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与综合防治

2013-01-24祁学来蔡子东殷正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1期
关键词:断奶仔猪饲料

祁学来 蔡子东 殷正军

(1.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汊河畜牧兽医站,扬州 225127;

2.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寿畜牧兽医站,扬州 225109)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与综合防治

祁学来1蔡子东1殷正军2

(1.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汊河畜牧兽医站,扬州 225127;

2.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寿畜牧兽医站,扬州 225109)

在目前规模化养猪生产中,随着养猪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仔猪断奶日龄由过去的60日龄逐渐提高到30日龄或更早些,从而大大提高了母猪的年产仔数,对增强猪场的出栏头数和提高瘦肉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不当的早期断乳或早期断乳后饲养管理跟不上,也给仔猪生产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如腹泻、水肿病、肉毒素休克等,其中以腹泻最为普遍,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饲料报酬降低,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生理、病原体感染、饲料、应激,以及环境等因素出发,分析了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从免疫、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等角度提出了一些综合性预防措施,对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断奶仔猪腹泻原因

1.1 生理原因

仔猪断奶时,消化器官不发达、容积小、机能不完善,缺少游离盐酸,胃底腺不发达,消化酶分泌不足。仔猪断奶后7 d消化酶的活性仅为断奶前的1/3左右,直接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仔猪断奶后胃酸分泌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为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他有害病原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乳酸菌生长受到抑制,导致发生腹泻。

1.2 饲料性因素

1.2.1 饲料中植物蛋白所占的比例过高 由于仔猪胃液分泌少,消化酶种类少,酶的活性低,再加上胃酸含量不足,不利于低消化性蛋白质的吸收,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

1.2.2 脂肪过高 脂肪的消化水解速度缓慢,断奶仔猪的胰脂肪水解酶分泌远远不足,对脂肪水解的能力很低。当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特别是动物性脂肪过高,很容易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

1.2.3 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 饲料中某些抗营养因子亦会引起仔猪断奶后腹泻,如植物凝集素、抗胰蛋白酶营养因子等均会降低仔猪对大豆产品的利用率。未经过恰当处理的大豆蛋白含有某些具有抗原性的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可引起早期断奶仔猪过敏。

1.2.4 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因子 仔猪饲料中维生素需要量虽然不多,但是必不可少,如烟酸和维生素B12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辅酶,缺乏会导致消化不良而腹泻。此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硒、铁、锌)的缺乏也会导致仔猪的腹泻,如缺铁或缺铜会引起仔猪贫血,结果使机体对大肠杆菌敏感,进而引起并发性腹泻。

1.2.5 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 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纤维素物质,可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及维持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平衡,有效防止仔猪腹泻;过高的纤维素不但影响其对饲料的消化率,且会使消化道黏膜受到机械损伤而引发腹泻。

1.3 乳期仔猪补料不足

强行补料一是弥补了母乳的不足,二是可锻炼仔猪的胃肠机能,以适应断奶后以玉米豆粕型为主的。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料。仔猪断奶前至少要补料达到600 g以上,才能度过适应植物性饲料的安全期。

1.4 断奶应激

断奶意味着母仔分离,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断奶时的驱赶、捕捉、运输,母仔、同胞分离的心里应激;新环境寻找食物、饮水,休息、排便等的环境应激;在群体中的等级排序打斗应激等,这些因素都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引发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1.5 免疫机能下降

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生后仔猪只有靠食入母乳获得(最为重要的是初乳)被动免疫。随着时间推移,初乳中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在产后不断下降。因此,仔猪自初乳获得的被动免疫力,到第3周已降到最低水平,而自身免疫系统在第4周才开始明显发生作用。因此,在第3~4周是仔猪抗病能力最弱的时期,断奶应激可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能力,引起仔猪抗病力差,导致拉稀、生病等。

1.6 有毒物质和抗营养物

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过期失效,微量元素超标,含有毒物质(如棉酚、芥酸、单宁等)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而且,饲喂过多的轻泻性原料仔猪也会发生腹泻。

1.7 病原体感染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造成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常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主要有轮状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1.8 环境因素

舍内温度在26℃~28℃,相对湿度65%~75%是最适宜于仔猪生长发育的坏境,可有效降低腹泻发病率。昼夜温差超过10℃时,可致腹泻率上升,湿度过大也可使腹泻发生率升高。

1.9 胃肠道菌群的变化

从仔猪生长发育规律看,胃pH值低于4时才能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并使大量病原菌失活。仔猪早期断乳后,由于乳糖的消失,乳酸来源终止,而这时盐酸分泌仍很少,饲料中蛋白质和无机离子结合,更使酸度下降,大量病原菌复活。

2 仔猪早期断奶腹泻的症状

仔猪早期断奶后腹泻是最常见的表现,尤其在断奶后7~10 d发生率最高,病情最重而且常有复发。患猪表现食欲减退、饮欲增强、排黄绿色稀粪,腹泻开始时尾部震颤,但直肠温度正常,耳部发绀,死后剖检见全身脱水,小肠胀满。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的第2周,发病率一般为5%~20%,但病死率很高,可达100%。患猪表现震颤,呼吸困难,运动失调,数小时或数天内死亡。死后剖检可见胃内容物充实,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眼睑和结肠系膜水肿,血管充血及脑腔积液。内毒素性休克多发生在断奶后1~2周内,患猪多为体大健壮,发育良好,并突然发生,表现抽搐、头后仰、四肢运动不协调、盲目行走,间歇性痉挛等神经症状,病猪病程迅速常突然死亡。

3 仔猪腹泻的预防措施

3.1 适时断奶,维持“三不变”,实行“三过渡”

仔猪断奶一般在28~32 d左右,多根据仔猪休食能力而定。断奶后原饲料(哺乳仔猪料)喂养1~2周后再更换仔猪饲料;将母猪调出,留下仔猪原圈留养,待仔猪适应生活环境以后再转入仔猪舍;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必须并窝分群时,要按体重、强弱等进行,将弱小仔猪合并分成小群单独饲养,并窝分群最好选择夜间进行。同时,应做到饲料、饲喂制度、操作制度逐渐过渡,减少断奶应激。在饲料转换过程中,注意增强饲料的适口性,每天替换20%,5 d换完;在换料期间,可在饲料中按比例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维生素C和电解质,可以有效预防换料应激。切忌突然换料,更不要频繁更换饲料品牌。在断奶5~6 d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不要让仔猪吃得过饱,以喂7~8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喂6~8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以防止消化不良而下痢。

3.2 早补料,选择营养水平、消化利用率高的饲料

选择饲料时应选用营养浓度、消化率都高的日粮以适应其消化道的变化,促使仔猪快速生长,防止营养性腹泻。从仔猪7日龄开始抓紧早期补料,尽可能早开食,既有利于增重,也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强消化机能,减轻断奶后某些饲料对仔猪消化道的敏感刺激。饲料中添加乳制品(如乳清粉、奶粉等)和一定量的油脂,对仔猪的生长和健康以及减少腹泻的发生也有一定的效果。

3.3 疫苗接种

为了控制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可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进行免疫接种。如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猪轮状病毒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灭活苗等,通过母乳中产生的抗体来影响仔猪,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

3.4 补酸化剂

应用酸化剂,保持胃内的一定酸度,既适合有益的乳酸菌的生长繁殖,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又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3.5 补酶制剂

拌料投喂益生菌类药物或中草药粉剂,也可以增强消化功能,防止发生腹泻,常用的有乳康生、乳酸菌、双歧杆菌制剂等。

3.6 补铁

根据仔猪在3~4周龄时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的生理特点,提前给初生仔猪补充外源性铁元素可有效防止仔猪贫

3.7 减少日粮抗原的过敏反应

适当降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和通过膨化法加工大豆除去抗原物质,减少仔猪日粮抗原过敏反应,从而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

3.8 特殊添加剂

应用一些特殊添加剂。中草药添加剂:其在断奶仔猪腹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可在猪肠道内大量繁殖,并能产生抗菌物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格局,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3.9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在栏内最好安装自动饮水器,随时供给仔猪清洁饮水,供水不足仔猪会饮用脏水和尿,采食就会不正常,引起腹泻。在断奶7~10 d内的饮水中加入新霉素、水溶性电解质等,促使仔猪采食和生长。

3.10 日常观察

每天检查猪只健康状况,及时处理病、残、死猪。将每窝的弱仔猪挑选出来进行单独饲养,防止弱肉强食,从而提高猪的整齐度。每天仔细观察断奶仔猪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以及排粪情况,发现病猪早隔离,早治疗,以防疾病的扩大蔓延。

3.11 其他预防措施

断奶后的2周内,禁止给仔猪阉割、疫苗注射等任何不良刺激,避免因应激诱发腹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避免疾病在猪群中传播。

4 治疗措施

发现仔猪腹泻要赶快治疗,如果腹泻不能及时控制,可诱发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剧,死亡率增加。因仔猪断奶应激发生腹泻的治疗原则为:改善饲养管理,肠道消炎,胃肠调节,补液防中毒,对症治疗。

4.1 查明病因,消除应激因素,及时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4.2 肠道消炎,防止继发感染

可在饲料中加入抗应激和抗感染药物,每吨里加入维生素C 1000 g、维生素E50 g、阿莫西林200 g、泰妙菌素125 g,连用3~5 d;肌肉或静脉注射硫酸黄连素5~10 ml,青霉素10~30万单位和链霉素15~30万U;也可用土霉素、卡那霉素,日剂量为30 mg/kg体重,口服4~7 d。在选择药物时,最好进行药敏试验,确定首选药物,不要盲目不加选择地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4.3 胃肠调节

应用微生物制剂,调节菌群平衡。一旦发生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即可改变用微生物制剂口服,以扶持肠道正常菌群,如调痢生、双歧杆菌制剂、乳酸菌素片、乳酶生、酵母片等。

4.4 口服补液

使用口服补液 在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让仔自由饮用,连用7~10 d。饲料中拌入盐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用量按说明),对于缓解脱水和控制继发感染有较好的作用。

4.5 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

圈舍每天要清扫,清除舍内的粪便、垃圾和污物。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当条件合适时,即可大量繁殖,达到引起发病的程度,只要有这些病原存在,发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猜你喜欢

断奶仔猪饲料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粤海饲料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