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种业,差距在哪里?

2013-01-31

资源导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孟山都跨国公司课题组

自2001年实施《种子法》、国内种业市场开放以来,跨国种业公司纷纷来华开展业务、抢占市场。美国的孟山都、先锋,瑞士的先正达,法国的利马格兰,德国的KWS、拜耳……据统计,外国玉米种子在我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已从2001年的0.13%,迅速扩大到2011年的11%,10年间扩大了80多倍……

与跨国公司相比,民族种业差距何在?“差距不仅表现在企业的规模上,更体现在机制和模式上。”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廖西元指出,育种是种业的核心,我国目前的种子研发主要是以课题组为单位,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小作坊。同时,相同领域的众多课题组几乎都是各自为战,之间很少交流,信息、成果很难共享,导致重复研究、育种效率低下。

统计数据显示,世界种业十强的种业研发投入占同期销售额比例高达10%~30%。2010~2011年度世界种业十强的研发投入总额为44.78亿美元,占同期销售额的比例为18.7%,其中前五强的研发投入总额为41.51亿美元,占同期销售额的比例高达20.2%。

据了解,孟山都、先锋、先正达三大跨国公司都有数千人的育种研发人员,他们大多具有博士、硕士水平的专业背景。例如,先锋公司在全世界有职员12000人,其中研发人员达4000余人;瑞克斯旺公司的研发人员占43%;安莎公司的研发人员占50%以上。

“在我国科研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院所,大部分企业只是卖种子。”廖西元分析说,“育繁推长期脱节的一个弊端,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能力、缺少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孟山都跨国公司课题组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课题组成员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