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科技竞赛大舞台降本创效实现最大化

2013-01-28雷正刚林亚萍

中国钢铁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武钢产线创效

雷正刚 林亚萍

武钢研究院是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的科研开发主体,承担着武钢科研开发创新职能,是武钢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的中心,武钢信息研究的中心,武钢对外技术交流的中心,武钢人才培养的中心。

2012年,针对钢铁行业的异常严峻形势,为突显科技创新在抗击金融风暴中的引领作用,武钢研究院积极搭建科技竞赛大舞台,大力开展“四四三”专题降本创效竞赛活动,即建立科技大舞台“四个级别”竞赛体系,开展“四大重点”新产品开发专项竞赛、“三大核心技术”专项竞赛,发挥全员自主创新作用,全力打造一流研发团队,为武钢战胜危机做出了突出作用。其科技竞赛的基本做法为:

一、围绕科技创新引领,建立“四个级别”竞赛体系,国际一流的研发基地建设取得新成就

1.搭建院级竞赛舞台。围绕武钢“拓市场、调结构、高质量、低成本”方针,实施“高效研发”专项竞赛。2012年初,院党政联合下发《2012年度研究院劳动竞赛方案》,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牵头、部门协作、基层承接的竞赛体系。对竞赛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综合考核评价推进。研究院参与武钢重点专项劳动竞赛6项,其中2项牵头项目:“强化低成本绿色制造技术研究”专项竞赛,全年累计创效1.22亿元;“提高热轧产线盈利能力”专项竞赛,创效及降本4860万元。

2.搭建所级竞赛舞台。研究院各单位开展“优秀实验室评比赛”、“情报研究项目贡献度竞赛”、“保现场快速通道顺行竞赛”和“一专多能大工种技能赛”等,层层签订竞赛责任书,形成“班班有竞争、人人争标杆”的竞赛氛围。如在中试工厂开展“中试二期‘达水平、创水平’攻关”专项竞赛,由院领导与中试工厂签订竞赛责任状,中试工厂与各专业区签订挂牌定责责任书,确保全年竞赛目标的实现。3.搭建基层创新团队竞赛舞台。在“三星级”、质量、安全信得过研究室(班组)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四星、五星级”研究室(班组)创建活动,评选全国领先的“四星级”研究室(班组)、世界领先的“五星级”研究室(班组),为建设国际一流研发基地提供智力支撑。

4.搭建创新明星和创新状元选拔竞赛舞台。在全体职工中全面实施“最佳创新者”活动,倡导每位职工在每一个可以创新环节开始实践,评选四类最佳创新者和创新状元。同时,搭建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舞台。2012年研究院第八届技运会11个比赛项目,450人参赛,是研究院历史上参赛人数最多、比赛规模最大的一次技运会,打破了学历界限、年龄界限、工种界限,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综合型人才,为职工提供了平等展示的平台。

2012年,武钢研究院被授予“武汉市‘双创’劳动竞赛先进单位”、武钢技运会优秀组织单位。研究院提前一个月全面超额完成2012年度目标任务,新产品开发量达483万吨,科技成果鉴定54项,3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报公司以上科学技术奖励58项次,获专利受理279项,发表科技论文408篇,各项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荣立武钢集体一等功4个、降本创效“双百明星”16个,院授予二、三等功94个;荣获武钢合理化建议“金点子”1项、先进操作法1项;QC成果获得武钢最佳5项、省优特等奖1项、国优1项;1人获湖北省劳模,2人获武汉市劳模、2人获武钢劳模、3人获武钢标兵等荣誉称号;研究院在全国729家国家级技术中心评价中名列第四。

二、围绕“拓市场、调结构”,开展“四大重点”新产品开发专项竞赛,公司重点品种盈利能力得到新增强

2012年初,研究院制定下发了“新产品‘高效研发’专题劳动竞赛”方案。把新产品开发“四大重点”作为竞赛主攻方向,要求各产品开发单位根据市场需求、战略品种用户应用,大力研制市场需求旺、竞争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重点效益品种,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1.“独有和领先产品开发”竞赛取得新成绩。新产品实验室研究和小批量试制阶段评审32项;累计新上线和对标开发品种38个,其中12个为独有产品,15个为领先产品,10个为对标开发品种,提高了公司重点品种的盈利能力。

2.“新产品认证专项竞赛”取得新进展。核电用钢通过评审,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供货资格。汽车板认证工作再创历史最好成绩,通过认证62项,较上年增长1倍。中高端汽车厂产品认证实现重大突破,5个牌号正式进入福特汽车采购体系;4个牌号正式进入法国雪铁龙亚洲采购体系;武钢成为一汽丰田供应商;超深冲热镀锌外板通过东风乘用认证,成功替代国外同类产品,首次实现风神S30整车车身零件100%覆盖,提高武钢高端汽车板市场占用率。

3.“重大工程用钢开发竞赛”取得新成效。高强度公路桥梁钢成功中标港珠澳跨海大桥,用钢24万余吨。率先研发出管道输煤项目工程专用钢,并成功中标神渭煤浆输送管线,合同量10万余吨。西气东输三线用钢,厚规格X80管线钢成功开发,填补我国高钢级厚规格管线钢板空白等,这些大工程、大项目用钢,都是盈利品种,为武钢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4.“提升产线盈利能力专项竞赛”取得新提高。按照“从关注单一产品研究向关注产线竞争力研究转变”的科研工作思路,以调结构、提升产线竞争力为切入点,围绕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的重点产线,组织了提高冷轧产线、中厚板产线、棒材产线盈利能力的专项竞赛,对产线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开发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品,对新产品上线采取“先算后干”的管理措施,确保不盈利产品不上线,以提高产线竞争力,实现产线减亏或盈利。

三、围绕“高质量、低成本”,开展“三大核心技术”专项竞赛,降本创效实现新突破

2012年初,研究院制定下发了“降本创效专题竞赛”方案,以“三大核心技术”突破作为竞赛的主攻方向,要求各参赛单位紧密结合武钢综合能耗指标,大力开展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转化,通过工艺技术改进,切实降低原燃料和能源消耗,降本创效取得历史性的好成绩。

1.“‘二次优化’专项降本竞赛”取得新实效。累计成功开发管线钢等10个“二轧板”产品,全部为盈利品种。在热连轧产线,成功开展Ti系生产试制,替代以前的铬钼系,使吨钢成本降低600元。在鄂钢厚板产线,开展20余个钢种的二次优化工作,吨钢成本降80元以上。在轨梁线,两个钢种通过合金优化吨钢成本降50元。在棒材产线,螺纹钢筋通过固化化学成分和穿水冷却工艺,吨钢合金成本降40元。二次优化累计为公司降本创效近1亿元。

2.“配煤配矿降本专项竞赛”取得新超越。系统开展高炉用烧结矿、球团矿、块矿等原燃料试验分析,找出年初高炉失常症结,确保高炉生产稳定顺行。配合煤流动性和膨胀性控制技术成功应用,实现每月降低配煤成本600万元目标。完成俄罗斯、美国等十多个新炼焦煤资源煤质研究,首创印尼煤使用效果改善技术方法,有力支撑公司国内外炼焦煤资源战略的实施。

3.“低成本绿色制造技术专项竞赛”取得新进展。7号高炉冷却壁破损调查顺利完成,高炉长寿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大型高炉用炮泥试验成效初现,性能指标、应用效果良好。优化CSP均热炉进口炉辊隔热保护层材料,有效延长炉辊使用寿命近4个月,年降低炉辊消耗525.4万元。

四、围绕全员自主创新主题,着力解决影响企业效益增长的突出问题,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得到新加强

1.围绕科研重点难点谏言献策,合理化建议活动取得新实效。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新“十二字”方针,最大限度凝聚职工的智慧和力量,研究院围绕“新武钢、新发展、新举措”主题,开展了“高效研发”、“管理提升”、“应对危机”三个专题合理化建议活动,做到有主题、有安排、抓实施,共征集建议1041条,评选出院“金点子”18条,“好建议”36条,“较好建议”120条,每条建议都落实到责任人,并明确推进目标和落实完成时间,让职工合理化建议落到实处,为全面实现武钢和研究院全年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2.围绕降本增效立项,自主管理活动取得新成果。职工自主管理活动,抓住“小、实、活、新”活动特点,注重基础,抓出实效。年初注册自主管理小组69个,533人参加了活动,职工参与面达到76%,取得成果62项,成果率达到89%,创历年新高。不仅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创造热情,而且成功解决了质量、设备、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大量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得的62个成果90%以上分别参与了武钢、研究院和所厂三级交流发布,有多个成果尝试双人发布,为全面提升科研人员科研能力搭建了有效交流平台。电镀锌小组《提高武钢电镀锌产品合格率》成果,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湖北省发布特等奖,并代表武钢参加了全国质协组织的示范发布,荣获“国家优秀自主管理成果”称号,并获得“最佳人气奖”。

3.充分发挥劳模的导向作用,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得到新提升。研究院组织22位在岗劳模签订了“劳模立岗定责责任书”,开展“现场技术攻关”活动,注重解决产品质量等制约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年初注册攻关项目112项,全部完成目标任务。大力培养和宣传研究院各类劳模事迹,组织劳模培训、参观考察、学习交流,提高劳模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关爱劳模、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气,以此带动全院职工参与自主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升公司产品质量、降本增效、科技创新凝聚力量贡献才智。院工会切实加强劳动竞赛活动现场宣传鼓动,使竞赛活动指标有承接、成效有比较、典型有宣传。积极发掘劳动竞赛中典型事迹,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以先进的事迹激励职工参与,以典型的经验提升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水平,培育“勤奋创新、勇争一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文化。

猜你喜欢

武钢产线创效
昆玉棒材轧制产线提速增效工艺改进措施
如何以巡察监督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创效能力
创新创效 铸就高端园林绿化品质
平面金属薄板饰件精加工智能产线上下料装置设计
多品种小批量智能制造产线关键技术及应用探讨
连续电镀锌产线预磷化工艺及参数控制
工友艺苑
石化企业集团财务创效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业创新创效的企业家 尽心尽职尽责的人大代表
武钢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