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类高职专业建设探究

2013-01-31朱应煌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9期
关键词:特色高职专业

朱应煌 吴 兴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目前制造类高职专业建设中存在一些较为共性的问题,如:专业调整、开发和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专业结构布局不够合理,产业覆盖度不高,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没有带动形成相应的专业群;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有距离,师资建设不能较好地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新技术类专业开发建设的需要;专业内涵建设不够扎实、到位,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不够突出。

1 专业建设要始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针对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制造类高职专业建设要紧跟地方和区域制造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做到与行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相适应。

(1)新专业开发要做好开设前的调研分析与开设后的反馈调整工作。开设前要认真分析专业背景,充分调研行业经济发展方向和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明确专业定位及发展方向;为确保新设专业的质量,要建立校内外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完善专业评估及反馈机制,适时进行专业方向及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革。

(2)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立足制造业发展前景,超前部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与人才需求状况等信息,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3)教育部赋予高校确定专业方向的自主权,学校要建立相应的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对不适应人才需求趋势的传统专业减少招生或进行改、并、转,在不宜开设新专业的领域,适时调整专业服务面向,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制造业服务业等专业方向进行突破。

(4)探索大专业、多方向人才培养新模式。满足社会需求是高职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根据职业发展动态和行业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预测,实行专业大类招生,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进行动态专业教学,以顺应职业发展综合化、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使人才培养目标更贴近市场,毕业生更具竞争力。

(5)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开展“订单”培养与特色班教学,校企双方共同设计课程、制定标准,真正做到技能与岗位相适应,实现教学目标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2 要合理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充分发挥重点专业、优势专业的潜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群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学校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使之与制造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

(1)面向地方和区域制造业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专业布局,要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的统筹规划与指导下进行专业发展整体规划,按照“稳定行业通用专业、拓展新型产业覆盖、突破重点专业方向”的原则合理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建设与改革,完善专业体系。

(2)根据新兴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在不断提升传统专业中主体专业、平行发展专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专业,开拓新专业方向,并以专业大类为平台,实施“平台+项目”建设,建立适合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多元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的产业覆盖度。

(3)将基础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特色鲜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的专业作为重点专业进行建设,进而以重点专业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以岗位群核心技术为主线构建专业群;将服务当地制造业发展契合度、贡献度高的专业作为特色专业,重点打造需求旺盛、个性化特色鲜明的专业进而形成品牌专业;充分发挥重点专业、优势专业的潜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群。同时,要做到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实现规模、结构及质量的协调发展。

3 要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以加强规划为前提,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兼结合,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以适应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

(1)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构建是高职内涵式发展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在增加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的同时,要大力完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和制度。“双师”培养绝不是简单的“双证”培训,要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有效实施产教结合、产教合作战略,通过建立“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制度,推动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与企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包括对现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以及企业文化、现代管理理念的学习与实践,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技开发、生产与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活动。这样,有效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专项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拓展能力,使教师的知识、技术结构得到更新并多元化发展。

(2)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进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与考核体系。兼职教师来源主要是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将他们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主力军,还要在专业开拓与建设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4 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充分发掘专业的特色与优势,提高专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1)面对新形势、新机遇,要树立忧患意识和质量意识,要按照职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中心、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到规模发展和内涵建设协调统一。

专业内涵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实习基地、教材、质量标准体系等。

要根据行业就业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全面推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并以此促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按照岗位工作与职业发展要求,构建由基本素质培养、行业通用能力培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等组成的新型课程体系,以满足高素质、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上,要实现将学习规律与工作规律融合、现代教育与现代企业融合,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为学生创建生产型学习环境;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产学合作工作站”制度,通过创建示范型、紧密型和一般型三级校外实习基地,形成良好的顶岗实习网络。

教材开发要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同步进行,要联合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共同编写支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用性教材,同时要重视素质教育类、创新能力培养类教材的开发建设。

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要按照职场要求,并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要以职业技术内涵与素质要求为基本标准,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为评估重点构建考核评价体系。要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新创业成果等作为核心指标,同时主动接受用人单位的评价、指导和监督,适时调整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内容,从而不断提高社会和就业市场的认可度。

(2)充分发掘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努力打造特色和品牌。要依托行业和地方,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核心,重点建设与整体提升相结合,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实习基地等专业支撑要素建设,不断丰富专业育人特色,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并以此带动形成具有地方与行业特色的优势专业群,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此,第一,要确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新目标;第二,通过与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方向、规模比较,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扩大社会多元合作,寻找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第三,与地方和区域制造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紧密结合,增强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第四,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安排等方面体现个性和特色;第五,创新机制,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才培养突出针对性、灵活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

5 结束语

专业建设要始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对外要积极寻求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对内要狠抓内涵建设,做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从而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1]朱光东,赵海军.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38-40.

[2]屈善孝,黄勇.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15):62-63.

[3]杨理连.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高职内涵式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16-18.

猜你喜欢

特色高职专业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