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2013-01-26

中国石化 2013年3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产学研主体

王 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的动力是需要,创新的目的是应用。创新的本质是将创造技术和知识的能力转变为经济效益。创新链条包括研究开发、中间试验以及产业化和商业化各个环节,只有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为市场成功,才真正完成了创新过程。科技的主战场在经济,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的微观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载体。企业身在市场,是产品的开发者,最知道市场需要什么,用什么样的技术开发和改进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企业身在产业,是生产的组织者,最知道急需什么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身在实践,是技术的应用者,最知道如何把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把技术化作现实生产力。离开了创新,企业生产就无法持续;离开了创新,企业就无法满足市场需要;离开了创新,企业市场竞争力就无法提高。企业缺乏活力,整个经济都不会兴旺发达。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高低,不仅要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造了多少科技成果,更要看广大企业是否成为创新的主力军,看产学研是不是真正结合起来,看科技成果能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只有企业成为主体,自主创新的力量才会生生不息,自主创新的成果才会源远流长,整个国家的科技面貌才会焕然一新,创新型国家才会有强大基础。

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已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期,企业原先熟悉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发生了转变。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都在提高,旧有的发展模式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今后的发展方向只能是提升价值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提高质量和效益来赢得更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中国石化必须走的转型升级之路,要从价值链的低端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转变,从依靠低成本竞争向依靠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竞争转变,从依靠资源和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中国石化新一轮发展不是简单地扩大规模和增加产量,而是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把传统石化工业转化为现代石化工业。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一方面,要适应生产建设需要,围绕扩大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分子炼油、发展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提高产品性能和附加值、落实绿色低碳战略等方面,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未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走向,重视新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加关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突出重点,加强攻关,使科技对公司未来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在中国石化打造世界一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企业要真正认识到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不是再把未来寄托在大规模政策刺激上,一定要在创新上做文章,尽快付诸行动,面向长远打下新的发展基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引领。有些领域要争取从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变,不仅要为公司今天的生存发展而努力,还要为公司未来的生存发展做准备。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并不意味着创新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要在企业内部完成。在科学研究方面,应该联合大学和科研院所,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实现产学研合理分工与结合。在明确各类创新参与者定位的基础上,以合理的利益机制发挥产学研各自优势,促进协同创新。企业为主体主要是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产业化当中发挥主体作用,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研发和技术集成,提供面向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架起技术集成、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平台。

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中国石化肩负着重大责任。正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中国石化,一定能够成为强大的技术创新主体。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产学研主体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何谓“主体间性”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