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哲学视野谈医学生自我管理

2013-01-31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年6期
关键词:医学生医师医学

王 洁

徐州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医学生是高校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是未来医疗领域的工作者、管理者,担负着解除人类病痛,促进人类自身健康的使命。医学科学的性质和医学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对医师这个职业角色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之高,对医学生的培养训练之严格。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在国外,只有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才能考入医学院,学习期间要面对重重考核,避免被提前淘汰。从医学院毕业还要经过3年以上,甚至长达8年的住院医师培训,最后能够顺利拿到医师执照,成为正式医师的都是经过“千里挑一”筛选出来的“精英中的精英”[1]。在我国,医学生在考入医学院前虽然不需要经过预科学习,通过高考就可以直接由高中进入医学院校学习。由于没有经过预科阶段的基础学习,医学生在五年的学习时间里,首先要修完大学的基础课程,相当于预科阶段的学习,才能继续学习医学知识,学习的任务重、压力大。为了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增加医师培养的规范性,我国开始实施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生毕业后必须经过3年的培训,考核合格,并获得执业医师执照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医师。“精英”式的培养模式,体现了追求卓越的重要性。优秀的医师在达到目标,又追求新目标的过程中,完成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医学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总结,在总结中思考,完善知识,不断创新,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学生。医学是一项神圣而艰辛的事业。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医师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工作量,还需要面对工作风险性高、竞争压力大、不断学习的压力、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患者的期望值过高、媒体对医疗行业的负面影响和缺乏对家庭的照顾等问题。可以说是压力、风险、挑战俱在。一个医学生的自觉意识、自省能力、自律规约无一不是其自我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医学生自我管理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医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以及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认知、自我监控、自我规划与组织、自我开发等一系列活动。

1 自我管理的哲学意蕴

1.1 自我管理的体现

自我认识是人生的开端,也是构成自我管理的逻辑起点。经过“走出自我”与“走进自我”两个层次进行透彻的自我分析,才能真正地认识自我。“自我”是一个与“他人”相对应联系的存在,没有外在的“他人”,也就没有对“自我”的反映[2]。人需要在社会关系中认识自我,人对自我的认识也因此常常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要努力抵制和摆脱各种束缚自我的想法、观念和意识,在与其他社会成员的社会交往中进行换位思考,怀着“同理心”从外部审视自我。自我认识还有一个“走进自我”的过程,这是一个把自我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进行自我剖析,深入挖掘自我的深层意识、潜在意愿,从而追寻内心的声音,不断反省自我的过程。

自我设计是一种理想设计,人们在自我设计时总是将未来的美好目标和自我状态作为追求的理想。“只有一个在经过较长时期深思熟虑、精心准备的计划,才能使人们对未来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尽最大可能集中智慧才能和物质力量以对付出现的危险”。正因为自我设计如此重要,所以它应成为硬性的规定贯穿于一个人的大部分生涯。同时,要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来获得和增强自我设计的能力。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有一道鸿沟,弥补二者间的空白,只能通过自我学习或自我教育等实践活动来进行。自我学习会给人造就新的机会,它开阔人的视野和丰富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而且会使人收获自信并有助于实现自己的发展愿望。自我设计要贯彻法约尔所说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每个人都在他的位置上”的管理原则[3]。这就是说,自我设计要让每个人的未来状态适合他,同时他也要适合他的未来状态。而人必须不断自我学习或自我教育,才能完成这样的自我设计目标。

自我控制是指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调节自身情绪约束自己情感并支配与之相应的言行,就是人成为自身言行的主体,能够以自己内心确立的准则,使自己在成长中不同时期的情绪和言行都不失去控制。其一,人要控制自我的情绪。人在自我管理中,不但要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使其不影响言行处事,还应当努力让自己处于乐观积极的情绪之中,保持豁达平和的状态;其二,人要控制自我的言论。言论作为思想的体现,并不纯粹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影响他人和社会的一种精神力量。人应该注意场合和对象,恰当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情绪,从而使言论真正发挥其交流沟通、协调关系并达成和谐谅解的作用;其三,人要控制自我的行为。人要通过永不停息的超越活动,去生成生命的丰富内容,去不断地面对各种新问题与新挑战。人需要依据所掌握的事物发展规律,对具体活动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并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从容面对人生的各类问题。

1.2 医学生成长对自我管理的价值诉求

自我管理体现了医学生对自身的探索追求。自我管理的发展演进正是人对自身不断探索追求,不断超越发展,以达到新的自由解放程度、实现更大发展的体现。自我管理反映了人致力于张扬人性、发展个性的不懈努力[4]。依据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中关于人格结构之“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划分,人正是通过“自我”对自身的管理,实施对“本我”的适度满足和适当压抑,实现“超我”追求的道德理想,进而平衡“本我”和“超我”的力量关系,使人在社会规则体系下探求自身发展潜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自我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医学生正好处于人生发展的探索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医学生根据自己的天赋、能力、动机、需要、态度、价值观等慢慢形成较为清晰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了解,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人生发展定位和职业方向。在正确的自我认知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自我设计,医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人生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自我设计不只是协助医学生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地规划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历程,考虑个人的价值、智能、兴趣以及助力和阻力,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设计出合理可行的人生发展规划。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未来的目标管理,通过让每一个医学生明确其预期的目标,使之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强化,自我管理能力也在提高,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成才欲望。提高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有利于调动个体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进而得到全面的发展。医学生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自我管理实现了医学生与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自我管理使自我的身心之间、自我与环境之间得以和谐相处和良性互动,并推动各方的进步与发展[5]。身心具有互助功能。身体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反过来,心理健康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样,自我与他人的良性互动也有助于建立人际互助机制。此外,自我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整合力量,它使自我具有的能力远远大于其各种能力的简单相加。一个具有较高自我管理能力的人,不仅能够较好地协调自身的身心关系,而且能客观理解他人和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自身与环境这两方面的基本资源,从而大大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成功率。可以说,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统摄其他所有能力的能力。一个人的自我协调能力可使其具有的能力远远大于其他所有能力的总和。一个懂得自我管理的医学生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懂得如何与师长沟通,如何与其他学生相处,如何与病人相处,继而形成一种融洽、愉快、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自我管理构建医学生对职业和团队的归属认同。自我认识不仅使人了解自己的生物特征与需求,还可使人认识自我的社会需求和地位,通过自我控制来融入群体并结成较稳定的联系。自我管理使人既是自我发展的主宰者,又是群体发展的贡献者,成为自由与发展真正的主人,并对群体有着最高的认同和强烈的归属感,进入一个存在和发展的全新时期。这意味着自我管理和他我管理在配合协调之后形成新型的高度和谐的群体管理关系。医疗工作是团队性的工作,一个人无法完成一台手术,一个人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医师的发展和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培养和帮助。优秀的团队是孕育优秀医师的摇篮,优秀的医师也必然要肩负起领导一个团队的责任。一支好的团队可以激发每个入的潜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一支好的团队,关键在于要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成员之间要摒弃个人的利益得失,发挥自己的作用,起到1加l大于2的效果,发挥团结的团队精神,树立健康的集体主义形象。

2 医学生的专业特点

2.1 面向社会,综合素质要求高

直接服务社会是医学人才的基本特点。随着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医学人才的培养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单科性教育,即转向包括对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在内的综合、全面的培养[6]。医学人才应该是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才能,在医学领域以其劳动对医学进步和发展、人类健康和文明做出贡献的人。

2.2 学制长,课程任务重,学习压力大

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医学教育的学制比普通专业要长。包括本科五年制、本硕七年制、本硕博八年制。而其他如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类专业的本科生都为四年制。由此可见,医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学习时间长,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由于医学知识更新比较快,课程内容不断增加,医学生在校期间的课时比较多,学业负担较重。以徐州医学院为例,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须修满52门课程,总计3 657学时。长期的专门学习对提高医疗技术,培养优秀医疗人才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3 特有的精准性和复杂性

医学人才的劳动,以促进人的健康、延长人的生命为目的,不容许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疾病本身就千变万化,任何一个小小的差错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医疗事故,而且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纠纷日益增多,人们对医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医学特有的精确性和复杂性要求医学人才的工作必须一丝不苟、严谨认真。

2.4 实践性强,实践学习比重大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实践不仅指临床实习,同时包括人体解剖、基础课实验、临床见习等理论课以外的学习实践。在巩固所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加深学生对疾病发生过程的认识,提高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 行业准入严、就业压力大。

卫生行政部门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医师和护士执业准入制度,具有较强的专业特殊性和行业特点。目前的医学人才需求相对饱和,人们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激烈,不少医学生从入校时就感到就业的压力。随着医学研究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大量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参与竞争,专科、本科类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

3 医学生自我管理的实现

3.1 分析自身优势,端正自我认识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一个人只能根据长处作出成绩。一个人不可能把成绩建立在弱点的基础上,更不必说把成绩建立在根本做不了事情的基础上”。这说明了发现自身优势的极端重要性[7]。可以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如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医学生要学会善于表现自身优势,并不断改善优势,获得新技能、新发展,最后要发现自身知识上的不足,并加以克服。总之,要学会增强优势,改正缺点。

3.2 明确行动目标,进行自我设计

随着自身能力的增强和视域的开阔,一个人会按照社会的最新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定目标,从而使自我设计成为永远的未完成时态。正是通过自我设计目标的不断转换和提升,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的自我管理和超越。自我设计的依据是社会需要与自己长处的结合。成功者的秘诀之一,就是善于将自己的长处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社会需要是医学生长处得以发挥的现实空间,所以医学生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发挥自己的长处,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给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位。

3.3 确定实施方式,抓好行动效果

正如一个人有自己的长处一样,每个人都有适合于自身特点的行动方式。因此,在确定实施方式时要确定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进行,以便取得最好的行动效果。如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要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自己只有具备吐故纳新和新陈代谢的能力,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会,才能使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也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发展。

3.4 实行“镜像检验”,加强自我控制

以自我设计的原始目标为指导,适时监控总体目标与分目标的实现,对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因素加以鼓励,而对有害于目标实现的因素加以排除和遏制。自我管理中的“镜像检验”要求自我管理者在目标实施中根据目标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分析,及时把握目标实施的进度、质量和存在的问题,自行纠正偏差,进行自我控制,实现自主管理。

[1]王延军.浅析成为一名好医师的ABC[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3

[2]王永明.自我管理与人的生命存在-对自我管理存在合理性的哲学存在[J].学术论坛,2010,(9):1-4

[3]伊·谢·科恩.自我论[M].佟景韩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52-61

[4]傅长吉,张玉婷.自我管理的哲学意蕴[J].理论探讨,2012,(5):53-56

[5]孙正聿.哲学文集:2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5-8

[6]杨勇,乔学斌.医学生特点及辅导员工作对策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77-78

[7]金海燕.大学生自我管理探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6):48-49

猜你喜欢

医学生医师医学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