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疗效的影响

2013-01-31文珠仁邓海梅姚晓芬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手术室广东湛江524002

吉林医学 2013年13期
关键词:脑出血心率康复

文珠仁,邓海梅,姚晓芬(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手术室,广东湛江524002)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发病率高,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其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而幸存患者中超过30%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功能障碍[1]。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发病常见部位是壳核。近年来,国内外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多种研究和改进。已经被证实的是,开展超早期(发病后7 h内手术)小骨窗显微外科手术对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病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然而,术后患者的焦虑情绪等负面心理因素,会引起其血压、心率的不稳定,控制和处理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对该病术后患者除了做好术后常规护理之外,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40~80岁,平均(50.23±5.16)岁。心理护理组:男28例,女17例;出血部位:壳核、外囊出血16例,丘脑、内囊出血13例,皮层下出血6例,混合型出血5例,血肿破入脑室5例。根据GCS评分标准[3],术后患者处于神智清晰35例,嗜睡7例,昏睡2例,浅昏迷1例。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出血部位:壳核、外囊出血15例,丘脑、内囊出血14例,皮层下出血7例,混合型出血5例,血肿破入脑室4例。根据GCS评分标准,术后患者处于神智清晰34例,嗜睡8例,昏睡2例,浅昏迷1例。两组患者中出血量最大为80 ml,最小为18 ml。两组患者均无精神系统疾病,其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出血量、术后GCS评分、职业、文化、高血压病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①按全身麻醉术后常规护理,8 h后抬高床头,约15°~30°,尽量采用健侧卧位。②严密观察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视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血压、脉率、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记录患者神志和瞳孔的变化,并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及监测电解质的变化。③加强呼吸道管理,进行口腔护理。患者可低流量吸氧,视病情调节给氧时间。若患者排痰困难,可雾化吸入化痰药物,进行吸痰护理。④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呕吐、呕吐物的颜色及大便颜色,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如有排便困难,可用开塞露纳肛或使用通便药,告诫患者勿用力排便。⑤加强营养支持,进行饮食指导。若患者停留胃管,如无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可协助患者从胃管进食,注意进食的量及次数,并行胃管护理。⑥加强对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详细记录引流管引流液体的量和颜色。⑦注意翻身拍背,建立翻身卡,并按摩骨突出处,防止压疮发生。若有压疮,应行压疮护理。⑧保持会阴清洁,加强留置尿管的护理,防治泌尿系感染。⑨遵从医生医嘱,视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包括促醒护理;强化健侧肢体肌力维持训练,偏瘫肢体被动运动;肢体按摩、针灸;吞咽功能、膀胱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

1.2.2 心理护理组:除了遵从对照组所述的术后常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包括:①自我介绍、环境介绍,和患者进行亲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需求。②消除患者心理顾虑,与患者建立信任的治疗性关系,对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多关心体贴患者,并列举典型康复病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及康复的信心。③对术后感觉疼痛及失眠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视患者病情可实行背景音乐疗法等[4]。

1.3 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①客观生理指标: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并记录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的结果。②主观生理指标: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评测患者的焦虑程度,该量表有20个条目,评分为20~80分,主要用于评定患者当时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内或情境下的焦虑水平。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心理护理组45例,SAI评分(35.86±8.53)分;对照组45例,SAI评分(46.13±9.25)分,心理护理组患者焦虑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别例数收缩压(mm Hg)心率(次/min)心理护理组45145.43±8.57①76.52±8.21①对照组45163.34±7.5890.96±7.88

2.2 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心理护理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平均心率的变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类起病急、病程长、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的脑血管疾病[5]。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干预,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尽快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恢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从而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是该病救治成功的关键[6]。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发病人群是老年人居多,症状恢复慢,通常伴有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一时难以接受现实,对未来的生活质量感到心灰意冷,并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等心理障碍,引起血压、心率的不稳定,甚至拒绝治疗及护理,对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文化背景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与患者建立信任的关系,及时地与患者沟通,关心体贴患者,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通过多种心理干预手段及护理措施[7],消除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病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其再出血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总之,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调节其内环境的平衡,稳定血压、心率,是一种简单易行、利于患者康复的护理方法。

[1] 田风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10(3):191.

[2] Hall CE,Grotta jc.New era for manage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Curr.Neurol[J].Neurosci Rep,2005,5(1):29.

[3]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79.

[4] 黎顺成,谢静涛.被动音乐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5):428.

[5] 阳永东.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2,25(1):100.

[6] 张松,徐锐,郑斯毅,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12):738.

[7] 韩丽清,韩文清.循证护理在脑出血患者功能锻炼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科技信息,2012,4(47):91.

猜你喜欢

脑出血心率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心率多少才健康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