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国内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2013-01-25朱建国叶承荣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生物制剂疫区疫病

朱建国,叶承荣

(1.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闵行200240;2.上海市浦东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浦东201200)

2012年5月国务院通过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加大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以下简称“无疫区”)力度,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治,推进重点病种从有效控制到净化消灭的战略目标[1]。这无疑对全面提升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地域因素复杂,自然环境各异,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决定了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在措施上搞一刀切。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及动物疫病防控状况,对进一步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关键环节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 关于地域选择的思考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应该是具有一定自然和地理屏障的区域建设无疫区示范区[2]。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提到,由于在整个国家建立和维持某种疫病的无疫状态非常困难,特别是那些侵入以后在国内很难控制的疫病,在国内通过区域化管理建立和维持不同动物卫生状态的亚群体,通过自然、地理或人工障碍,或通过应用相应的管理规范,可以将动物亚群体(subpopulation)分割[3]。OIE 还指出,除了传统的基于地理概念的区划措施外,基于企业/农场水平的管理也应该包括在内 ,一些禽和猪的疫病可以通过企业的生物安全措施来控制,由此提出了生物安全隔离区划(compartmentalization)的概念[4]。

按照《规划》,无疫区应是具有一定规模的行政区域(如地级市或地区),与相邻地区间必须有足以阻止疫病传播的地理屏障或人工屏障,有足够的缓冲区和监测区。其经济发展水平能支持和保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立和维持;区域内的技术支撑体系应具备相应疫病的诊断、监测、免疫质量监控和分析能力及与工作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并有能力实施对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控、防疫条件审核和疫情信息处理、追溯及预警等。笔者认为,在这些因素中,天然的地理屏障是选择建设无疫区地区的首先应考虑的因素。海南之所以能够在全国率先成功建设无疫区,而且还是最大的无疫区,除了措施及工作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同时,在选择建设区域时还应考虑一个区域的集约化养殖程度,集约化养殖程度越高,越容易建设非疫区。按照中国目前的疫病防治水平,那些散养户多的区域肯定不行。一定要在散养户居多的地区建设非疫区,则只能是自欺欺人!必须强化规模化养殖。上海浦东新区整治不规范养殖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为下一步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关于所规定疫病选择

本项目拟首先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选择那些病原类型单一,感染宿主单一,传播途径单一的疫病作为规定的需要清除的疫病。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先“检软柿子捏”。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首先选择了猪瘟作为要在美国本土消灭的疾病,而没有选择其他病,主要是看中了猪瘟以上3个条件。后来美国花了10年的时间,将猪瘟消灭。无独有偶,美国曾经一段时间宣布消灭了牛结核病,但后来却因为在野生动物上发现牛分支杆菌而宣告失败。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不应受其他社会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的干扰。目前国内有些地方对建立无规定疫病区有一个认识误区,实际上是在建无疫病区,而不是无“规定”疫病区。这种目标美国和欧洲都还没有做到,让中国做到不现实。因此,笔者认为,选择哪个疫病作为清除消灭对象,主要应该考虑该病病原体特点及其流行规律。强调这一点,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及技术状况下尤其重要。

3 实施科学的疫病监测净化措施

监测净化是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最根本的措施。我国目前建设无疫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鉴别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的检测方法,难以摸清疫病流行的真实情况;缺乏大规模高通量检测方法,束缚了候选区域大面积疫情排查;缺乏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某一地区对当地流行的动物疫病名目不是很明确,该地区某种疫病流行的本底也不是很清楚;缺乏可靠灵敏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对疫病传播路径等难以明确;检测方法的标准尚未统一,很难进行区域间的疫情信息交流等等。这一切都是建设非疫区的极大障碍[5]。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发展,使得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6]。该技术不但能准确检测出感染的病原微生物,而且可以更有效、实时地从基因分子提供的遗传信息变化的基础上,揭示病原体演化来源及演变规律,有利于准确认识和预警疫病风险[7]。美国很早就启动实施“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室能力项目”,在病原体新型检测技术研究方面引领国际发展方向,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检测方法及装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建立全国性的疫情网络,使得美国的动物疫情监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笔者认为,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建立全国性统一标准的系列分子生物学病原检测技术和免疫学抗体检测技术,对候选区域的病原体本底带毒状况全面排查,及时剔出病畜个体乃至群体;实时检测病原体,逐一分析病原体的遗传信息,建立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建立疫情追溯系统,摸清疫情传播通路;建立疫情网络系统,实施疫情实时监控预警。这些措施的健全和实施,将有利于区域疫病的净化,促进非疫区建设。

4 免疫与治疗双管齐下

4.1 疫苗质量监测体系要健全 疫苗免疫无疑是防治疫病的重要环节,以至于普遍形成了一种对疫苗免疫过于依赖的现象。当养殖场发病后,人们很自然会想到是免疫失败,这一点无可厚非。免疫成功与否决定于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及免疫操作等多种因素[8]。然而,一个普遍现象是,许多地区思考免疫失败的原因大多集中在免疫注射的实施操作过程及免序程序,却很少追究疫苗本身的质量。这可能与长期以来检测疫苗质量的技术不方便有关。如今,新型免疫学检测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相继问世,使得检测疫苗中病原含量成为可能。笔者研究团队曾经对一些养殖场不同批次的疫苗进行抗原含量检测,发现有些疫苗的含量根本达不到疫苗说明书所述的量。这样肯定会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由此可以推断,许多疫苗特别是一些多联苗导致的免疫失败很可能是由于某个病原抗原含量低造成的。

建议地区防疫机构树立检测疫苗含量的意识,建立常态化疫苗抗原量检测机制。对当地疫苗质量实行统一监管,每一批次疫苗抽样,利用荧光定量PCR以及定量ELISA(有试剂盒出售)等进行检测抗原含量,这样可以根据疫苗的抗原含量适时调整疫苗剂量,在实施正常免疫程序的基础上,确保免疫效果确实。

4.2 尽早启动生态防治措施 建设非疫区,必须实施免疫和治疗双管齐下的措施[9]。养殖业规模在扩大,动物疫病流行越趋复杂严重。然而,食品卫生安全以及生态养殖发展的需要又对逐步减少和最终取代抗生素的生物药品提出了要求,禁用抗生素乃养殖业今后的必然趋势,迫切需要研发大量疗效高的治疗性生物制剂药物以取代抗生素用于动物群发病治疗。

对于病毒感染,至今几乎无特效药物,研发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确实是一个最佳选择。只有研发大量的可以用于治疗的特异性生物制剂药物,才能与疫苗免疫相辅相成,促进非疫区建设。但面对如此巨大潜力的抗病毒生物制剂市场,国内在研发生物药品技术上尚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而国外很早就启动了抗病毒生物制剂的研发,这些生物制剂已经被证明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研发治疗性生物制剂替代抗生素治疗,以及研发抗病毒特异性生物制剂,治疗与免疫双管齐下,率先构建动物疫病生态防控技术体系,可为我国建设非疫区提供坚强的技术储备。

5 关于建设类型的思考

根据《规划》,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应该包括两种类型。一个是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在规定期限内,某一划定的区域没有发生过某种或某几种动物疫病,对该区域及其周围一定范围采取免疫措施,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及其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另一个是非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在规定期限内,某一划定的区域没有发生过某种或某几种动物疫病,且未实施免疫接种,并在其边界及周围一定范围规定期限内未实施免疫接种,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及其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边界(外)应设立缓冲区,与国内其他地区及邻国相隔离。可见周围环境好坏直接影响非疫区的建设以及保持。周边环境不好,防不胜防,将使无疫区的维持成本很高[10]。笔者认为,基于国内畜禽疫病的流行状况,即使是建立了一个非疫区,其周边环境不好也属正常现象。也就是说,建成的非疫区有可能会受到周边疫区的威胁。所以中国只能将重点放在建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而不可能建“非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布鲁菌病等曾经得到稳定控制的动物疫病又死灰复燃的教训很深刻!切不可不切实际搞所谓的“非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1] 国务院通过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2] Scott B,Eradication versus control:the economics of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 policies[J].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82(9):683-688.

[3] 赵维宁 郑增忍,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国际规则与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08,5(12):1-3.

[4] 张慧,王元元,王威.浅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J].中国动物检疫,2009,6(3):14-16.

[5] Scott H,Claes E,Lene S,HenrikW,Steven M C,Kenneth M B,and Matthias G.Risk-Based Analysis of the Danish Pork Salmonella Program[J].Past and Future,Risk Analysis,28(2),2008DOI:10.1111/j.1539-6924.2008.01034.x

[6] Joel G B,Ciro A,Walter R D,William H F,Donald A.H,Jacob J,Myron M L.The Role of Research in Viral Disease E-radication and Elimination Programs:Lessons for Malaria E-radication[J].PLoS Medicine,January 2011|Volume 8|Issue 1|e1000405.

[7] David L H,Larry B.Surveillance in eradication and elimin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J].A progression through the years Vac-cine,2011(29):141-144.

[8] Sophie R C,Jean H,Franc P,Jean-Luc H,Klaus D,Marie-Frederique L.New Insights on the Management of Wildlife Diseases Using Multi-State Recapture Models[J].The Case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in Wild Boar,PLoS ONE,2011,6(9):e24257.

[9] David E R.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ical and Epidemiologic Tools for Pig Health[J].Animal Biotechnology,2006,17:177-187.

[10]Scott D,Montserrat T,Bob T,John D,Carlos P.An evaluation of thermo-assisted drying and decontamination for the eliminatio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from contaminated livestock transport vehicles[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2005,69:58-63.

猜你喜欢

生物制剂疫区疫病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新厂即将投用!“中草药+功能性生物制剂”成破局之道,金林生物再发力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不同配伍生物制剂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及饲喂价值的影响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