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犬瘟热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3-01-24乃德合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1期
关键词:犬瘟热幼犬患犬

乃德合

(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泽曲镇兽医站,泽库 811400)

犬瘟热的综合防治措施

乃德合

(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泽曲镇兽医站,泽库 811400)

犬瘟热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犬类和肉食目科的许多动物易感,其中,幼犬最为易感,此种疾病病死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从犬瘟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等方面做了介绍,供读者参考。

1 病原学

犬瘟热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上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是负链单股RNA病毒,呈圆形或不整形,有时呈长丝状,大小150~300 nm。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与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密切相关。

犬瘟热对环境敏感,高温(50℃~60℃)、紫外线、多数清洁剂、肥皂和多种化学物质(3%甲醛溶液、5%石碳酸溶液、3%氢氧化钠溶液)都可以将其灭活。临床上常用3%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消毒剂,效果很好[1]。

2 流行病学

本病寒冷季节多发,特别多见于犬类比较集聚的单位或地区。一旦犬群发生本病,除非在绝对隔离条件下,否则其他幼犬很难避免感染。哺乳仔犬由于可从母乳中获得抗体,故很少发病。通常以3月龄至1岁的幼犬最易感。但是,现在这种周期性很不明显,因其一年四季都发生。无品种、年龄和性别倾向性。多见于1岁以下的犬,但2月龄以内的仔犬由于母源抗体的保护,80%不受感染。3~12月龄的幼犬易感性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易感性降低。纯种犬、警犬比土种犬易感性高,而且发病后病情严重,死亡率也高。

患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大量存在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鼻汁、唾液、泪液、心包液、胸水、腹水及尿液)以及血液、脑脊髓液、淋巴结、肝、脾、脊髓等脏器中,并可随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向外界排毒。健康犬与患犬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空气或食物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方式。除幼犬最易感染外,毛皮动物中的狐、水貂对犬瘟热也十分易感自然发病的病死率可达100%[2]。

3 临床特征

体温呈双相热型(即病初体温升高达40℃左右,持续l~2 d后降至正常,经2~3 d后,体温再次升高);第2次体温升高时(少数病例此时死亡)出现呼吸道症状,病犬咳嗽,喷嚏,流浆液性至脓性鼻汁,鼻镜干燥;眼睑肿胀,化脓性结膜炎,后期常可发生角膜溃疡;下腹部和股内侧皮肤上有米粒大红点、水肿和化脓性丘疹;常发呕吐;初便秘,不久下痢,粪便恶臭,有时混有血液和气泡。少数病例可见足掌和鼻翼皮肤角化过度性病变。有的病犬,病初就出现神经症状,有的在病后7~10 d才呈现神经症状。轻者口唇、眼睑局部抽动,重则流涎空嚼,或转圈、冲撞,或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倒地抽搐,呈癫痫样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次数也由每天数次到10多次。此种病犬大多预后不良,有的只是局部性抽搐或一肢、两肢及整个后躯的抽搐麻痹、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此类病犬即使痊愈,也常留有后躯无力等后遗症。由于本病常与犬传染性肝炎等病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细菌,使症状复杂化。

潜伏期随机体的免疫情况和所感染的病毒的毒力、数量和来源的不同而不同,长短差异较大。一般为3~6 d,有些病毒(来源于异种动物)的潜伏期可以长达30~90 d。

犬瘟热的临床特征多种多样,随病毒的毒力,环境条件,宿主的年龄、品种及免疫状况而改变。多数病例首先表现出上呼吸道的感染症状,体温升高,食欲降低,精神倦怠,眼、鼻流水样分泌物,并常在1~2 d内转变为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病初有干咳,后转化为湿咳,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肠套叠,最终以严重脱水和衰弱死亡。

血液学检查则可见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吞噬功能下降。

犬瘟热的神经症状一般出现在7~21 d,也有一开始就出现神经症状的病例。临床上多见脚垫角质化、鼻部角质化的病例出现神经性症状。神经症状根据犬瘟热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大脑受损表现为癫痫、转圈和精神异常;中脑、小脑、前庭和延髓受损表现为步态及站立姿势异常;脊髓受损呈现出共济失调和反射异常;脑膜受损者出现感觉过敏和颈部强直;咀嚼肌肌群反复出现阵发性抽搐是犬瘟热的常见症状。

由于犬瘟热病毒侵害眼神经和视网膜,因此,常导致犬眼睛损伤,临床上以结膜炎、角膜炎为特征。角膜炎大多是在发病后15 d左右多见,角膜变白,因发生脓性结膜炎而分泌出大量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将上下眼睑粘合到一起,重者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失明。

该病在幼犬死亡率很高,死亡率可达80%~90%。并可继发肺炎、肠炎、肠套叠等症状。7日龄以下的仔犬感染时常出现心肌炎和双目失明;幼犬在永久齿长出之前感染本病,则牙釉质严重受损,表现牙齿生长不规则。感染本病的妊娠母犬可出现流产、产死胎和仔犬成活率下降等症状。

由于品种、年龄、有无并发和继发感染、护理和治疗条件的不同,病死率差异很大,差异在30%~80%[4]。

4 病理变化

犬瘟热是一种泛嗜性病毒,对上皮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故病变分布很广泛。新生幼犬感染此病毒,常表现为胸腺明显缩小,且呈胶冻状。成年犬多表现为结膜炎、卡他性或化脓性支气管肺炎、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出现神经症状者常可见鼻和脚底表皮角质层增生而呈角化病。剖检可见胃粘膜潮红、直肠皱襞出血、肾上腺皮质变性、轻度间质性附睾炎和睾丸炎;中枢神经系统脑膜充血、脑室扩张和脑水肿所致的脑脊液增加性[5]。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以作初步诊断。该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且又常与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成继发感染,便症状缺乏特征性。但最后确诊必须通过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查。

5.1 包涵体检查

患犬生前可抓扒鼻、结膜、瞬膜和膣等,死后可以刮取膀胱、肾盂、胆囊的粘膜,做成涂片,干燥后甲醇固定,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后,镜检。包涵体为红色,见于胞浆内。

5.2 病毒分离鉴定

自然感染的病例进行病毒分离较为困难。犬瘟热病毒的组织培养可选用犬、雪貂和犊牛肾细胞、肺巨噬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以及Vero细胞系等,其中,Vero细胞系是分离本病毒的首选细胞。据报道,剖检时直接对患犬的肺巨噬细胞进行培养可比较容易地分离到病毒。此外,取发病早期的淋巴组织,急性病例的胸腺、脾、肺、肝、淋巴结或脑炎症状的小脑等病料,在电子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可检出病毒粒子。血液白细胞、结膜、瞬膜等病料的涂片采用免疫荧光试验可检出犬瘟热抗原。

5.3 血清学诊断

血清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标抗体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都可以诊断本病。现已有犬瘟热病毒抗原快速检验试剂盒,可用于快速诊断本病。

5.4 分子诊断技术

国内外均已建立了RT-PCR和核酸探针技术用于本病诊断。该法简便快速、灵敏性和特异性高。

6 防治措施

6.1 定期预防接种

对于繁殖的母犬,应在繁殖前进行免疫,以提高母体的抗体水平。对于仔犬,20日龄时可以进行首次二联苗(犬瘟热和犬细小病)免疫,1周后进行二联苗加强免疫。6周龄为首次六联苗免疫时间,8周龄进行第2次免疫,10周龄进行第3次免疫。以后每年免疫1次。由于12周龄以下幼犬的体内存有母源抗体,可明显影响犬瘟热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对12周龄以下的幼犬,最好应用麻疹疫苗(犬瘟热病毒与麻疹病毒同属麻疹病毒属病毒,有共同抗原性),至12~16周龄时,用犬瘟热疫苗免疫。

6.2 规范饲养

加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各养殖场应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在本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将犬带到大量犬存在的地方。

6.3 及时隔离治疗

及早发现患犬,隔离治疗,预防继发感染,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对于患犬,应用犬瘟热单克隆抗体或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有资料报道,在应用犬瘟热单克隆抗体或高免血清治疗的同时,配合应用抗毒灵冻干粉针剂,也可提高治疗效果。此外,早期应用抗生素,并配合对症治疗,对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和患犬康复均有重要的意义。

6.4 彻底消毒

犬舍及其运动场地应以3%烧碱(又名氢氧化钠)溶液或10%甲醛溶液进行彻底消毒。犬瘟热发病初期一般症状较轻、退烧期常被误认为已经好转。因此,尽快诊断、尽早治疗,对提高治愈率有很大作用。

[1] 张建岳.犬瘟热的诊治[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吴树清,徐华良,李培锋,等.犬猫疾病诊疗学[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28-29.

[3] 刘志.犬瘟热的诊断与冶疗[M].陕西:农业出版社,1999.

[4] 刘连栋,张震副.犬病的预防与治疗[M].吉林:科技出版社,2007.

[5] 陈彦,姜新伟.犬瘟热的预防与治疗[M].陕西:农业出版社,2005.

[6] 吴树清,徐华良.犬猫疾病诊疗学[J] 中国畜牧兽医.1996,(5):33-34.

[7] 刘志玲.犬瘟热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犬瘟热幼犬患犬
不同品牌幼犬粮的适口性比较分析
犬多发性神经炎的诊疗1例
犬瘟热的诊断和防治
犬慢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
搜救犬幼犬挑选测试
浅析幼犬的环境锻炼
一例犬先天性枕骨大孔发育不良的诊疗与体会
宝丰县犬瘟热流行病学调查与初步分析
犬病治疗的输液疗法
犬瘟热病的中西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