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维度探析*

2013-02-01郑士鹏陈树文

中州学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责任感责任活动

郑士鹏 陈树文

青年是最具有革新和创造精神的群体,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力量,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让青春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表明当前党和国家及社会高度重视青年的教育,并提高到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上来。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青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并激发其对中国社会改革和转型发挥正能量,已成为青年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青年社会责任感的时代特征

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方面,青年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其状况总体上符合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出现了与主流相违背的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青年社会责任感的主流特征

当代青年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青年,这一青年群体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历程,其社会责任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主流方面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社会责任意识比较强烈。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主流方面讲是比较强烈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大部分青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身作为社会的主体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并能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如随着青年心理和身体的不断成熟,对社会责任形式和方式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个人和他人、家庭和社会、国家和民族、全球和生态的责任认识不断深化,对责任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不断清晰。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青年能够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并把自身责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

2.社会责任素养比较高。大部分青年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不但对国家和社会有利,而且对自身的发展有帮助,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和社会关系上,大部分青年能够坚持正确的选择,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并能很好地把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关心自我的发展结合起来。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青年参加志愿活动的最主要目的首先是尽社会责任,其次才是追求个人志趣、开阔视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结交朋友。在面临党和国家号召青年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候,大部分青年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同时,大部分青年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具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意志,能不断克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此外,大部分青年的社会责任行为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连贯性,言行一致,体现出青年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素养。

3.社会责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当代青年参与社会责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国家面临重大事件时,当代青年总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履行一个当代青年应有的社会责任。比如,在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上海世博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大事喜事中,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等急事难事中,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老年人服务、志愿西部建设等关系国家长远利益重大事件中,处处有青年的身影。广大当代青年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昂扬的社会责任感风貌。同时,我国青年的所作所为也引起了世界目光的聚焦,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群体。

(二)青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还有相当部分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比较缺乏,这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和雷锋精神的弘扬及其青年自身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十分不利。

1.社会责任认知匮乏。社会责任认知是主体对社会责任事业的主观反映,是社会责任感的源泉,一切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都是从责任认知开始的。社会责任认知不仅包括对社会责任思想、社会责任活动、各种社会责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还包括对社会责任部门、机构、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的认知。青年的社会责任认知反映了青年对社会责任的主观反映和掌握的社会责任知识,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内在诉求。由于青年社会化还不成熟,心理素质尚待提高,因而,部分青年的社会责任认知还相对匮乏,具体表现在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社会责任知识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层面讲,部分青年对当前社会责任的形式,如社会责任论坛、社会责任网站、社会责任部门、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等了解不够。从深度层面讲,部分青年对社会责任的内涵、重要性、作用等理解不够深刻,这些影响了青年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不利于青年社会责任活动的开展。

2.社会责任情感淡薄。社会责任情感是社会责任意识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了主体对社会责任活动的内心体验,并体现了主体是否自觉参加社会责任活动的态度。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①青年的社会责任情感反映了青年对社会责任的直观心理体验,直接影响着青年对社会责任事业的看法和参加社会责任活动的兴趣。青年的社会责任情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部分青年的社会责任情感较为淡薄,如在面对社会责任选择时,会发生“憎社会责任”和“冷社会责任”现象,对社会责任事业很少或从不关注,认为社会责任占用个人的时间、精力,耗费金钱,有损自身利益,不利于自身发展。也有青年认为社会责任是社会责任机构或者有钱人的事,与自己无关,并拒绝参加社会责任活动,即使参加社会责任活动,也是被动参与,缺乏积极性,参与热情明显不高。

3.社会责任意志薄弱。社会责任意志是个体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行动,通过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以达成预定的社会责任目标的心理过程。社会责任意志是社会责任情感的升华,主要表现为社会责任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四个方面。社会责任意志能促使青年对社会责任活动进行深刻认识,自觉地将自己的社会责任知识、社会责任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行动中通过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其他心理倾向,坚持不懈地克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使青年在参与社会责任活动中始终保持稳定性和一贯性。而在现实中,部分青年的社会责任意志比较薄弱,突出表现为社会责任活动的自觉性不高、缺乏果断性和自制力、目标不明确、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泄气、止步不前甚至退缩。社会责任意志的薄弱会造成社会责任活动的效果大大折扣,有时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不利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4.社会责任知行脱节。社会责任行为是指一切有利于实现社会责任目标的有意义的活动,它是社会责任感的外在表现形式。社会责任行为是最终衡量青年社会责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社会责任行为体现了青年的社会责任认知是否到位、社会责任情感是否强烈、社会责任意志是否坚定、社会责任取向是否正确。当前,部分青年虽然有较强的社会责任认知和情感,但社会责任行为相对滞后,有些青年的社会责任行为带有偶然性、随意性和盲目性,社会责任行为还存在诸多短板,与其认知和情感不相符合。社会责任行为缺少自觉性和连贯性,从而导致预定的社会责任想法和方案得不到贯彻落实,并使青年在参加社会责任活动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而感到失望、沮丧,容易让青年产生对社会责任排斥的情绪,进而不利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提升。

二、青年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1.社会转型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外在因素。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对社会环境具有很强的依从性和依赖性。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型,社会转型引起了各种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也引起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层次特性更加明显,在这种条件下,人发展的个性化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日趋凸显,青年用于规划自己人生发展的价值目标不再单一,用于评判自己和他人是非得失的价值尺度也不再统一。虽然这种取向有利于拓展青年的人生选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青年缺乏对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挑战的应对能力,因而在价值追求中容易出现偏差,体现在其社会责任感方面就是对社会责任感缺乏理性的态度,或者陷于个人主义,缺乏超越现实的社会责任认知。同时,社会转型中伴随着的道德观念退化,奉献精神虚化等消极影响都不利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

2.青年主体性的弱化是其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内在因素。青年自身具有独特的身心特征,身体正处在发育完善阶段,但是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和完善时期。同时,青年时期的情绪还不稳定,情绪变化有时积极、向上、高亢,有时悲观、消极、颓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社会责任情感的稳定性和社会责任意志的坚定性。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年的生活、学习环境不断改善,这容易导致青年丢弃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美德,尤其是新时期的青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更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使青年与社会现实的距离不断拉大,极易受到个人本位主义的影响和感染,出现自私自利、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爱慕虚荣等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而集体主义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则越来越淡薄。青年主体性的弱化内在影响了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些青年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和情感冷漠,缺少奉献、友爱、互助意识。有些青年不思进取,看不到社会责任感对自己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更看不到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社会责任认知能力弱,失去了应有的社会责任理想和追求,进而缺乏社会责任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青年自身主体性的弱化成为青年社会责任感提升的一个严重桎梏。

3.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直接因素。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是影响青年社会责任感的最直接、最有力因素。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给青年社会责任感带来新的观念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挑战,最突出的是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引起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如不断在各行各业发生的“潜规则”等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并影响了青年的思想,导致有些青年更加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目标的制定,盲目崇拜金钱观、权力观、名利观,信奉现实主义,从而使青年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功利化和现实化。此外,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人员的大幅度流动,青年作为社会最为活跃的群体,在这场社会流动中,出现了“蚁族”和“北漂”等现象,这一群体中的青年因缺乏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生存的压力过大,从而对社会产生抱怨,甚至对社会失去希望,导致这一群体中的青年容易出现心理失衡、思想矛盾、道德失范、信仰缺失等现象。这些严重限制了青年社会责任情感的养成和社会责任行为的自觉性和践行能力。

4.西方文化的冲击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催化因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西方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我国,深刻影响着国内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处在思想非常敏感时期的青年对西方文化异常热捧。虽然从全球化的角度讲,各国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互补的大趋势是有利的,但也应高度重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文化入侵的本质意图。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已成为人类文化的历史潮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文化入侵的势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强势和突出,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成为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文化入侵的首选对象,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所谓的“自由”、“民主”等观念冲击和侵蚀我国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如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优势,不断对我国输出电影大片和带有极强的享乐性和刺激性的娱乐节目等,极力宣传西方文化,导致不少青年盲目尊崇、依赖和追捧西方文化,忽视国内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极大的催化了青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同时,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式微以及尚未完成现代化的转型,在面对西方文化入侵和挑战时略显无力,导致对我国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文化力软弱,从而使青年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社会责任取向更加功利化和自由化。

三、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五个维度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确立培养的内容坐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从国家制度层面、社会集体层面、公民个人层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根本价值观。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诉求,不但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还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的多元文化观,同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核心内容坐标,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一要服从于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本价值追求,从爱国主义的角度去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增强青年的爱国情怀;二要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趋势相一致,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本社会属性相符合,并以此作为总体价值趋向和整体目标要求,培养青年的社会奉献精神,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实现社会和谐;三要与公民个人素质相结合,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道德准则要求,强化青年的友爱、互助、进步理念,提高青年的公民道德素质,进而提升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加快青年公民化进程。

2.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丰富和完善培养的方法、途径和载体。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凝聚先进理念,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要求,在培养的方法、途径和载体方面不断进行丰富、完善和创新,以提高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过程中,一要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等方法,探索青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新方法。要注重社会实践方法,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②因此,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依托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彰显其实效,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树立典型、激励引导等方法。二要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路径的社会责任活动方式,充分发挥政府的表率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的桥梁作用,发挥社会中介组织、民众自治组织等的辅助作用。三要广泛利用学校、社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多种途径和载体,把社会责任感渗透到各个环节,使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3.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及自我四位一体化的培养系统。随着国内外环境的越来越复杂化,对青年社会责任感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单一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形势的需要。为了切实提升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必须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及自我四位一体化的培养系统,促使各个要素之间协同配合,实现培养合力的统一,全方位加强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一要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积极构建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社会实践平台,拓展青年参加社会责任活动的场所和渠道,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责任活动,如组织青年参加义工、志愿服务等,政府要大力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确保社会责任活动的顺利开展。二要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把社会责任感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要将社会责任感教育作为青年教育的重要内容,让社会责任感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青年,教育青年,感化青年,使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三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家长要转变传统观念,重视对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鼓励青年利用节假日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活动,要多与青年进行沟通,关心和帮助青年在参加社会责任活动时遇到的心理、行为等障碍,及时矫正其不利倾向。同时,还要以身作则,为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带头作用,做到以心感化,以行培养。四要以自我教育为出发点。青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认知,强化社会责任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意志,提升社会责任行为,并积极主动组织和参与相关的社会责任活动,充分展现青年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4.营造和优化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文化环境氛围。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对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感化和促进作用。因此,提升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要做到:一是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引领文明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对青年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要把学雷锋活动与新兴社会责任活动有效结合起来,积极倡导扶贫帮困、慈善捐赠、捐学助老等活动,增强学雷锋活动的时代感。③此外,还要坚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让广大青年通过系统了解雷锋事迹,感受雷锋的高尚品格、崇高境界和精神魅力,使雷锋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动”。二是宣扬社会正气。宣传、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等部门都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宣扬社会正气,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精心策划社会责任活动的主题、内容,用健康的社会风气熏陶青年,为青年社会责任情感的培养,社会责任情操的陶冶,社会责任活动眼界的开阔服好务。三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各类互联网站都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开设青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网页、专栏,营造浓厚的网络媒体舆论氛围。

5.注重借鉴吸收国外相关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经验。青年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上每个国家的青年都面临着各自的问题,但社会责任感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其本质不存在国度的差别。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化,各个国家的发展和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对各个国家的青年来说,需要承担起更重的全球化责任和使命。因而,作为社会责任内核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成为了各个国家加强青年教育的重中之重。国外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比我国起步早,在理论、方法、实践等方面相对比较完善,我们应该具备世界眼光,增强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国际视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借鉴吸收国外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先进经验。例如在美国,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企业、大量的非营利性组织都为青年参与社会责任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为青年参与社会责任事业支撑起有效的保障体系。美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活动的开展,现任总统奥巴马希望通过强化美国人对社会责任感的基本信念,帮助美国克服经济困难,政府还以立法形式,为青年社会责任活动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美国的很多企业为青年参与社会责任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把青年的社会责任活动事迹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指标。美国的其他非营利性组织则为青年参与活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多样化的渠道,对提升青年社会责任活动的积极性产生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责任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显现,社会责任感将成为青年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和衡量青年公民素养的重要指标。因此,要准确把握青年社会责任感的时代特征,通过全方位的培养来提升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使青年能够真正承担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责任。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7页。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0页。③韩振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时代的呼唤》,《光明日报》2012年5月12日。

猜你喜欢

责任感责任活动
“六小”活动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