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胆囊壁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2013-01-31杜帆王刚程博文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108

吉林医学 2013年13期
关键词:单发性病变腺瘤

杜帆,王刚,程博文(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108)

胆囊壁隆起样病变是指超声所能显示的胆囊壁局部增厚或隆起的软组织病变[1]。回顾性总结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后病理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47例,就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图像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超声诊断并经手术治疗胆囊隆起性病变47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28~60岁,平均43岁。其中11例无临床症状在体检时发现,36例因不同程度的右上腹胀痛、不适而就诊时发现,47例均行胆囊切除术及病理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常规空腹8~12 h下进行超声检查,一般采用仰卧位、左侧卧位,详细观察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厚度、胆汁透声性,隆起的数目、大小、回声强度,是否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然后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有否血流信号,并检测其频谱形态,若是动脉频谱则测量其阻力指数。检查时注意调低滤波及脉冲反向频率、提高彩色增益,将仪器设置为检测低速血流敏感状态。

2 结果

超声表现本组隆起性病变中,多发性(病变数目大于2个)23例,单发24例,直径在3~15 mm;好发部位依次为:体部,底部,颈部。超声诊断:胆囊息肉31例,胆囊腺瘤样增生8例,腺瘤样变7例,胆囊占位性病变(胆囊癌)1例。其中有2例,首次超声诊断为胆囊息肉,直径为7 mm,半年2次随访后,直径增加至10 mm,外形乳头样,更改超声诊断为胆囊腺瘤样变,不排除恶性倾向。

病理结果胆囊息肉30例(1例超声诊断腺瘤样增生病理结果为胆囊息肉),腺肌样增生9例,腺瘤6例,腺癌2例(2例随访超声诊断胆囊腺瘤样变中1例病理诊断为腺癌)。

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示,超声诊断误诊2例,误诊率4.26%。首次超声诊断有3例误诊,2例首次诊断为胆囊息肉,随访诊断及病理结果均为胆囊腺瘤,1例首次诊断为胆囊腺瘤,病理结果为胆囊息肉,误诊率6.38%。47例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病理类型及超声形态表现见表1,47例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病理类型及彩超血流表现见表2。

表1 47例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病理类型及超声形态表现(例)

表2 47例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病理类型及彩超血流表现(例)

表3 47例胆囊壁隆起样病变良性、恶性对照(例)

3 讨论

本组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病理类型有胆固醇沉积症、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症、腺瘤、早期胆囊癌等五种类型,其中良性45例,恶性2例。与超声诊断基本相符。

胆固醇沉积症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胆固醇性息肉为胆固醇代谢紊乱所致,其病理改变为体内过多的胆固醇析出后,沉积在胆囊黏膜固有层组织内(胆固醇巨噬细胞),逐渐形成黄色小结节引起组织细胞过度膨胀,使黏膜向胆囊腔内呈小结节样突起[2]。在本组资料中29例,占总病例的61.7%。超声特点表现为:大小多<10 mm,仅1例直径为11.8 mm(>10 mm),常见于多发亦可单发,边界较清,形态较规则的稍强回声团,病变不随体位改变移动,病灶多无血流信号,本组仅1例为点状血流信号,频谱为静脉频谱。

炎性息肉为炎性反应刺激所致的肉芽肿,本组仅1例,占总病例的2.17%,超声特点表现为:直径12 mm,单发,边界较清,形态为团块状的中等强度回声团,病变不随体位改变移动,无血流信号。

胆囊腺肌症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其病理特点为胆囊黏膜上皮呈腺样增生和肌层的增生肥厚病变。本组9例,占总病例的19.14%,超声特点表现为:大小7~15 mm单发,边界较清,形态较规则的稍强回声团,2例测得点状血流信号,频谱为静脉频谱。

胆囊腺瘤普遍被认为具有潜在恶变倾向,多为结节状或乳头状,可呈强回声或是中等或是弱回声;尤其对于单发,基底宽,直径>10 mm,血流信号丰富者应提高警惕。本组6例,4例单发,2例测得点状血流信号,频谱为静脉频谱;4例测得条状血流信号,2例为静脉频谱,2例为动脉频谱,RI 0.42~0.58。与张丽莎、李伟霞5例中2例测得动脉频谱比例类似[3]。

胆囊癌本组2例,直径均>10 mm,单发,为圆形低回声团,为条状和树枝状血流信号,均为动脉频谱,RI 0.62~0.8。

综上所诉,超声诊断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敏感性极高。在定性诊断中,本组直径>10 mm、单发、有血流信号、合并胆结石等方面进行计数资料的χ2检验,良性与恶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测得动脉频谱、RI>0.6方面进行计数资料的χ2检验,良性与恶性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显示:测得动脉频谱、RI>0.6可以作为诊断恶性病变的重要提示。但是由于本案的统计病例较少,统计结果仅供同仁参考。CT对胆囊癌总体确诊率高于超声,在胆囊的小隆起样病变方面不如超声敏感[4]。笔者认为:临床医生在首选超声诊断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同时,还应注意超声的动态观察,结合CT诊断及其他临床资料做出准确临床判断。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74-975.

[2] 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9-533.

[3] 张丽莎,李伟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2):237.

[4] 吴艳艳,彭玉兰.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超声特点及病理分析[J].华西医学,2010,25(8):1473.

猜你喜欢

单发性病变腺瘤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保护措施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老年单发早期胃癌内镜私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