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炎痛对肺癌癌性发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3-01-24罗利琼马玉芳王继红张小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7期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癌性

罗利琼 马玉芳 王继红 霍 丹 张小丽 张 高 胡 林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肿瘤科,湖北 武汉 430064)

消炎痛对肺癌癌性发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罗利琼 马玉芳 王继红 霍 丹 张小丽 张 高 胡 林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肿瘤科,湖北 武汉 430064)

目的 消炎痛对肺癌癌性发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相关作用探讨。方法 对 52 例癌性发热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与患者口服消炎痛 25mg,每日 3 次,共 10d。治疗组给予消炎痛 12.5mg 口服,每日 1 次,共 10d,停用 18d,与放化疗同步治疗。观察消炎痛用药后肺癌癌性发热患者体温下降情况。对照组在治疗后第 11 天,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后第 11 天和第 39 天,分别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标本中水环氧合酶 -2(COX-2)水平。观察消化道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血常规结果,检测血生化结果,及检查肺部 CT 结果。结果 在给予消炎痛口服治疗后第 11 天,对照组,完全控制 13 例占 54.17%,部分控制 7 例占 29.16%,有效4 例占 16.67%,没有无效病例;有 1 例患者因体质虚弱并出现多汗,消炎痛降低剂量为 12.5mg 口服时,每日 1 次,未再出现多汗。在治疗后第 11 天的治疗组,完全控制 8 例占 28.57%,部分控制 14 例占 50.00%,有效 6 例占 21.43 %,没有无效病例。3 个时间段检测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标本中 COX-2 水平为微量,并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消炎痛能治疗癌性发热,比较安全;COX-2 没有参与消炎痛治疗肺癌患者癌性发热的作用过程。

癌性发热;肺癌;消炎痛;环氧合酶-2

癌性发热以恶性淋巴瘤和晚期实体瘤患者多见,因肿瘤本身或治疗相关原因等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长期势必造成肿瘤患者的能量和体力消耗,促进疾病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消炎痛为非甾体抗炎药,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在非感染性发热中,运用比较广泛,疗效也比较肯定。非甾体抗炎药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途径及非前列腺素介导的效应,以降低慢性炎症和肿瘤发病率等风险[1]。COX是分解花生四烯酸生成内源性前列腺素过程中的限速酶,有两种亚型:结构型COX-1和诱生型COX-2。COX-2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多数组织内是检测不到的,但在细胞受到炎症信号等刺激后表达增加。相关的研究结果证实,COX-2在免疫抑制、细胞凋亡、以及促进肿瘤浸润转移等方面起正向作用,进而COX-2抑制剂则可作为治疗炎症和肿瘤的靶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4]。我们尝试着在肺癌患者出现癌性发热,使用消炎痛治疗时检测肺癌患者血标本中的COX-2水平,来探讨消炎痛在治疗癌性发热是可能涉及的相关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医院52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肺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62.1±7.5)岁。治疗组28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62~83岁,平均(61.6±5.3)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癌性发热诊断标准:经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癌性肿瘤患者,体温至少1次超过37.5℃,持续时间超过2周,体检、实验室检查、放射检查缺乏过敏机制,排除药物热等,抗生素应用7d,但发热、血象无改变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原发病治疗(如化疗,放疗等) 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收集两组肺癌患者治疗前进行血PGE2水平检测,血常规检测,及血生化检测结果。对照组给与消炎痛25mg口服,每日2次,共10d。治疗组给予消炎痛12.5mg口服,每日1次,共10d,停用18d,与放化疗同步治疗2周期。

1.4 ELISA法

测定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1天,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后第11天和第39天,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标本中人COX-2水平。用纯化的抗-COX-2抗体包被微孔板,向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人COX-2,再与HRP标记的羊抗人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COX-2浓度。

1.5 疗效评价

癌性发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如下:①完全控制:治疗10d,体温恢复正常,疗程结束后2周无反复;②部分控制:治疗10d,体温恢复正常,疗程结束后,经观察2周有反复,但较治疗前为低;③有效:治疗10d,发热降低0.5~1.5℃,但未恢复正常或疗程结束后2周内有反复;④无效:治疗10d,体温未见明显变化或升高。放化疗同步治疗2周期中,定期复查血常规检测,血生化检测结果,检查肺部CT结果,及观察消化道不良反应。出现严重骨髓抑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消化道症状,即停止治疗。

2 结 果

2.1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给予消炎痛口服治疗后第11天,对发热疗效进行评价。其结果是:对照组,完全控制13例占54.17%,部分控制7例占29.16%,有效4例占16.67%,没有无效病例。有1例患者因体质虚弱并出现多汗,消炎痛降低剂量为12.5 mg口服时,每日1次,未再出现多汗。治疗组,完全控制8例占28.57%,部分控制14例占50.00%,有效6例占21.43 %,没有无效病例。

2.2 以患者治疗前的血标本中COX-2水平为基准,其结果是:在对照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第11天,治疗组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第11天,以及治疗组治疗后第39天中,检测血标本中COX-2水平为微量,并均无明显差异。

2.3 对肿瘤的治疗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在进行消炎痛对肺癌癌性发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时,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原发病治疗(如化疗,放疗等)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故消炎痛对肺癌治疗疗效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同步的化疗治疗和放疗治疗的治疗效果。同时,有9例肺癌患者出现Ⅲ°~Ⅳ°粒细胞减少,与放疗治疗有着直接的关系;患者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明显胃部疼痛的严重不适症状。

3 讨 论

癌性发热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热型无一定规则。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中枢环节:肿瘤细胞在分裂和溶解的过程产生内源性致热源,直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以及肿瘤侵犯或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继而引起中枢性发热。②血供环节:肿瘤因生长过速致血供不足引起瘤体的坏死,及治疗相关因素引起肿瘤细胞坏死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引起机体发热。③前列腺素:肿瘤组织内某些细胞合成前列腺素E2能力增强,及COX-2的调节和表达,引起机体发热。④其他环节[5,6]。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参与抑制在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等环节,从而产生退热作用。目前研究结果表示发现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能使肿瘤患者的发病率降低。肿瘤患者出现癌性发热能够使用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控制长期发热,进而能否长期使用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影响肿瘤的某些生物行为。由于诱生型COX-2正常生理状态下多数组织内是检测不到,如果在肿瘤患者出现癌性发热时其达是否有所改变,这两者之间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此,首先在消炎痛治疗肺癌患者出现的癌性发热上取得其肯定的治疗效果。未与治疗组中第39天后的治疗疗效比较,其目的在于尝试着通过设不同的药物治疗浓度和药物治疗时间,来探讨消炎痛治疗癌性发热中COX-2可能涉及的相关作用。在对照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第11天,治疗组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第11天,以及治疗组治疗后第39天3个时间段检测血COX-2水平的水平变化,但结果显示各组检测血标本中COX-2水平为微量,并均无明显差异。从而可以推出,消炎痛在治疗肺癌患者出现的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上,COX-2没有参与这一过程。其中涉及的原因很多,如消炎痛是否参与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COX-2是否与消炎痛是在肿瘤恶性发热患者的治疗上具有相关性,消炎痛的合理治疗时间和治疗剂量等等问题。综上所述,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与肿瘤关系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有关。

[1]Masferrer JL,Leahy KM,Koki AT,et al.Antiangiogenticand antitumor of 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s[J].Cancer Res,2000,60(5): 1306-1311.

[2]Castelao JE,Bart RD,DiPerna CA,et al.Lung cancer andcyclooxygenase-2[J].Ann Thorac Surg,2003,76(4):1327-1335.

[3]Lin MT,Lee RC,Yang PC,et al.Cyclooxygenase-2 inducingMcldependent survival mechanism in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CL1.0 cells.Involvement of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Akt pathway[J].J BiolChem,2001,276(52):48997-49002.

[4]Han SW,Roman J.COX-2 inhibitors suppress lung cancercell growth by inducing p21 via COX-2 independent signal slung[J]. Lung Cancer,2006,51(3):283-296.

[5]张丽莉,傅华秀,张文洁,等.癌性发热患者降温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0,32(12):1619.

[6]呼海燕,林友胜.发热的研究历程和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 6(1):31-35.

R97;R730

:B

:1671-8194(2013)07-0271-02

猜你喜欢

非甾体抗炎药癌性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研究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药师教您正确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磁共振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筛查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