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02例

2013-01-31张劲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厌氧菌茯苓盆腔炎

张劲松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鲁山 467300)

综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02例

张劲松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鲁山 467300)

目的 观察综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西药口服甲硝唑0.4g,每天2次;克林霉素胶囊0.3g,每天3次;肌内注射a-糜蛋白酶5000u,隔日1次。同时在月经干净后应用桂枝茯苓丸治疗,随症加减:腹痛畏寒者加干姜12g;胸胁少腹胀痛者加醋香附、醋延胡索各15g;带下量多、色黄、味臭者加生薏苡仁、败酱草各30g;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还加入具有补肝肾、活血化瘀作用的引经药川牛膝15g。每日l剂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7d为1个疗程,观察三个疗程效果并记录。结果 本组患者102例经过精心综合方法治疗,治愈61例占59.80%;显效26例占25.49%;好转11例占10.78%;无效4例占3.92%;总有效98例占96.08%。结论 综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无不良反应患者耐受良好。

桂枝茯苓丸;克林霉素胶囊;甲硝唑;a-糜蛋白酶;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因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日久所致,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一般采用抗感染治疗,由于病程长、不易治愈,可伴有亚急性发作及不孕,部分患者可遗留病理改变[1]。近年来,我院采用在西药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盆腔炎102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2例为观察对象,年龄为23~49岁,病程为5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及体征:常有下腹痛及腰骶部酸痛,肛门坠胀症状时重时轻。②有宫腔操作史。③妇科检查子宫及双附件增厚压痛。④B超提示双侧附件有可疑炎症发生改变及盆腔有积液。⑤宫腔分泌物检出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的病原体。

1.2 方法 10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西药口服甲硝唑0.4g,每天2次;克林霉素胶囊0.3g,每天3次;肌内注射a-糜蛋白酶5000u,隔日1次。同时在月经干净后应用桂枝茯苓丸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g,生水蛭6g,柴胡12g,桂枝、炒桃仁各10g,茯苓、赤芍、丹皮各15g。随症加减:腹痛畏寒者加干姜12g;胸胁少腹胀痛者加醋香附、醋延胡索各15g;带下量多、色黄、味臭者加生薏苡仁、败酱草各30g;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还加入具有补肝肾、活血化瘀作用的引经药川牛膝15g。每日l剂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7d为1个疗程,观察三个疗程效果并记录,随访半年追踪复发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将文中观察记录数据采用SPSS16.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示子宫、附件正常,盆腔无包块、无积液,或输卵管检查通畅,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示盆腔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自觉症状好转,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示盆腔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示盆腔症状、体征无改善[2]。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2.2 疗效 本组患者102例中治愈61例占59.80%;显效26例占25.49%;好转11例占10.78%;无效4例占3.92%;总有效98例占96.08%。没有出现毒副反应。

3 讨论

盆腔炎往往是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约2/3病例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淋病奈氏菌、衣原体、支原体[3]。患者多因下腹部疼痛、白带多、下腹部包块而就诊,反复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导致盆腔炎的主要原因有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感染性传播疾病、阑尾炎、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宫内节育器等[4],可产生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甚至败血症及脓毒血症。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发病时下腹痛伴发热,若病情严重时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伴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白带增多。慢性盆腔炎大部分由急性盆腔炎演变而来,目前慢性盆腔炎患者越来越多,并且患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这种病大多都是因为金葡萄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的感染而造成的病灶。如果炎症长期不断地刺激,炎症从盆腔内渗出器官就会粘连,使得局部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的话可能使得输卵管不通导致患者不孕等严重后果。

慢性盆腔炎的药物治疗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近年新的抗生素不断问世,厌氧菌培养技术的进步及药敏试验的配合,临床得以合理使用药物,兼顾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控制,使盆腔炎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绝大多数能彻底治愈。抗生素的选择根据药敏试验较为合理,但在获得化验结果之前需要根据临床特点推测病原体选择用药。由于盆腔炎的病原体多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的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还有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之分,因此抗生素应用时多采用联合用药,我们应用采用西药口服甲硝唑0.4g,每天2次;克林霉素胶囊0.3g,每天3次;肌内注射a-糜蛋白酶5000u,隔日1次,3种药物联合治疗盆腔炎,能抵抗导致盆腔炎的大部分主要微生物。

中医学辨证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 “带下病”的范畴,多因湿热淤积或寒凝气滞,表现由热而寒、由实而虚,虚者运血无力致血瘀;寒性收引,寒凝血瘀,粘滞湿性阻气机[5]。若不及时治疗或治之有误,加之湿性粘滞,缠绵难愈,本病常迁延日久,反复发作,转为慢性盆腔炎。其病机为日久寒湿之邪相夹,痰瘀互结,损伤冲任胞宫脉络而致气血失调。邪气与气血相搏结,留而不去,瘀阻胞脉而致女性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粘连、积块,渐而成瘕。治法应遵循非温不化、非破不行、非行不散的原则。桂枝茯苓丸为经典的古代方药,出自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方。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增加外周血流量、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抗纤维蛋白溶酶、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刺激黄体酮分泌等作用[6]。桂枝茯苓丸中桂枝味辛、甘,性温,入心、肺、膀胱经,能宣通心阳,温通膀胱,辛散瘀滞。茯苓甘淡,入心、脾、膀胱经,能健脾养心,祛痰行水。芍药味酸入肝,缓急止痛,柔养刚脏,兼顾

化源,行血中之滞。牡丹皮、桃仁味辛苦性寒,活血化瘀,消症散瘀,兼清瘀热。桂枝茯苓丸能够通过局部的血供降低血液的黏度,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帮助纤维蛋白的溶解,进而改善盆腔的微循环,主治血瘀证,尤其是治疗妇科炎症包块、积液、小腹隐痛或腹痛拒按等效佳。桂枝茯苓丸还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部位肿胀,将病灶局限化。桂枝茯苓丸对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盆腔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中笔者根据不同病症给予桂枝茯苓丸加减,使治疗更体现个性化,各种类型盆腔炎总能与桂枝茯苓丸治疗机理相适宜,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减佐治慢性盆腔炎,不但药物毒副反应少并且疾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1]刘淦新,罗爱凤,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盆腔炎85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1):991-992.

[2]黄梅.桂枝茯苓丸化裁结合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4(30):56.

[3]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

[4]王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2):70-71.

[5]马晓贤,郑雪绒,张玲.红藤汤灌肠及离子导入配合西药盆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J].陕西中医,2010,1(9):78-79.

[6]王妍,郑光,郭洪涛,等.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慢性盆腔炎的用药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287-289.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1.025

1672-2779(2013)-11-0040-02

(本文校对:苏 玲

2013-05-25)

猜你喜欢

厌氧菌茯苓盆腔炎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2019年河北省血流感染厌氧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云茯苓
您想了解厌氧菌吗
Gas from human waste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茯苓 的传说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沈阳市区30~50岁成人上呼吸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中医治疗48例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