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瘟的临床诊治体会

2013-01-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8期
关键词:病鸭雏鸭日龄

(田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百色 533300)

笔者自2011年8月~2012年10月先后诊治田林县八桂乡、六隆镇等13个养鸭场的13起鸭瘟病例,经及时诊断,准确治疗,效果较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个养鸭场鸭存栏3 200羽,发病2 963只,发病率92.6%。病鸭均为45日龄以上的中大鸭,发病初期畜主使用抗生素治疗未见好。据统计,这13起鸭瘟疫情在采取防治措施前,已造成1 260只病鸭死亡。

1.2 免疫情况

7日龄免疫鸭传染性浆膜炎、禽霍乱、大肠杆菌病三联灭活疫苗(上海生物制品厂生产),15日龄免疫鸭瘟活疫苗(广西丽源生物制品厂生产),20日龄免疫H5N1单价禽流感灭活苗(哈维科),且均按规定用量进行免疫注射。

1.3 临床症状

患鸭病初体温升高,呈稽留热型,食欲减退,精神很差,离群独处,羽毛松乱;继而食欲完全消失,脚软,两只翅膀下垂,伏地不愿走动,也不愿下水游泳[1],如果强行驱赶,则步态摇摆不稳,走几步之后,有些病鸭立即倒地,有些甚至马上死亡;强行驱赶病鸭下水,则只漂浮于水面上或挣扎着上岸,严重时完全不能站立和行走。病鸭下痢,粪便稀薄,呈绿色或灰白色,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粘污或结块;眼结膜充血、水肿,部分外翻,大多数病鸭流泪和眼睑水肿,眼睑周围的羽毛沽湿,眼分泌物初为浆液性,继而豁脓样,上下眼睑粘连;病的后期,精神高度沉郁,呼吸困难,不久即死亡。患鸭病程短,通常在发现停食后2~4 d即死亡。部分病例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2]。个别不死的可转为慢性,病鸭消瘦,生长发育不良,角膜混浊,甚至溃疡,一侧性或双目失明。

1.4 诊断与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确诊为鸭瘟。治疗方案:(1)对鸭场及周边环境使用“氧露消毒剂”1∶800倍稀释进行大面积喷洒消毒;(2)立即对所有病鸭、健康鸭使用4倍量鸭瘟活疫苗(广西丽源)进行紧急免疫注射;(3)使用电解多维、三抗立克好(主要成分: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黄芪多糖粉、头孢西林粉分别按照用法用量充分混合均匀后拌料饲喂,连用7 d。本组治疗1 940羽,治疗过程中累计病死152羽,治愈率92.2%。通过以上的防治措施,经跟踪调查,平均在5d后不再出现新增病例和病死现象,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2 讨论

2.1 鸭瘟症状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病鸭主要临床病征是机体极度衰弱、腹泻、流泪、两脚机能麻痹,部分鸭只头颈部表现出明显肿大,食道及泄殖腔黏膜多处出血与坏死,肝脏出血并有坏死灶[3]。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都可以感染本病,其中以麻鸭、番鸭、绵鸭最易感。感染鸭与易感鸭直接接触可传播本病,病鸭及带毒鸭的排泄物均有大量病毒,能够引起间接传播。自然条件下,本病毒主要经消化道造成感染,也可通过交配、眼结膜及呼吸道等途径传播[4]。

2.2 加强饲养管理,重视卫生消毒是防病的关键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季节发病最为严重,鹅、野鸭、雁都会感染发病,且可传染至家鸭。该病不仅可以经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鸭舍、用具、饲料及饮水等环境因素间接传播。广大养殖户只有清醒地认识其传播途径及介质,在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落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才能够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5]。而要抓好饲养场所的日常消毒工作,就要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定期用10%烧碱和5%漂白粉对鸭舍、运动场、饲养用具等进行消毒[2]。

2.3 切实做好计划免疫

鸭瘟为急性传染病,发病后治疗难度大、疗效不理想,所以,要做好日常防疫。免疫时,对受威胁的鸭群应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免疫;对于雏鸭,由于母鸭免疫后可使雏鸭获得被动免疫,但至13日龄时,雏鸭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会逐渐降低[6]。实践中,通常在15日龄进行首免,一般剂量为每只翅下肌肉注射1羽份,免疫有效期为1个月,宜在35日龄进行二免;对于种鸭,每年免疫接种2次,最好在停产期间接种,尽量减少应激及生产效益。3月龄以上鸭只的肌肉注射剂量为每羽l ml,免疫1周后,机体内即可产生免疫效果,维持时间可达1年。

2.4 病鸭治疗及病死鸭的无害化处理

及时隔离病鸭,及时妥善处理病死鸭尸体,宜进行深埋或高温无害化处理。鸭群中无主要症状者,及时隔离后立即用正常剂量的3~5倍量鸭瘟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且全群喂给葡萄糖多维,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预防发病和减少死亡;对刚发病的雏鸭每只肌注抗鸭瘟高免血清0.5ml[7],并应用林可霉素等抗菌药物,来防止并发、继发细菌感染。一旦发生鸭瘟疫情,立即对鸭场进行严格封锁、隔离和消毒;严禁外调或出售病死鸭,同时停止放牧,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所有病鸭一定要就地捕杀并消毒,被污染的场所、用具等设施设备要进行彻底消毒,1次/d。由于鸭瘟病毒不耐热,禽舍内可用75%乙醇或者5%生石灰等药物进行紧急消毒工作[8]。

目前,对该病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发病肉鸭只能予以淘汰,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雏鸭抵抗能力较低,因此,1月龄以下的雏鸭易感染本病。在雏鸭早期阶段,可使用一些新型抗菌抗病毒类药物或者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类药物,预防本病及并发病症的发生。在雏鸭的后期饲养过程中,除了重视免疫预防,还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多给雏鸭补给维生素、葡萄糖电解多维等,让雏鸭能够健康地生长和发育。

[1] 张洋洋,于海波.鸭瘟的流行、诊断及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38(8):124.

[2] 向承西.新型鸭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学,2013,(7):12.

[3] 王春梅,宋子辉.鸭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35):234.

[4] 邹卫芬,郭胜春,刘雨人.鸭瘟的诊断与预防[J].当代畜牧,2012,29(12):19-20.

[5] 张坤,刁有祥一,陈琳.鸭瘟与鸭副黏病毒混合感染种鸭的诊治[J].中国家禽,2011,(22):33.

[6] 于金玲,刘孝刚.雏鹅鸭瘟的诊治[J].畜牧与兽医,2004,36(1):35-39 .

[7] 安士峰,王成达,王芳.一例鸭瘟的诊疗体会[J].吉林畜牧兽医,2012,(12):23-26.

[8] 李朝春.鸭瘟诊治[J].四川畜牧兽医.2007,34(10):122-124.

猜你喜欢

病鸭雏鸭日龄
自然感染鸭坦布苏病毒蛋鸭卵巢的病理学观察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鸭霍乱病诊治与预防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