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阳市草食家畜的发展策略

2013-01-25张金霞刘雨田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11期
关键词:草畜庆阳市饲草

张金霞 高 钰 刘雨田

(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庆阳 745000)

1 概述

庆阳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腹地,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地形复杂,呈典型的黄土残塬丘陵地貌特征,土地总面积271.19万hm2。其中,草地114.1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2%[1]。加之,近年来退耕还草政策的实施,适宜发展草畜产业的土地资源总量更为可观,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和转变畜牧生产方式得以推进,促使全市畜牧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目前,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285万亩,规模养殖的畜禽总量占全市的35%。但总体看来,草畜业还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仍缺乏现代化设施和技术服务手段,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庆阳市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2 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紧缺

虽然用于畜牧业生产的财政资金逐年加大,但总量依然偏少;乡村集体经济薄弱,基本无力投入畜牧业生产;相当一部分农户家庭收入仅够维持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对畜牧业的再投入十分有限;金融部门对农民贷款限制条件较多,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均难以满足农民扩大养殖规模的需要,使得地方特色畜产品还不具规模。

2.2 饲草料短缺,营养不全面

自草场实行封山禁牧,采取人工种草以来,饲草料短缺成为庆阳市养殖业的问题之一。人工种草实施年限较短,草种单一,加之饲草加工基础设施不足,缺乏草业开发销售体系。饲草料加工企业少,优质牧草的利用率低;饲草加工利用部分也只是少数养殖规模较大的农户,未能涉足饲草加工销售,使草业开发相对滞后,饲草料浪费严重,导致四季供应不均衡。另外,饲料配合不科学,营养不齐全,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生产成本,从而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3 尚未建立科学系统的舍饲技术体系

庆阳市畜牧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几乎所有农户都有少量养殖畜禽的传统,这为草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几年,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已经突现,但受传统养殖畜禽方式的影响,农民对规模化发展草畜产业不容易接受,致使草畜业发展尚处于转型阶段,还缺乏高效饲养管理技术和兽医保健技术,及其它配套技术体系的设备。

2.4 疫病防控难度大

目前,庆阳市畜牧业分散养殖户仍较多,部分地区养殖方式落后,饲养设备简陋,防疫体系薄弱,而且养殖户普遍存在着“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思想,忽略防疫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疫病防控难度大,对养殖业的发展也构成了巨大隐患。另外,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动物、动物产品流通贸易量的增加,动物疫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也随之加大,动物疫病传入渠道增多,致使养殖场、屠宰场、活畜交易市场存在消毒设施不完善,无害化处理设备不健全的问题。

3 发展策略

3.1 分类推进规模化养殖

3.1.1 加大扶持力度

为提升草畜产业市场竞争活力,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畜禽饲养总量,实现畜产经济快速增长。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益,加大投资力度,实行以奖代补的措施,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和投入畜牧业的热情。利用政策扶持,优先安排养殖小区建设用地,降低土地占用费;配套落实畜禽良种补贴政策,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效增加规模养殖总量。鼓励单位、个人投资草畜产业开发。对于建设规模养殖小区的单位、个人,除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外,验收后给予一次性奖励[2]。

3.1.2 发展畜禽家庭式生态养殖

结合庆阳市地理气候和农业生产的特点,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把畜禽养殖粪污作为资源加以利用。通过组织分散养殖户完善棚圈、人畜饮水井、饲草料基地、储草棚、青贮窖等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达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形成家庭式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养殖户间联合,统一配种,统一饲养管理模式,统一出栏,从而形成规模,实现养殖规模化,解决人口就业等问题。

3.2 建立饲料供应新体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种草养畜是农民的事的观念,牢固确立发展畜牧业,立草为业,把种植紫花苜蓿作为庆阳市一项长期性任务,同时,扩大饲草资源。实现四个转变:(1)倡导草当粮种,草当粮管,培育牧草种植的适度规模,逐步形成生产基地;(2)退耕还草管护与利用牧草增值结合,鼓励退耕草地承包经营,引导经营权、使用权转移后集中,提升退耕还草地后续转化利用;(3)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变只种不养现状;(4)饲草加工利用与科技应用结合,充分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资源,采用青贮、微贮等方法进行加工,提高饲草利用率。积极扶持引导有经营能力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作物秸秆的加工、饲草收购、贮备、供应为一体的草产业体系,实现优势资源集中,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从而保证饲草、饲料的全年均衡供应。

3.3 注重科技化管理

新形势下畜牧业的发展已从数量型效益向质量型效益转变,而质量型效益主要是从科学的管理水平中得来的。因此,在舍饲饲养的进程中,应加强科学化的管理水平,向科技、管理要效益。以舍饲养羊为例,舍饲养羊在庆阳市兴起不久,对标准化舍饲养羊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科学的舍饲技术与工艺模式及工程设施配套技术。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将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应用于羊生产之中,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科学的管理方式,满足舍饲条件下的营养需要,加强运动、防疫等配套措施可提高生产水平,增加生产效益[3]。因此,可通过借鉴和参考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积极开展舍饲养羊技术、工艺模式、配套设施等方面的研究,解决舍饲养羊中出现的一些关键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强化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及影像资料展播等形式,普及畜禽养殖科技知识,增强养殖户的科技意识和畜禽科学饲养管理能力,全面提高科技在产业开发中的贡献率。

3.4 落实动物疫病预防措施

严格按照免疫接种程序,做好免疫工作。加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积极开展春秋两季的集中免疫,完善强制免疫疫苗补助经费的政策,将疫苗补助经费实行动态管理,使防控物资的采购和供应能够及时、准确、真实,从而避免错过最佳的免疫季节,防止物资浪费或不足。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关键措施,是简单、易行,省时、省力、最实用的群防群控手段,其与免疫接种同等重要,尤其是消毒药的非特异性和广谱灭菌(毒)特点和作用更优于免疫接种[4]。因此,应把消毒工作纳入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的强制范畴。另外,要提高畜禽扑杀补助标准,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做好产地、屠宰、运输等环节的检疫工作,严防动物疫情传播,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

3.5 加强市场监测与信息引导

强化畜产品市场价格动态监测,密切关注生产形势变化,加强对产业趋势、供求变化和成本效益的分析预测,深入研究市场供求关系和周期性波动规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定期向基层养殖场(户)发送最新的畜牧业生产、科技、销售信息,逐步引导引导广大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畜禽生产稳定发展。

[1]孙永生.庆阳市草畜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条件分析[J].甘肃农业,2006,(2):99

[2]宋佃君,崔志峰.子长县发展草畜产业措施[J].中国牧业通讯,2007,(3):68.

[3]宗泽君,尚庆华,白音,等.舍饲绒山羊生产性能测定[J].中国草食家畜,2004,(1):26-28.

[4]蒋昌炉,陈丙启,李方欣.规模猪场的发病特点与防控措施[J].畜禽业,2011,(1):20-21.

猜你喜欢

草畜庆阳市饲草
中秋节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草地休牧、禁牧期家畜饲草供给模式探讨
花语
作品赏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