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季绵羊痘的防治

2013-01-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8期
关键词:患羊疫区红斑

(青海省玉树州畜牧兽医站,青海玉树 815000)

绵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绵羊生长,以皮肤和黏膜发生特异性的痘疹为特征。病羊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眼结膜潮红、肿胀,食欲废绝,持续1~4 d后出现痘疹,开始为红斑,后转为丘疹,几天后变成水疱,之后逐渐干燥,痂皮脱落后留下红斑。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通常可达20%~50%。感染不分品种、不分年龄和性别,羔羊和老龄羊易感,妊娠母羊易引起流产,并发感染较多,一旦出现并发感染,死亡率增加。该病主要发生在冬春,雨雪、霜冻季节,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病情加重,病死率高,对养羊业危害较大。

1 发病情况

2012年3~4月接诊了多起羊痘病例。玉树县结古镇某饲养户饲养绵羊70只,在2012年4月10日晨求诊。主诉2 d前,有4只羊精神不振,不愿采食,离群独卧,体温41.8℃。羊主以为是感冒,故肌注青霉素,安乃近,虽然体温有所下降,但精神、食欲不见好转。4月11日发病羊增加到13只,4月12日发病羊又增加到30多只,患病体温升高至41.5℃,呼吸和心跳加快,眼结膜潮红、流泪,食欲减少,精神不振,鼻和唇有黄豆大小的疱疹,仔细观察有18只羊在大腿内侧和尾根出现绿豆大小的红斑,遂求诊。

2 临床症状

患羊体温升高至41℃~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眼睑水肿,眼结膜潮红、流泪,鼻腔有粘液性、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和心跳加快,1~2 d后发痘。先在皮肤无毛、少毛处出现绿豆大的红斑,以眼、鼻、唇、外生殖器、乳房、腿内侧或尾内侧最常见;2~3 d后红斑突起,形成丘疹,突出于皮肤表面,随之变大,颜色变淡,呈黄豆大半球形隆起的结节;结节经2~3 d后形成水泡。此时,病羊体温稍有下降,然后由于化脓菌的感染,水泡内容物混浊,此时,体温再次升高,全身症状加剧,如无继发感染,痘疱几天内干燥成棕色痂块,脱落后遗留红斑而痊愈。少数病羊仅有轻微症状,如呼吸道和眼结膜发生卡他性炎症,不出现或出现少量痘诊或出现痘诊不久即自行消失,为良性经过。

3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在少毛、无毛的皮肤上形成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等,可初步做出诊断,确诊须将疱疹痂皮或活检组织,在电镜下观察,发现病毒包涵体则可确诊。

4 防治

4.1 紧急接种

对未出现症状和发病后期的羊只进行羊痘疫苗紧急接种。

4.2 轻症患羊治疗

选用黄体多糖注射液(哈药集团兽药厂生产),肌肉注射0.1~0.2 ml/kg,1次/d,连用2~3 d;痘疮清(甲磺酸培佛沙星注射液),由西乡长江动物药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肌肉注射,2~4 mg,1次/d,连用3 d。

4.3 重症患羊治疗

用黄体多糖注射液(哈药集团兽药厂生产),静脉注射,0.1~0.2 ml/kg体重,痘疮清(甲磺酸培佛沙星注射液),由西乡长江动物药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4 mg/kg体重,0.9%生理盐水250 ml,1次/d,连用3 d。

4.4 痘疮处理

一般涂碘酊或紫药水。水泡或脓疱破裂后,应先用来苏儿清洗,然后涂药;对粘膜病灶先用0.1%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碘甘油或紫药水。同时料中拌服升麻葛根汤。

给药3 d后,发病较轻的羊只食欲、精神恢复正常。病重羊只在用药1 d后,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增加,3 d后,羊只精神、食欲都有明显好转,继续用药2 d,病羊基本恢复。

采用上述方法治疗,一般1周后得到控制。

5 体会

5.1 预防接种很重要

本病目前无特效药,只能用抗菌和抗病毒药来防继发感染。控制本病的方法仍然是免疫接种,但一定要正确使用疫苗。

5.2 隔离是关键

发病羊立即隔离治疗和消毒,病死羊尸体要无害化处理。

5.3 加强饲养管理

在本病多发季节,要做好药物预防,搞好羊圈的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对羊圈要定期消毒。

5.4 严格引种检疫

严禁到疫区放牧,严禁从疫区买羊,特别是种羊,非疫区买羊也要进行检疫和隔离观察20 d左右,证实无病后才能合群。

在治疗过程中,除1只3月龄的羔羊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羔羊死亡原因是体弱而引起并发症。

猜你喜欢

患羊疫区红斑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羊群被强碱灼伤后的诊断和治疗
羊传染性脓疱口炎的治疗措施分析
一例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及体会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羊传染性胸膜炎肺炎诊治
木星的小红斑
木星上的大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