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场所精神视角下的山地校园景观规划探究

2013-01-24孙俊桥

山西建筑 2013年10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山地场所

孙俊桥 王 鹏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 400044)

基于场所精神视角下的山地校园景观规划探究

孙俊桥 王 鹏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 400044)

针对山地校园及其空间特性,论述了将场所精神引入到校园景观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性。通过运用山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提炼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所精神营造的途径,满足了新时期校园环境教育培养的多项功能要求。

山地校园,场所精神,景观设计

0 引言

校园景观是城市形象的一个文化名片,而山地校园景观则体现了立体城市文化名片的精髓所在。它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居住需要,还能满足人们对精神食粮的追求,具有其特有的地域文化个性与艺术美学,完美的展现了艺术和技术、功能的高度统一。随着时代发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场所特性也在发生着变化,基本的自然环境空间也不能完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愿意通过更多的感官能力达到与环境情感交流的目的。而作为成长在精神食粮田地里的校园景观则需更加注重表现人与场所精神的互动,注重人的心理与场所交流手段的多样性。校园文化及地域特点对场所精神的表达就显得更加迫切。

1 山地校园景观

1.1 山地校园景观的内涵

山地校园景观多是建立在以山地环境为基础,并依坡就势而建,它的这种独特性,必须有自然条件的支撑,它构成整个校园景观系统的骨架。山地丰富的现状,肌理变化,赋予山地景观独特的形态感染力和魅力,利用坡地地形创造独特的视觉空间以及与众不同的景观特质。

另外,山地的垂直高差和地形起伏,造成曲折的梯道和高低错落的轮廓线,以及建筑第五立面所形成的景观视觉效果,形成丰富、千变万化的景观[1]。

1.2 山地校园景观的空间特点解析

1.2.1 景观规划以多中心组团形式发展为主

山地校园由于受自然地形的限制,整个场地向内凝聚,使得山地校园的景观形象元素得以集中体现,形成了大面积的校园公共空间。校园建筑形态多以分散式、组团或带状分布。组团间以道路相连,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外在形象也较之平地校园更为迷人。比如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规划设计(见图1),其方案从原有的基地自然环境入手,尽可能的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丘陵、河流、树木等)元素,通过对建筑、山体、河流、树木的合理组织和安排,形成了良好的总体景观与空间效果,营造出了一个自然与人文互相和谐与生长的山水校园。

1.2.2 多层次景观综合布局

由于许多大中型规模的山地校园规划往往自然发展成为分片、多组团的状态,组团间以道路和桥梁相连,这使得空间的层次性更为丰富。如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的规划,在自然场地的基础之上,通过理山,理水,理建筑,理人文的合理方法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然的山水校园景观。由于地形的变化,空间内每一点的移动都处在三度空间的变化之中。从各种角度领略校园的风光,山可成为校园的天然背景,江河可成为校园的带状景观。借助于地形布置校园,可获得校园与建筑总轮廓的多景象、多层次的全景。相对于平原地形,山地地貌环境的多变性、差异性以及地方文化的丰富性得以充分体现(见图2)。

图1 重庆理工大学校园景观

图2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园景观

2 场所精神相关概念

场所,广义的解释是“土地”或“脉络”,而场所精神则是由自然和人造环境组成的有意义的整体。场所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表达。场所不仅仅是纯物质形式的表现,更多的是传承与发扬其特定的内涵意义。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场所与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和自然环境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人们通过与建筑环境的反复作用和复杂联系之后,在记忆和情感中所形成的概念——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建筑与特定的人群相互积极作用并以有意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是由人、建筑和环境组成的整体;是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有意义聚集的产物[2]。

场所精神对山地景观设计的启示。“场所精神”的概念在建筑研究领域的研究颇多并且有较长历史,而在山地景观规划领域的研究却历史不长。山地景观的规划原则之一就是要考虑场所的整体性表达。

从舒尔茨的场所精神我们可以知道,场所精神是通过经验主义的传统方式传承下来的启示和遗产。它所强调的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就是经验主义所倡导的核心精神,认为自然的理念来源于每人每天对于场地的不同交流与感悟。山地校园景观就是基于自然环境之上追求与场所的和谐与共生。然而,现在许多山地校园景观追求的更多是“形式景观”,只求富有视觉效果的花架子,而并没有真正让其根植于土地,根植于自己独有的文化脉络。所以,“场所精神”的形成与体现不是由某一景观元素或是设计亮点,而是提炼并融合了多种环境空间与文脉特征。可以说山地是校园景观规划与场所精神表达的灵魂基础,其对山地校园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3 场所精神在山地校园景观中的体现

3.1 场所精神的激发与延伸

校园景观规划空间应是具有“场所精神”的文化殿堂,而山地形态环境则为其提供了天然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域范围与环境,其孕育的地域文化及属性也不同,体现出了浓厚的地域场所精神。同时,人们会根植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形成特有的山地景观形式与文化面貌。山地校园的山地场所往往是通过山地集体实践的方式产生。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景观会给人带来一种归属感,因为这是属于自己的一种生活[3]。

地域精神是山地景观中地域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学校环境空间所具有的“精气神”。师生在此景观空间中彼此进行交流与环境感悟,应能迅速认知、认同、习惯这个环境空间。比如,山地景观会通过场地高差变化,形成相对私密单独的围合空间,给人一种天然的归属感。因此,如何使山地景观设计全面的体现其地域精神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山地校园的景观设计注重地域精神的发扬与延伸尊重,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保护了该校园甚至是更大的区域的生态环境,也进一步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4]。

3.2 注重校园场所的可参与性与归属感

如今的学生时代,对校园交往空间的需求呈现出了多样性,快速发展的社会也对在校学生的整体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学生更容易被社会接受。与此同时,学生整体品质的提高与校园环境密不可分。所谓环境育人,就是校园环境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要求,营造出为提升师生交流和相互启发、锻炼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场所。这种场所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更应该渗透进学生的每处活动空间。例如,山地校园多以步行为主要交通体系,园路周边的植被多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优秀的山地校园景观为师生提供了日常生活所依赖的更多可能的交往空间。

4 体现山地校园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手法

4.1 注重整体性设计

景观小品作为山地景观的重要元素,与外部的空间环境的关系密切。但是,不能一味的处理单体的景观元素,还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考虑与山地校园的整体规划风格相协调。再有,在功能的配置和形式的设计上也要互补与统一。不管是从空间尺度,或是色彩、材料、质感、形式等都应与整体环境协调融合,营造出一个具有整体效果的山水校园空间。

4.2 提倡人性化空间

由于山地地形表面起伏大,再加上用地紧张,因此,山地校园景观在空间规划的选择上,多以小环境空间为主,依山就势灵活布置。因此对待山地景观的创作不能单纯地套用平地景观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地形固然是一种制约因素,但同时制约性又可引发创造性。但也正是由于地形的这种特殊性为山地景观的创作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丰富空间层次和创造独特风韵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规划上,多遵循“小、散、隐”的设计原则,将山地“化整为零”“布局宜疏不易密”。但是,过于分散的景观规划其整体性不强,结构与流线也难以清晰体现。所以这要我们在对山地进行景观规划时,尽量因地制宜,契合山地的起伏变化,有机分散与集中,不去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使校园成为融入环境中的有机景观,让更多的师生对其认同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也让山地景观的场所精神得以传承与延伸。

4.3 追求山水意境

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要满足人的视觉和感官上的需要,同时要应提供人精神的体验。那么,在追求人的精神体验之中,山地景观的意境表达就是重中之重。意境通常采用隐喻的设计语言的手法表达,通过对整体山水环境与空间氛围的塑造,体现其本质蕴含着的文化与品味,与人产生共鸣与感染,最终使人体验到场所的意义所在。比如有些校园设置一些富有文化与纪念意义的校园广场或者景观雕塑艺术作品,就是通过意境的追求来体现山地校园独特的场所精神。

5 结语

在教育环境与社会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如何展现山地特色,如何尊重“场所精神”就成为了山地校园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这也是山地校园保持其自身特色的重要考量。为了进一步地提升在校师生和山地校园环境的整体品质,旨在立足于学科的角度,综合一些案例分析,为山地校园环境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56.

[2][挪威]诺伯格·舒尔茨(Norberg Schuls).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台湾:尚林出版社,1984.

[3]王燕飞.大学校园景观与场所[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4][丹麦]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4-40.

Research on landscape planning at mountainous campus based on place spirit

SUN Jun-qiaoWANG Peng

(College of Art,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

According to the mountainous campus and its space features,the paper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leading the place spirit to the space planning for the campus landscapes,and extracts the channels for establishing the place spirit in the planning design for the campus landscapes by adopting the design methods of the mountainous landscape planning,so it meets the multiple functional requirement for the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in campus environment of new period.

mountainous campus,place spirit,landscape design

TU244.3

A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3.10.100

1009-6825(2013)10-0010-02

2013-01-13

孙俊桥(1971-),男,副教授; 王 鹏(1987-),男,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山地场所
山地草甸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远离不良场所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