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生猪免疫接种质量的措施

2013-01-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8期
关键词:肌肉注射免疫抑制猪只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动物疾控中心,宁夏中卫 755000)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生猪传染病的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生猪免疫力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受体质状态、外界环境、营养水平、疫苗等因素影响。提高免疫接种质量,对于形成坚强免疫力非常重要。

1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免疫前杜绝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免疫后更要消毒、隔离。坚强免疫力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坚强的免疫力形成之前,环境中的野毒如果占领了靶器官,就会导致免疫失败。在免疫后3周内,要严禁一切参观,饲养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消毒工作,要严格消毒、冲洗和更换衣服及鞋;在养猪场门口设立消毒池、紫外线灯、消毒洗手液等必要的防疫消毒设备,必须及时更换消毒池的消毒液;加强对运料车、运猪车等交通工具的消毒;养猪户应具有一定的自我制约力,自觉做好隔离;养猪户之间应尽可能不互相串门;养猪区域禁止外来人员出入,特别要杜绝走乡串户的猪贩、劁猪人员和乡村兽医出入养猪区;养猪的人家应尽可能不上市场买生肉(尤其是猪肉),防止通过人员带毒(菌)或生肉产品带毒(菌)造成疫情传播。另外,养猪场(户)对病死猪要采取“四不准一处理”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死猪及其产品,对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防病原微生物扩散。养猪场(户)严禁饲养猫、狗等宠物并定期做好杀虫灭鼠等工作,以减少猪场发生传染病的机会。

2 避免刺激,减少应激

要加强免疫后猪群的日常管理。猪群的栏舍过小,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好,接种疫苗后猪群受到过冷、过热、断奶、限饲、长途运输、脱水、突然换料、噪音、转群、去势、击打等应激,都可促进动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影响淋巴细胞的活性,引起猪只出现免疫抑制。生猪免疫接种后,要避免受到刺激,影响免疫效果。遇到不可避免的刺激时,应在接种前后3~5 d内,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均能有效地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

3 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引种,严格检疫。实施“全进全出”和封闭管理。日粮的营养水平要搭配合理,日常管理要精心、细致,饲喂全价日粮,注意合理配比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换饲料时,要有1~2周的过渡期。养猪场要使用清洁卫生的饮水,饲料原料和饮用水源不得存在工业污染。在接种疫苗后的几天内,禁止使用对该种疫(菌)苗敏感的药物及其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冬春季做好防寒保暖,夏秋季注意防暑降温。

4 防止霉菌污染

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时,应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自配料时,一定要选择新鲜的饲料原料。对轻度霉变的原料要进行严格的脱毒处理;对严重霉变的饲料原料,则不能使用。夏秋季节保存成品饲料和饲料原料,必须做到防潮防湿,保持饲料仓库处于干燥环境中,控制相对湿度在70%以下。使用包装袋贮存饲料,可以有效控制水分、氧气,起到防霉作用;在饲料中添加防腐剂,如丙酸钠、山梨酸、柠檬酸、克霉灵、除霉净、双乙酸钠、富马酸二甲酯等,有很好的防霉效果。

5 合理用药

在接种疫苗前后1周内,避免使用会降低生猪免疫效果的药物和添加剂。如抗菌素药物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噻呋等,抗寄生虫类药物莫能菌素、盐霉素等;肾上素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等。与之相反地是,可以使用一些免疫增强剂。目前在兽医临床上使用效果好的产品有细胞因子制剂(如猪用转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以及免疫核糖核酸、高免球蛋白、胸腺肽)和多糖类(如人参多糖、灵芝多糖、黄芪多糖、猪苓多糖、枸杞多糖、香菇多糖、党参多糖等)。这些产品不仅具有抗细菌、抑制病毒的功能,而且能激活和增强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抗体的产生;消除体液免疫系统的抑制因素,减少体液免疫抑制,致使细胞免疫系统和体液免疫系统处于高效表达的状态。还可使用左旋咪唑、维生素C等。

6 强化抗体监测,适时补免

多种因素都会造成生猪免疫失败,因此在免疫注射28d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对免疫抗体合格率达不到70%的猪群,应及时检验疫苗质量或找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时补免,消除疫情隐患,努力提高猪群的整体免疫水平。

7 加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控制

近年来,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现上升趋势。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往往导致免疫失败。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当发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肺炎支原体病、寄生虫病等疾病时,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防控。在引进猪时,必须有效检测,淘汰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原阳性猪,防止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现象的发生,达到净化猪场的目的。对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应选用既具有免疫增强与免疫调节功能又有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作用的细胞因子制剂、中草药制剂及某些化学药物,通过保健或治疗的方法,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如黄芪多糖配合干扰素、灵芝多糖配合白细胞介素、香菇多糖配合胸腺肽、左旋咪唑配合转移因子与免疫球蛋白等,对调节免疫作用、激活免疫细胞增强猪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都有明显的效果。

8 加强免疫副反应的救治

免疫接种后,在免疫反应时间内,要观察免疫猪只的饮食、精神状况等,并抽查检测体温。对有异常表现的猪只应予登记,严重时应及时救治。

8.1 观察免疫接种后猪只的副反应

8.1.1 正常反应 是指疫苗注射后出现的短时间精神不好或食欲稍减等症状,此类反应一般可不作任何处理,可自行消退。

8.1.2 严重反应 主要表现在反应程度较严重或反应猪只超过正常反应的比例。常见的反应有肌肉震颤、流涎、流产、瘙痒、皮肤丘疹、注射部位出现肿块、糜烂等,最为严重的可引起免疫猪只的急性死亡。

8.1.3 合并症 只是个别猪只发生的综合症状,反应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救治。

8.1.3.1 血清病 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多发生于一次大剂量注射动物血清制品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体温升高、荨麻疹、关节痛等,需精心护理和注射肾上腺素等。

8.1.3.2 过敏性休克 个别猪只于注射疫苗后30min内出现不安、呼吸困难、四肢发冷、出汗、大小便失禁等,需立即救治。

8.1.4 全身感染 指活疫苗接种后因机体防御机能较差或遭到破坏时发生的全身感染和诱发潜伏感染,或因免疫器具消毒不彻底致使注射部位化脓或全身感染。

8.1.5 变态反应 多为荨麻疹。

8.2 免疫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理

8.2.1 一般反应 个别猪只接种后会出现轻度精神萎靡或不安、食欲减退、体温稍高等情况,一般不需要治疗,将其置于适宜的环境下1~2d,症状即可自行减轻或消失,最好不要用任何药物。

8.2.2 急性反应 气喘、呼吸加快、眼结膜充血、全身震颤、皮肤发紫、口吐白沫、频频排粪、后肢不稳或倒地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很可能死亡。

尽快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l;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100 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怀孕母猪禁用。

若发生过敏反应的病猪体温超过40℃,可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安乃近;若心脏衰弱、皮肤发紫,可注射安钠咖,并注意保温,置于安静通风处,给予充足干净的饮水;如过敏症状严重,可肌肉注射扑尔敏,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肿胀、渗出症状,或对症用抗组胺药物缓解或消除荨麻疹;眼睑水肿、腹泻及支气管痉挛等过敏症状,常用盐酸苯海拉明液,肌肉注射,剂量为20~60 mg/kg体重,3~4次/d,直至过敏症状消失。

8.2.3 最急性反应 与急性反应相似,只是出现时间更快、反应更重。

迅速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怀孕母猪不用;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100 mg;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 ml,20 min后根据情况缓解程度可同剂量再注射1次。

对于休克的猪只,除上述急救措施外,还可迅速针刺耳尖、尾根、蹄头,放少量血;迅速将肾上腺素2 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 ml中,耳静脉滴注。待猪只苏醒、脉率逐渐恢复后,将维生素C 1g、维生素B6 0.5g加入5%葡萄糖液100 ml中,耳静脉滴注。

猜你喜欢

肌肉注射免疫抑制猪只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治猪流感有妙招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金黄膏外敷缓解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疼痛39例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