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走出站门的社区文化更红火

2013-01-28施华健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文化站江苏扬州225001

大众文艺 2013年13期
关键词:东关文化站邻里

施华健(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文化站 江苏扬州 225001)

街道文化站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东关街道文化站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建设社区精神文明”为己任,对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标准,坚持“走出站门、立足社区、贴近群众,坚定不移走特色办站之路”的理念,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与研究工作,让走出站门的社区文化更红火。

一、标本兼治,搞好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利益无小事”,文化站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上,为群众设想,结合辖区内居民年龄普遍偏大的特点,方便群众,让他们不出社区,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参与文化娱乐活动。

一是强化制度管理。针对社区一些文化规章制度更新不及时的现象,督促加强制度日常维护工作,对一些新政策、新规定要对相应的制度及时更新、调整;对一些新公开的制度要及时对外宣传,使群众能及时了解新制度规定。

二是强化监督措施。文化站在原有制度公开、办事公开的基础上,积极采取监督措施,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积极组织社区文化工作者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以“强化专业支撑,提供品质服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

四是挖掘地域文化。深入调查研究东关各个社区的特色文化,努力挖掘东关的民间文化,把它从濒临流失的绝境带回来,并将之发扬光大,把其提升到更具民族特色、更具地方魅力的文化艺术层次上来,打出东关自己的文化品牌。

五是让老百姓真正唱主角。人民群众在基层文化中的表现,文化参与的程度,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组织社区文艺骨干队伍,开展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舞台。让老百姓真正唱主角,充分体现群众的参与性,是公共文化为“谁”服务的题中之义,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准的首要问题。

二、认真实践,注重理论研究,提升服务效能

近年来,文化站指导社区文化工作者在工作中要认真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注重理论研究,提高理论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各社区撰写的论文《留住民间文化的根》《扬州戏曲:衣钵传承应有时》《地方戏曲何时走出困境》《拿什么留住民间文化的根》《民间音乐:记住儿时的模样》《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浅谈扬州戏曲的保护和发展》《浅析城市街道文化站存在的价值》《扬剧传承模式的探讨》《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分别在《剧影月报》《江苏文化报》《大众文艺》《中国文化报》《中国群众文化论坛》等杂志和报刊上发表,并有论文获中华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社区文化工作者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内涵。

三、走出站门,立足社区,贴近群众,坚定不移走特色办站之路

1.走出站门、立足社区,社区文化红似火。文化站坚持特色办站之路的理念,结合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力打文化牌。三祝庵邻里中心是扬州老城区首家邻里中心,文化站抢占阵地,指导社区将集服务、娱乐、休闲、活动、学习为一体邻里中心,进行布局调整,增加服务功能。调整后的邻里中心特别开辟出了“双东书场”,这标志着今后这一弘扬传统文化的舞台将能天天和市民见面。

三祝庵邻里中心布局调整最大的“亮点”是开辟了“双东书场”,今后每天下午,社区乃至全市范围内的市民,不用到文化站都可以到这里来听听清曲、唱唱扬剧,再欣赏一段名家的评话。以前“双东书场”设在琼花观广场长廊,每次活动的时间不固定,遇到刮风下雨等坏天气就取消,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室内的场地,居民每天都可以来这里自娱自乐,不受时间和天气的约束。新设的“双东大讲堂”更成为居民交流学习文明礼仪、研讨扬州文化的新平台。扬州市社区中小学生学习辅导站登场三祝庵邻里中心,将成为社区内青少年学生校外学习的免费加油站。东关街道发展史展示区、健身娱乐区、少儿图书室、成人图书馆、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等8大类36项群众娱乐和服务项目,极大地提高了老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节庆日邻里中心文化活动更是精彩纷呈笑声,叫好声,掌声不时响彻在这个美丽的院落。

2.贴近群众、整合资源,将文化表演与游园、餐饮结合,展示文化魅力。东关文化站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文艺队伍推向市场。“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东关文化站和辖区内的个园签下合约,将清曲表演与游园结合起来。虽然这种做法也遭到过一些非议,可我们更看到了清曲文化振兴之路前方微弱的亮光。东关文化站还将文化娱乐活动搬进辖区内的饭店、茶楼探寻走餐饮与文化结合之路。实践证明,此举受到发广大市民的欢迎。

3.深入社区,整合文艺队伍,提升文化特色。文化站始终把“文艺队伍建设”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来抓,不断推动文艺队伍的整合,提升文化特色。将居民自发成立的60多支文艺团(队)整合成扬州曲艺之友社、昆曲之友社、扬州清曲传习所、青松艺术团等15支水准高的特色队伍。居民自扁情景剧《文化里的新生活》,登上了联合国的舞台,赴菲律宾参加人居环境奖颁奖大会演出。青松艺术团编排的《茉莉花舞》《五环舞》分别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和《新闻30分》,成为社区文艺的靓丽奇葩。扬州清曲传习所举办“首届扬州民歌《茉莉花》研讨会”,为《茉莉花》正本清原提供了积极作用,并将“首届扬州民歌《茉莉花》研讨会”的论文组织在扬州晚报二十四桥版发表。扬州曲艺之友社组织扬州清曲、民歌研究、表演专家赴中央电视台拍摄《茉莉花》电视专题片,并在中央电视台1套播出,有力的宣传了扬州。联合扬州电视台拍摄电视专题片《听,岁月的歌声》,呼吁留住民间文化的根。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成为居民的新追求。每年的中国扬州国际“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和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期间,15支团队都会编创节目开展系列活动,营造氛围,充分展示广陵古城精致、典雅、秀美的城市特质,受到市民及中外嘉宾的青睐。

4.立足本源,保护遗产。东关街道坐落在古城扬州历史街区,有着千年文化遗产,文化站不断挖掘整理。策划拍摄了扬州清曲首部专辑《五大宫曲》,该专辑将失传二百多年的《五大宫曲》挖掘、整理,撰写,拍摄制作成光盘,为扬州清曲保留了复新的种子,为扬州清曲传承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编写扬州清曲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策划拍摄扬州清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专题片,为扬州清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文化站还编写了《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中的《狮子舞》《扬州医药》《扬剧》《扬州评话》《扬州弹词》等文本。

总之,东关街道文化站走“走出站门、立足社区、贴近群众,特色办站之路”,取得明显效果,让走出站门的社区文化更红火。个园社区的文化型社区创建经验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全街道已创成1个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1个省级文明社区,5个市级文明社区,10个区级和谐示范社区,形成“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社区文化建设特色,东关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猜你喜欢

东关文化站邻里
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在古东关,眺望县城全景
欠发达地区乡镇(街)文化站现状与亟待解决问题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曾都 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
东关街风情
乡镇文化站现状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浅谈乡镇文化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