在2009年获得“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2 国际合作是近年工作的突出亮点

近年来,研究所的国际合作事业取得显著发展,多项科研项目参与到国际合作研究与开发中,国外经费和技术的注入,快速提升了研究所的科研和管理水平。国际合作的扩大和发展,提升了研究所在国际上的影响,加快了研究所的科研和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

2011年研究所与澳大利亚Agenix公司签订了新药研发方面的合作备忘录,在抗乙型肝炎新药AGX-1009等候选药物的研究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合作,此次备忘录的签订标志着双方的合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研究所与加拿大McGill大学Lady Davis医学研究所开展合作,共同研究艾滋病病毒(HIV)宿主相关因子及其以宿主为靶的抗HIV药物;研究所与美国维美特(Vertex)制药公司签订2年协议,开展结核分枝杆菌研究,该研究获得了满意的研究结果,美方提出了进一步合作意向,并补充签署了半年合作合同;美国Florid State University医学院生物医学系主任Richard S.Nowakowsk教授一行访问我所,作了“The Genetics of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the Brain”的学术报告,同时就利用酵母模式生物开展抗肿瘤药物及抗真菌药物筛选与发现研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此外,研究所还与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的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有多名科研人员参与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为研究所人员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人才队伍与研究生教育保持较高水平

研究所的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是教育部重点学科,在国内排名位于前茅。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和保持研究所在该学科的领先地位,近年来,领导班子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重点引进了三位模式生物学和组合生物学方面的人才,扩展了研究所新药筛选和评价技术方法,增强了学科力量。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使各学科的人才队伍逐渐完善起来。初步建立了结构合理,运转高效的科研人才队伍,形成了人员规模精悍、学科齐全、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学科格局。研究所现有职工约220人,其中一线科技人员接近80%,45岁以下的青年技术骨干占科技人员总数的78%。研究所人员规模不大,却拥有多名国家级拔尖人才。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长江特聘教授2人。

研究所一直努力使研究生教育保持较高水平,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学科点博士研究生刘小云和李建农的学位论文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孔维佳的博士学位论文得以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被评为医科院优秀研究生论文,并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几年来,有四位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论文在美国AACR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学术年会上获得优秀青年学者奖等。

3.4 基础条件改善与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研究所对科技基础设施与环境进行了综合改造与整治,加强了研究所文化建设。把闲置多年的药厂车间进行加固、改造和利用,增加了科研空间,缓解了科技空间狭小的局面;对科研楼进行了两次改造,彻底清理了楼道,使楼道洁净明亮,改善了室内环境,提高了安全性能;两栋科研楼之间连接处的修建、周边环境的整治等,使大楼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路面平整,种花种草,灯光明亮,研究所大楼对外墙面的标志已成为永定门内大街上的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通过综合改造与整治,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改善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研究所的外观形象,提升了研究所的凝聚力,鼓舞了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热情和科技竞争力,保证了研究所的事业发展。

综上所述,研究所将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国家“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和“重大创新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大力推进研究所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氛围构建,大力提升研究所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研究所的各项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1]段秀敏,崔海民,王力江.构建和谐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3):409-410.

[2]陈宁伟.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J].安徽科技,2007,(10):14-15.

[3]张建淮,王树文,孙晓阳.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8):4884.

[4]王国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1-10-13(001).

[5]卫刚.构建和谐公立医院研究[D].青岛:国海洋大学,2009.

[6]周伦祥.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医院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3):179-180.

[7]孙彩学.浅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在建设和谐医院中的作用[J].黑龙江医药,2011,24(4):591-592.

[8]李旭,杨建安.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2):42-43.

猜你喜欢

研究所药物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睡眠研究所·Arch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